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011年上半年,海南省著力改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投資、消費、進出口、工業均保持較高的增速。金融運行方面,貸款增幅先抑后揚,增量創歷史新高;存款增幅逐漸回落,增量漸趨平穩。
關鍵詞:海南;經濟金融;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1)09-0020-06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9.05
一、2011年上半年海南省經濟發展所處的國際國內宏觀背景
(一)國際經濟動態
1.世行預計發展中國家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雙速復蘇仍將延續。世界銀行在6月初發布的《2011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11年和2012年全球經濟將分別增長3.2%和3.6%,今明兩年仍將延續“南高北低”的復蘇局面,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速將繼續超過發達國家,成為全球增長的主引擎①。其中,2011年和2012年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將分別增長6.3%和6.2%,發達國家將分別增長2.2%和2.7%。與1月份的預測數據相比,世行將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調高了0.3個百分點,對發達國家經濟增速調低了0.2個百分點。
2.美國經濟呈現“三高三低”特征,美聯儲慎言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5月份,美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由4月份的60.4下降至53.5;非農部門失業率達9.1%。美國經濟數據不佳,就業不及市場預期,但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并未就“是否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發表任何言論,僅提出2011年美國經濟增長較預期放慢,寬松貨幣政策仍有必要,利率在“較長一段時期”內仍將維持低位。
3.債務危機困擾歐洲,通脹壓力持續增大。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末,銀行業持有的希臘國債總額共計542億美元,其中96%由歐洲銀行持有。若希臘債務重組將導致25%的國債價值縮水,歐洲央行的直接損失額度會達到其目前全部資本金的近一半,德法兩國的損失尤其嚴重。歐洲各國互持債務,使歐債危機前景變得空前的復雜多變。與此同時,歐洲通脹壓力較大,1—6月通脹率均超過其自設2%的通脹目標,4月7日和7月7日,歐洲央行連續兩次上調再融資利率各25個基點。
4.經濟持續疲軟,日本央行繼續實施寬松政策。日本一季度實際GDP環比下降0.9%、同比下降3.7%,日本經濟財政擔當相與謝野馨預測2011年度日本GDP將接近零增長。貨幣政策方面,在“3.11”大地震發生后,日本央行向市場快速注資超過40萬億日元。6月14日,日本央行宣布繼續維持基準利率零至0.1%不變,同時還維持10萬億日元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規模。此外,新增5000億日元的貸款計劃用于扶持日本成長型中小企業,以刺激實體經濟增長。
(二)國內經濟動態
1.經濟運行總體良好。上半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GDP)204459.0億元,同比增長9.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7.8%,同比提升0.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24567.0億元,同比增長25.6%;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26250.0億元,同比增長3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833.0億元,同比增長16.8%。進出口總值17036.7億美元,同比增長25.8%;其中,出口8743.0億美元,同比增長24%;進口8293.7億美元,同比增長27.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08.9億美元,同比增長18.4%。財政收入56875.8億元,同比增長31.2%;財政支出44435.1億元,同比增長31.4%。居民消費價格累計上漲5.4%,其中,6月同比上漲6.4%,比5月高0.9個百分點,為近三年來月度最高值。
2.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連續三個月回落。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9%,低于上月1.1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回落。該指數為2009年3月以來的新低,但仍連續二十八個月位于臨界點——50%以上的擴張區間,顯示出中國制造業總體仍在增長,但增速逐月放緩的跡象。調查顯示,當前制造業經濟增長放緩的同時,市場需求回落進一步加劇,產成品庫存呈現上升態勢,企業生產積極性受挫。此外,一些地方政府采取的“拉閘限電”措施,限制了部分制造業企業的生產,造成交貨期延長。
3.宏觀調控力度不斷加大,“雙率”調至新高。今年以來,央行宏觀調控力度不斷增大,2011年6月20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年內第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至此,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已達到21.5%的歷史最高點。2011年7月7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相應調整。這是今年以來第3次加息,也是去年加息周期啟動后的第5次加息。
4.貨幣供應量持續回落。6月末,國內廣義貨幣(M2)余額78.1萬億元,同比增長15.9%,比上年末高0.8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27.5萬億元,同比增長13.1%,比上年末低8.1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4.5萬億元,同比增長14.4%。本外幣貸款余額54.7萬億元,同比增長16.8%。本外幣存款余額80.3萬億元,同比增長17.5%。國家外匯儲備余額3.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0.3%。全國社會融資規模7.8萬億元。
二、2011年上半年海南省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一)經濟總量持續較快增長,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上半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22.3億元,同比增長10.4%,同比回落9.0個百分點,高于全國0.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增加值占比分別為25.8%、27.3%和46.9%,同比分別增長6.1%、17.6%和8.8%。
(二)工業增長處于較高水平,經營效益快速提升
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07.0億元,同比增長16.4%,高于全國2.1個百分點。其中,輕、重工業增加值占比分別為22.4%和77.6%,同比分別增長10.3%和18.6%,重工業拉動作用較為突出。1—5月,全省34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9.3億元,同比增長26.6%。綜合效益指數358.6%,同比提升33.8個百分點。產品銷售收入609.5億元,同比增長35.5%。
(三)投資增速持續高增長,第三產業占比較高
上半年,全省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68.2億元,同比增長33.6%,高于全國8.0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有四個特點:一是投資總量較快增長,增速有所回落。投資總量比去年同期多增168億元,但受去年基數較高影響,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9.6個百分點。二是第三產業主導地位突出。全省三次產業投資增速分別為:43.4%、22.8%和35.6%;投資額占比分別為0.8%、15.1%和84.1%。三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快速增長。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287.5億元,同比增長40.0%。四是投資項目總數較快增長。全省投資項目累計1518個,同比增加282個;其中,新開工項目321個,同比增加35個。
(四)消費市場持續穩定增長,城鎮消費占比較高
上半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5.4億元,同比增長18.6%,高于全國1.6個百分點,同比回落0.6個百分點。其中,城鎮、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占比分別為90.6%和9.4%,同比分別增長19.1%和14.4%。零售商品銷售額較大的包括:石油及制品類67.2億元,同比增長39.6%;汽車類53.8億元,同比增長8.6%;糧油、食品、飲料及煙酒類12.8億元,同比增長40.6%;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11.0億元,同比增長32.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9.8億元,同比增長52.6%。
(五)進出口快速增長
1—5月,全省進出口總值48.9億美元,同比增長36.6%。其中,進口39.3億美元,同比增長44.0%;出口9.6億美元,同比增長13.0%;貿易逆差29.7億美元。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占主導地位。其中,進口貿易中一般貿易占比76.8%,同比增長43.7%;出口貿易中一般貿易占比60.8%,同比增長12.5%。從貿易地區看,進口額最大的為非洲地區12.3億美元,同比增長49.0%;出口額最大的為香港2.5億美元,同比增長21.8%。上半年,全省實際利用外資5.9億美元,同比增長7.2%。新簽利用外資協議合同數21宗,同比下降41.7%。
(六)財政收入較快增長,民生支出進展加快
上半年,全省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85.6億元,同比增長23.7%。其中,稅收收入占一般預算收入的比87.7%,同比增長20.5%。稅收收入的增長主要來自于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兩項稅收分別為67.8億元和2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和60.3%。全省地方一般預算支出312.9億元,同比增長65.8%。預算支出規模較大的有: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4.4億元,同比增長55.7%;教育支出47.0億元,同比增長50.8%;農林水事務支出42.2億元,同比增長63.1%。
(七)物價指數全面上漲,通脹壓力增大
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累計上漲6.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在八大類商品中,受農產品大幅漲價以及房屋交易價格和租賃價格上漲較快影響,食品、居住類價格漲幅分別達到15.0%和6.1%,其他商品價格變動幅度則不明顯。隨著全球經濟復蘇預期增強,工業企業生產加快恢復,對資源能源和原材料類產品需求增加,推動了生產資料和原材料價格的快速上漲,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RMPPI)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累計分別上漲17.4%和8.8%。
三、2011年上半年海南省金融運行情況
(一)貸款增速先抑后揚,新增量歷史同期最高
6月末,海南省本外幣貸款余額2885.0億元,同比增長26.8%,比去年同期低10.4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370.9億元。
上半年全省貸款結構變動特點:
1.中長期貸款、短期貸款快速增長,票據融資增速持續為負。6月末,全省本外幣中長期貸款余額2310.8億元,同比增長28.2%,比年初增加291.1億元;短期貸款余額444.7億元,同比增長26.6%,比年初增加39.7億元;票據融資余額53.9億元,同比下降25.4%,比年初增加14.9億元。
2.新增貸款以經營貸款和固定資產投資貸款為主,銀團貸款大幅減少,個人貸款及透支同比下降較多。上半年,全省新增經營貸款137.3億元(其中短期增加15.6億元,中長期增加121.7億元);新增固定資產投資貸款188.7億元(其中短期34.5億元,中長期154.2億元);銀團貸款減少41.4億元(其中短期減少31.3億元,中長期減少10.1億元);個人貸款新增23.5億元(其中短期減少2.5,中長期新增26.0億元)。截至6月末,全省固定資產貸款余額1612.2億元,占比55.9%。
與去年同期相比,全省經營性貸款同比多增116.9億元,反映出宏觀調控背景下,全省商業銀行對企業的支持力度依然較大,而受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全省房地產銷量下降,個人貸款同比減少62.3億元。
3.人民幣、外匯貸款持續較快增長。截至6月末,全省人民幣貸款余額2560.2億元,同比增長24.5%,比年初增加290.5億元;全省外匯貸款余額50.2億美元,同比增長55.7%,比年初增加13.3億美元。
4.國開行貸款占比最高。上半年,全省新增貸款前四位的銀行分別為:國開行(158.5億元)、農信社(57.0億元)、工行(36.3億元)、中行(31.2億元)。國開行依然是全省信貸投放最多的銀行。截至6月末,該行貸款余額1177.9億元,占全省貸款額的40.9%。
5.貸款投向地域主要集中在??谑?。上半年,海口市新增貸款290.2億元,占全省新增貸款的78.2%,除此之外,全省僅有三亞(20.3億元)、澄邁(12.9億元)、瓊海(10.2億元)三市(縣)新增貸款較多,其余市縣貸款新增量均未過億,有8個市(縣)貸款不增反減。
經歷上年的高增長后,上半年全省貸款增速經歷了一個先抑后揚的過程,1-5月持續下降,在6月份新增116.8億元后,貸款增幅開始提升。從新增貸款絕對量看,1-6月份全省新增貸款370.9億元,為歷史同期最高,即便是在宏觀調控的背景下,海南省信貸規模仍保持高增長,表明隨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不斷深入,全省經濟實體對資金需求較為強烈,而金融機構則對全省經濟前景看好,以增加信貸投放契合了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
(二)存款增幅高位回落,新增量近三年同期最低
6月末,全省本外幣存款余額4521.4億元,同比增長15.6%,比去年同期低27.0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304.6億元。
上半年全省存款結構變動特點:
1.本外幣個人存款、單位存款、財政性存款新增量均小于去年同期。6月末,全省本外幣個人存款余額1867.6億元,比年初增加186.7億元,同比少增97.8億元。本外幣單位存款余額2455.4億元,比年初增加100.8億元,同比少增399.8億元。本外幣財政性存款余額163.1億元,比年初增加13.7億元,同比少增25.8億元。
2.人民幣存款較快增長,外匯存款高速增長。6月末,全省人民幣存款余額4459.1億元,同比增長15.5%,比年初增加286.9億元。外匯存款余額9.6億美元,同比增長30.8%,比年初增加2.8億美元。新增外匯存款主要為外匯貸款派生。
3.海口市新增存款占全省逾五成。上半年,??谑行略龃婵?71.7億元,占全省新增存款的56.4%。三亞市存款減少3.5億元,洋浦開發區減少0.9億元,其余市(縣)存款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截至6月末,全省存款前三位的分別為??谑校?410.6億元)、三亞市(613.0億元)、瓊海市(183.9億元)。
4.跨省資金流動凈流入。上半年,全省各銀行類金融機構累計流入資金18571.5億元,流出18383.5億元,累計資金凈流入188.0億元,比去年同期少489.3億元。
從今年1月份開始,全省存款增速出現拐點,由上年末的32.8%降至18.6%,此后各月增速均未超過20%,存款增幅的高位回落與上年國際旅游島建設啟動大量資金涌入造成的基數較高有關。此外,受物價持續高企、實際存款利率因素影響,居民儲蓄意愿下降,而隨著銀行理財產品不斷豐富,居民購買理財產品增多,“銀行存款搬家”現象較為突出。
四、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關注物價持續處于高位
今年以來,海南省物價持續處于高位。考慮到當前全省經濟運行仍然面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偏高帶來的輸入通脹壓力、流動性過剩導致的旺盛需求壓力以及國內食品價格的傳導,物價上漲的整體壓力難以在短時間內減輕。與此同時,全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和購進價格也處于10%以上的高位,物價存在由結構性上漲向全面上漲擴散的趨勢,連續上行的物價給經濟金融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一是銀行流動性受到影響。目前居民儲蓄實際利率為負,存款向黃金、房地產、股票等避險產品分流明顯,存款的大幅減少使銀行的流動性下降,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隨之降低。二是對低收入群體生活影響較大。按全年價格漲幅5%初步匡算,城鎮居民人均每月生活費支出將分別增加50元,對省內人均月消費支出僅400元左右的低收入群眾生活質量影響較大。居民儲蓄問卷調查顯示,一、二季度省內居民對物價的滿意度水平分別為16.6%和20.6%,處于近幾年來的較低水平。三是增添企業經營成本。投資品和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抬高企業生產成本,但由于多數產品供過于求,市場競爭激烈,下游產品價格上漲空間較小,難以抵消上游成本增加的影響,導致部分企業經濟效益下降。1—5月,全省虧損企業戶數77戶,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二)關注房地產市場調控的負面效果
上半年,全省房地產業增加值137.6億元,同比下降3.4%;房屋銷售額423.2億元,同比下降5.3%;銷售面積434.4萬平米,同比下降9.9%。金融機構方面,當前省內大部分商業銀行房地產審批條件權限已被上收總行,商業銀行嚴格執行房地產開發企業準入名單制管理。二季度的銀行家問卷調查顯示,全省房地產業審批條件指數為22.0%,比上季度低5個百分點,持續5個季度處于嚴格限制狀態。
目前,房地產業對海南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0%,房地產貸款占全省貸款的比重在20%以上。房地產業對全省經濟金融存在較大影響,尤應關注房地產企業資金鏈狀況、在建項目的進度情況和銀行的風險程度,防止行業風險向金融風險轉化。
(三)關注理財業務大幅增長對宏觀調控帶來的挑戰
近年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迅速發展。截至6月末,海南省理財產品余額120億元(其中企業理財產品30億元,個人理財產品余額90億元),比年初增加60億元。上半年全省各家商業銀行累計銷售額在1200億元左右,理財業務的發展提高了商業銀行的競爭力,但也給央行宏觀調控帶來新的挑戰[2]。一是為應對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商業銀行通過代客理財業務將表內存款化為表外資金,直接導致了存款和貨幣供應量的減少,抵消了貨幣政策緊縮效果。二是高收益保本理財產品對存款利率管理政策形成沖擊。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收益率高于銀行存款。隨著銀行理財產品向低風險、高流動性的資產屬性回歸,“存款理財產品化”趨勢漸顯,對存款利率體系的沖擊和影響日益突出。三是理財產品收益率競相上調加劇了利率市場同業競爭。理財產品市場利率競爭加劇致使商業銀行在“保市場”和“增利潤”間艱難平衡,非理性競爭行為不時顯現。四是理財產品市場涉及面過于寬泛容易成為影響金融穩定的擾動因素。商業銀行扎堆發行投資于大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信托理財產品,但在宏觀經濟不穩定因素增多、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加大、資本市場低迷的情況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風險可能會暴露,為理財產品市場持續健康發展、保持金融運行穩定埋下了隱憂。
(四)關注異地貸款的較快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
近年來,銀行間競爭加劇,海南省商業銀行加大了信貸營銷力度,跨省貸款投放增多。截至6月末,全省各家銀行對省外企業貸款余額累計275.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59.1億元;對省外企業貸款占全省各項貸款的9.5%,比上年末高0.9個百分點。目前海南省商業銀行流動性普遍比較充裕(貸存比僅為63.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近5個百分點),商業銀行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探索在更大范圍內拓展業務,異地貸款的增加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但值得關注的是,在貨幣政策從緊的背景下,商業銀行信貸規模受到限制,異地貸款的增加勢必會擠占本就相對欠缺的金融資源,加大本地資金供需矛盾,不利于國際旅游島建設。此外,從貸款風險角度考慮,受地域、時間的限制,貸款銀行不能及時到企業進行貸款跟蹤管理檢查,從增大貸款風險。
(五)關注信貸收緊背景下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
隨著商業銀行的信貸收縮,中小企業融資難度增大,不少企業將融資重點轉向了民間融資。調查顯示,2011年前5個月全省典當企業的典當發生額為12.6億元,比2010年全年還多3.5億元。相對于銀行信貸,民間融資成本明顯偏高。調查顯示,海南省企業民間融資平均利率為17.8%,最高達35.0%,利率一般為同期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水平的2-3倍。相對于大企業而言,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融資成本的提高讓一些中小企業生產企業經營活動受到重創。全國工商聯對廣東、浙江、江蘇等16個省的最新調研結果顯示,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生存狀況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為嚴峻。目前,海南省尚未有中小企業大規模資金鏈斷裂現象發生,但融資難問題一直制約著省內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相關部門應未雨綢繆,及時出臺相應措施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五、對策建議
(一)落實宏觀調控措施,有效防治物價上漲過快
一是正確分析、掌握市場物價形勢,努力保持物體水平穩定。二是把控制食品價格上漲作為控制物價的重點,加大對食品生產和運輸行業的扶持力度,實行傾斜政策,控制食品價格上漲。三是提高物價調控的前瞻性,進一步加強對物價上漲及拉動因素的監測分析,根據形勢變化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四是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密切跟蹤經濟形勢新變化,把握好促進經濟增長與抑制通貨膨脹的平衡點,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二)提高房地產市場調控水平,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一是加大經濟適用房及廉租房的投入量,有效改善房地產市場供應的結構性矛盾,平抑房價,保障低收入者的住房要求。二是在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同時,結合海南實際情況和國家給予國際旅游島建設更大的自主權和優惠政策,爭取國家對海南房地產業發展區別對待。三是搞好房地產發展規劃,形成高端旅游房產,普通商品房和中低收入保障住房三個層次,引導房地產資金投資房地產信托基金,旅游產業基金、股權酒店等。
(三)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支持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
一是加大項目投資支持力度。省內各金融機構應結合海南省經濟發展戰略、產業發展規劃、融資服務需求調整金融服務目標,調整信貸投向重點,創新信貸產品,擴大金融增值服務,為全省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二是加大對“三農”支持力度。涉農金融機構應繼續堅持服務“三農”的方向,做好金融支農工作。其他金融機構則應強化服務“三農”的意識,推進組織制度和產品創新,在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同時加大金融支農力度。三是促進個人消費信貸增長。落實和出臺有關信貸政策措施,支持居民的住房及汽車消費需求,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啟動消費市場。
(四)完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一是切實發揮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部門的作用,推出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建立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業務流程、風險控制和內部控制等制度。二是借鑒發達地區經驗,吸引民營金融資本進入。東部沿海地區民營金融資本數量較多,競爭較激烈,且業務模式經過了市場的考驗,海南省可借鑒其模式,采取一定政策優惠措施,鼓勵吸引這部分民營金融資本的進入,豐富本地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三是搭建以省級平臺為龍頭、各市(縣)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為主體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鼓勵和引導好社會投資開展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業務。四是做好中小企業融資上市培育和推薦工作,積極探索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
六、趨勢預測
從國際環境看,世界經濟正在由恢復期的快速回升階段向平穩增長階段過渡。從我國情況看,宏觀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方向發展。受宏觀調控政策效應影響,下半年海南省經濟增長將逐步平穩,考慮到上年基數因素,三、四季度,全省經濟增幅應會穩定在10-11%之間。綜合外部經濟金融環境變動趨勢及全省經濟金融運行特點,預計下半年全省信貸投放會繼續保持較快增速,但增幅將會逐步降低。
(特約編輯:羅洋)
參考文獻:
[1]覃道愛,肖毅,石海峰.2010年海南省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2011年展望[J].海南金融,2011(6).
[2]魏海濱.關注銀行理財產品功能演化引導理財市場健康發展——基于中央銀行視角的分析與思考[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