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金石,亦稱黑玉石,其質地堅硬細膩、結構均勻、光澤度高、純黑發亮、質感溫潤雍容、內斂、沉穩。根據烏金石的天然特性精雕細琢而成的茶盤,高雅脫俗,渾然天成。這些烏金石茶盤拋棄了石頭的冰冷之感,內斂含蓄,每一款均充分考慮其功能性和藝術性自然結合,使人在品茗的同時亦可感受東方茶道文化與茶藝的揉合之美,是倡導天人合一的中國茶文化的完美體現。
圓融
“圓融”本為佛教語,圓者周遍之義,融者融通融和之義,破除偏執,圓滿融通。在太極中,圓與融合世間萬物是中心思想的重要概念。此款茶盤以方正為形,以中國書法圓為心,故名圓融。
“圓融”茶盤將天圓地方的中國傳統思想巧妙地融合于設計之中。茶盤外形方正,飾以書法圓,粗狂的底與拋光的圖案黑白相襯、陰陽協調;石材的粗細質感運用,錯位的底座擺設也別出心裁。看似簡單的造型下蘊藏著深厚的內涵;看似對立元素,利用太極思想,巧妙和諧地融為一體,以喻天地之間相生相克,包容萬物之意。
如你是細心之人,在細細揣摩之下,必定會發現另外的巧妙之處:茶盤表面利用中國書畫筆法“圓”,以順時針方向之勢起筆落款。這樣奉茶給水,既符合人體工學,又不失美觀大氣,而出水孔位于圓之左側,則利于右手持壺排水。
月圓缺
蘇東坡《水調歌頭》曾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款茶盤從蘇東坡的詩詞中得到靈感,多重工藝表現在單一石材上,以此寓意事物變化發展的客觀規律——有盈有缺。
此款月圓缺,以天地方圓為主軸,將月之圓缺意向置于天圓之內,地方之外,以工藝仿天然石形相呼應。中心圓與月的紋飾,表達人們將思想、文化寄情于天地自然之間。此設計主旨在于天、地、人和諧共存的體現。
“月圓缺”茶盤不僅寓意豐富,其精工細作也體現在茶盤的每一個細節上,邊角的鏤空、茶臺的雕花打磨等等,無不體現制作工藝師的用心,既有古典美,又擁有現代藝術的氣質,算得上是一種超越。在石茶盤的有限空間,可以享受出無限的喜悅。
值得一提的是,設計者將天然洞石運用在茶盤上,不僅將茶渣阻隔使茶盤表面保持干燥,而且以天然石紋面為主的茶盤,也有防止茶杯滑動之用。
荷葉田田
“古柳垂堤風淡淡,新荷漫沼葉田田”的荷、“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的竹,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喜愛之物,總是不吝嗇任何唯美的詞句。
此款茶盤以典雅脫俗的荷葉造型,透露著尖尖小荷的稚嫩與將有的玉立,質感、意境皆為上乘之選。整個石面以荷葉為設計,造型力求簡潔,使其不僅能表現出荷葉的輕盈脫俗的內涵,而且在極簡設計中蘊含簡單與滿足之意,知足常樂的哲理。
蘇軾曾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中國人歷來愛竹,喜其虛心有節,具君子之風。此款茶盤的底托采用了形美質良的孟宗竹。孟宗竹在此茶盤起著點睛的作用,不僅凸顯茶盤的專業,也使整個茶盤不會顯得過于單薄,造型更趨完美。
此款茶盤融荷與竹的美好寓意,使用這荷葉茶盤飲茶聚友,款款順流的茶湯,有如為荷葉融入脈脈的泉水,將情義與柔情植入生命的根部,品味一團荷葉的心思,頗富蘊意。拼竹托接合完美無痕,渾然一體,漆面質感柔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