“春水秋香”這個詞很鮮明地概括了安溪鐵觀音春秋兩季茶的特點:春荼味濃韻足,秋茶香高韻長。較之“春水”,“秋香”會更有一番韻致與風情,因為秋天還意味著收獲,而對于安溪這個福建的產荼大縣而言,則是鐵觀音秋茶收獲的季節。于是,11月8日,一場以“問源尋韻·再創輝煌”為主題的“茶葉節”在中國鐵觀音的原鄉——安溪西坪鎮拉開帷幕,當地政府、茶農、茶商與來自全省各地的茶人、茶葉愛好者們尋香而來,云集斯地,載歇栽舞。—起分事豐收的喜悅。
沐雨開幕,熱情不減
活動在西坪中學操場精彩上演。天公似乎有點“不近人情”,瀠瀠的細雨一直下個不停,迷蒙的雨霧簇擁著校舍周圍的茶園,顯得格外的旖旎多情。但是,雨卻沒有澆滅^們的熱情,每個人都撐著傘,站在雨中,靜待開幕。
上午9:30,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會長張家坤、安溪縣委書記朱團能、西坪鎮黨委書記黃秀宗等領導,以及八馬茶業總經理王文禮、魏蔭名茶總經理魏月德等嘉賓一同登臺,拉動拉桿,攜手開啟2011中國安溪鐵觀音發源地——西坪茶葉節的序幕。霎時間,禮炮齊鳴,彩花漫天飛舞,掌聲此起彼伏,歡騰的氣氛融化了秋雨的寒涼。
隨后,現場還舉行了“印象西坪”攝影活動開鏡儀式。中國攝影報社副社長方煥然、福建畫報社副社長賴小兵先生、泉州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吳其魁親手為三位攝影家揭開照相機上的紅布。在此活動中,攝影家們將深入感受西坪的山水與風土人情,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安溪鐵觀音這—神奇植物的點點滴滴,定格西坪茶業。茶人、茶事的永恒瞬間。
專家論道,獻計獻策
雨下得越來越密,活動只好轉移到學校禮堂繼續進行。
福建農林大學茶學系博士生導師、福建省重點學科茶學學科帶頭人孫威江教授,福建省農科院茶科所原所長陳榮冰研究員、福建農林大學茶學系副主任郭雅玲教授等3位專家走上“講臺”,就西坪鐵觀音保護、制作、文化等問題,為與會茶農、茶企代表、技術人員“授課”,展開互動。
孫威江認為,茶葉的品質,主要取決于茶葉內含物成分,而內含物成分則主要取決于茶樹的光合作用和土壤養分的吸收。他建議,茶農應給茶樹施有棚巴,從源頭上提升茶葉的安全衛生質量。“一個它(有機肥)營養物質非常豐富,第二個營養成分比較協調,第三個它可以改良土壤。此外,還要做到平衡施肥。”他說。陳榮冰研究員、郭雅玲教授也分別從各自專攻的領域闡述了對西坪鐵觀音茶的認識與見解,為西坪茶產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安臺攜手,先行先試
“(臺茶)根在這里,把臺灣茶產業觀念帶到這里來,升級為無公害的、有機的,再把這里的茶賣到全世界去嘛!”臺灣中華有機農業協會總干事楊山虎在接受主持人現場采訪時如是說。在本次活動中,他與安溪縣鐵觀音種植制作技術研究會名譽會長謝志鋒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書》,雙方就安臺涉茶領域開展廣泛合作達成意愿。
據了解,早在2001年,他就“登陸”。在安溪縣湖上鄉五良山承包5000畝茶山,至今已整整十年。他把臺灣先進的制茶機械、制茶技術與經驗帶到大陸,有力地推動了安溪鐵觀音以至閩茶制茶技術的革新以及茶葉附加值的提升。“茶葉是從大陸發展到臺灣的,而臺灣在茶葉精制加工方面發展的比較成熟,雙方通過合作提升茶葉品質,達到雙贏。”楊山虎說。謝志峰也表示,雙方合作,先行先試,對安溪西坪在發展有機茶將起到促進作用。“品質優異的茶再加上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做得市場就更大。”
“茶王”論劍,難分高下
當然了,亮點絕不僅限于此,緊隨其后的茶王賽把本屆“茶葉節”推向了高潮。茶王賽由郭雅玲教授等3位烏龍茶審評專家擔任評委。50款從初賽中脫穎而出的濃香、清香型茶樣進入最后一輪的角逐。工作人員把茶樣、審評杯、碗擺好后,評委們就各自忙開了。根據評選規則,采取“密碼審評,循環淘汰”方式,注重茶葉外形、內質,并按條索、色澤,湯色、香氣、滋味、葉底六大因素。進行綜合評定,決出名次。值得一提的是,在評委評茶的同時,茶藝小姐們還為現場觀眾表演了鐵觀音茶藝,給人以美的享受。
評委們稱好茶樣,逐一放入審評杯,并沖入沸水,動作十分嫻熟流暢。2分鐘后,他們掀起杯蓋聞香,再將茶湯濾進審評碗中。進而一一仔細品味。在審評的過程中,評委們都有這樣的同感:“好茶難辨金銀銅。”他們普遍認為,此次參賽的茶樣中好茶很多,實在難分高下。又經過2輪的審評,“茶王”終于誕生!場下頓時沸騰起來,兩位“茶王”在人們的歡呼聲走上臺,從張家坤會長、朱團能書記手上接過沉甸甸的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