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國家助學貸款是由國家積極推動,政府、銀行、高校以及個人參與博弈,具有某種準公共性質的學生資助貸款。政府的積極態度、商業銀行的消極行為、高校的旁觀角色以及個人的熱情使得國家助學貸款在不停的變革中前行。本文基于海南省高校國家助學貸款的現實,指出海南省國家助學貸款存在政策性目標與商業性運作的矛盾難以調和、信用貸款違約率高等問題,并從政府、銀行、學校、個人等因素分析了海南國家助學貸款存在問題的成因,提出了完善海南高校國家助學貸款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海南;國家助學貸款;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31(2011)09-0086-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9.21
當前海南省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主要方式是國家助學貸款,主要包括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兩種形式。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從1999年開始由商業銀行操作至今。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從2007年開始由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家庭經濟困難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簡稱學生)發放的,由學生入學前戶籍所在縣(市、區)的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機構協助辦理的助學貸款。海南省2008年出臺的《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我省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的意見》標志著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開始施行。
據統計,國家助學貸款已成為海南省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解決學費和住宿費的主要途徑,在高校資助體系中占超過約55%以上的份額。國家助學貸款可以回收,需要償還,具有持續性,能使學生、家長、納稅人及金融機構比較公平地分擔教育成本和風險,有助于增強貸款學生的經濟意識和和促進金融產品創新。但是,政府、銀行、高校以及個人四個博弈主體遵循各自的行為價值取向參與國家助學貸款活動,博弈主體的行為價值傾向差異必然會導致國家助學貸款運行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海南省國家助學貸款同樣會受到影響。
一、當前海南省國家助學貸款存在的問題
1.政策性目標與商業性運作的矛盾難以調和。一方面國家助學貸款具有保證教育機會均等,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政策性目標;另一方面其又委托商業銀行運作、定位于商業貸款性質,將風險交由商業銀行承擔,從而難以避免的出現委托人(政府)政策性目標和代理人(商業銀行)商業性利益之間的矛盾[1]。如何既能使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取得貸款,又保障銀行的經濟利益,國家對國家助學貸款政策進行了多次改革。國家于2004年6月推行國家助學貸款風險補償新機制,規定高校國家助學貸款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由公共財政和普通高校各承擔50%,降低了銀行的風險。但是,由于海南省國家助學貸款數額小、人數多所帶來較高的交易成本、管理成本、貸后追償成本和違約損失,使得銀行操作國家助學貸款積極性不高。
2.信用貸款違約率高,影響銀行貸款積極性。國家助學貸款中,學生不需要辦理貸款擔保或抵押就可以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畢業時只而簽訂還款確認書方可領取畢業證。但是由于一部分貸款畢業生沒有按時償還貸款,影響了銀行貸款的積極性。雖然目前國家已經取消了“高校學生貸款違約率達到20%,銀行停止發放貸款”的要求,但是商業銀行運營遵循營利性、流動性以及安全性原則與國家助學貸款周期長、成本高以及違約率高的特點之間相矛盾,銀行不愿意繼續放貸。部分銀行負責國家助學貸款業務的人員和負責銀行其他業務的人員使用相同的銀行考核標準,由于國家助學貸款違約率高,導致負責國家助學貸款銀行業務人員收入較低,嚴重影響負責國家助學貸款業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影響對國家助學貸款業務的效率和可持續性。
3.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不能滿足應貸盡貸。海南省自2008年開始施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隨后各市縣相繼成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專門負責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已經成為海南省國家助學貸款的主要方式。但是,海南省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較多,而貸款名額有限,很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和家長被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拒之門外,有的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甚至拿不到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申請表。
4.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實施后,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實施不暢。國家助學貸款包括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兩部分,自從國家推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特別是海南省2008年施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以來,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實行不暢。海南省高校生源分布在全國各地,河南等省份目前沒有施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這些省份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需要國家助學貸款來完成學業。雖然海南省已經施行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但是由于名額有限,不能保證都滿足貸款需求,因此高校國家助學貸款需要繼續實施。
二、海南省國家助學貸款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國家助學貸款制度是通過一系列的規則制約著國家、銀行、高校、貧困學生四個主體的選擇空間,通過某種制度設計協調四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主要的目標是使國家助學貸款滿足不同主體需求,既反映國家助學貸款的公共性特征,同時還應承認銀行、高校以及貧困學生的私人價值訴求。因此,探索國家助學貸款四個參與主體的利益、風險及行為價值傾向是分析海南國家助學貸款存在問題的必要前提(見表1)。
1.政府。國家助學貸款是政府本著公共性的目的推動的,有益于社會貧困群體的公共政策,具有典型的公共性特征,而且這種公共性是依托國家法律法規的強制力推動的,這符合現代政府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合理合法性基礎,政府推行國家助學貸款體現出公共性的行為價值傾向。
2.銀行。商業銀行是以經營存貸款為主要業務、以盈利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企業。特別是四大國有銀行改制成功后,現代企業更要求銀行實現多盈利,追求的是私人性目的。而國家助學貸款的政策公共目標和國家助學貸款代理人商業銀行的商業利益私人性價值傾向出現矛盾,影響銀行操作國家助學貸款的積極性。
3.學校。事實上,高校是國家助學貸款沒有任何風險的受益人,本著充實學校財務的私人目標而推動國家助學貸款[2]。但是,迫于政策性的高校國家助學貸款收益不高,銀行勢必要求從學校其他項目貸款中予以補償,增加了學校的壓力。另外,就海南省高校而言,高校設立的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大多掛靠在學生處或者作為學生處的一個科室,人員配備不足,與國家政策要求的1:2500的人員配備比例相差甚遠。由于人手配備不足,工作人員應付日常事務性工作都疲于奔命,沒有更多精力從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甄別,學校沒有過多的精力和財力去實地調查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
4.學生個人因素。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作為高校的一個群體,使用國家助學貸款具有典型的私人性特征,主要是完成學業,對還款的壓力認識不足,主要表現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物質貧乏,生活困難,心理壓力大,素質、技能相對薄弱,創新能力相對欠缺,人際交往存在障礙和就業問題日益凸顯[3]。這些因素直接影響貸款畢業生國家助學貸款的償還能力,拖欠國家助學貸款,這些都導致國家助學貸款高違約率。另外,國家助學貸款是信用貸款,無抵押,實際操作名額有限,如何界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以及其困難程度就是首要前提,但是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上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個人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可能性受到影響。
三、完善海南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建議
改善海南省國家助學貸款的運行效率,要考慮盡量降低銀行與學生、銀行與政府、銀行與高校、學生與高校四者之間的交易成本,要為四者之間的交易合作創造條件,激勵各方的積極性,同時又能約束、甚至懲罰各方的違約行為。
1.建立全省聯網的低收入家庭信息統計庫,大力推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要界定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以及困難程度,國家應著手建立具有公信度和可比較性的低收入家庭信息統計庫。海南省可以依托民政部門,將全省聯網低收入家庭信息統計庫納為民政部門的職責,收集、管理低收入家庭的信息情況,建立并完善低收入家庭信息統計庫,以便相關部門查詢。高校和各市、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可以參考低收入家庭信息統計庫,作為發放國家助學貸款的基礎。同時,依據低收入家庭信息統計庫,擴展以學生和家長(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是共同借款人的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既可以放貸給家庭經濟最困難的學生,又利于貸款的追償。因此,依據海南全省聯網的低收入家庭信息統計庫,推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是一種有效的解決策略。
2.大力加強高校學生個人信用制度建設,強化學生的誠信意識。貸學金資助模式是窮國辦高等教育的一種有效模式,現在也為大多數發達國家所應用,但高校學生的個人信用制度應該是國家助學貸款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國家助學貸款一方面要靠貸款畢業生的經濟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外部信用約束機制。我國的個人征信系統提供了償還國家助學貸款的約束機制,主要為消費信貸機構提供個人信用分析,幫助個人積累信譽財富以方便個人借款等社會行為[4]。在美國、日本等國學生貸款拖欠率低,完善的個人征信系統起到了很大的約束作用。但我國個人征信系統建立較晚,要完善個人征信系統,加大宣傳使貸款高校學生了解、重視個人征信系統,建立良好的信用聲譽,提高按時償還貸款的比率。
3.提高貸款學生的自身能力,積極推進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學校應重視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把濟困、扶志、強能三者結合起來,從物質、精神和能力三方面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進行立體式的資助,以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就業和社會活動等方面的能力,這是提高還款率的根本因素。我國現行國家助學貸款由商業銀行負責回收,很多貸款畢業生就業后工資不高,還清貸款確實存在壓力,貸款償還拖欠率高,可以借鑒澳大利亞學生貸款償還方式,引入按收入比例償還貸款的新模式,比如,由稅務局或社會保障機構協助銀行回收貸款。海南省可以嘗試推行助學貸款代償政策,引導畢業生自愿到海南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等基層單位工作,鼓勵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和結合國家的免費師范生教育鼓勵貸款學生投身教育事業。海南省應響應中央政策,出臺海南省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引導學生參加上述工作,降低國家助學貸款違約率。
4.增強高校重視程度。高校要把國家助學貸款作為一項有益于學生學業完成的政治任務來完成,落實在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的人員配備,按照海南省國家助學貸款的相關規定,在貸款銀行開設學?;举~戶,在學校其他項目貸款中給國家助學貸款銀行予以補償,加強高校和銀行的相互理解和溝通,提高商業銀行發放國家助學貸款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陳薇)
參考文獻:
[1]馬經.助學貸款國際比較與中國實踐[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170.
[2]田筱鴻.中央財政加大貧困生資助力度的博弈解讀[J].當代經濟,2008(2):114.
[3]林娜.高校貧困生資助新模式[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1-15.
[4]杜秀梅,毛祖桓.建立大學生個人信用制度,促進國家助學貸款[J].教育研究,200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