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南省金融機構在支持海南公路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無論是從行業貸款集中度,還是從單家貸款客戶集中度考量,公路信貸在海南省金融機構信貸業務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建設國際旅游島背景下,海南省公路建設將迎來千載難逢的重大發展機遇,公路建設資金需求大幅提高。金融機構如何在防范信貸風險的前提下,繼續支持公路建設是各有關方面十分關注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對海南省公路貸款現狀、特點及風險狀況的分析,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公路貸款;融資;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830.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1)09-0062-02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9.15
一、海南省金融機構公路貸款基本情況
1.參與機構多,公路貸款占比高。截至2011年6月30日,海南省11家金融機構中有9家金融機構有公路貸款余額,總計貸款余額為164.84億元,占9家金融機構全部貸款的6.53%,占全省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的3.65%。其中:國家開發銀行海南省分行公路貸款余額110.5億元,占公路貸款余額的67.03%,是海南省公路貸款的主要提供機構。
2.客戶數量少,貸款集中度高。相對于其它貸款項目,公路貸款不僅數額大,而且客戶集中。截至2011年6月30日,海南省公路貸款項目共有12家貸款客戶,其中海南省交通廳為公路貸款最大客戶,貸款余額占全部公路貸款的83.52%。從2007年開始,海南省交通廳一直是海南省金融機構最大十戶貸款客戶之一。
3.貸款期限長,單個項目貸款金額大。海南省公路貸款全部為中長期貸款,最長期限為25年。貸款集中支持大型公路項目是海南省公路貸款的重要特點,確保了大型建設項目的資金需要。截至2011年6月30日,公路貸款余額最大十個項目貸款余額為89.6億元,占全部公路貸款余額的54.36%,其中由國家開發銀行海南省分行貸款支持的“縣鄉公路及海口繞城公路項目”貸款余額最大,為21.54億元,占全部公路貸款余額的13.07%。
4.質押擔保貸款為主,風險控制基本有保障。海南省公路貸款采用了信用擔保、質押擔保和抵押擔保三種擔保方式,其中信用貸款余額20.01億元,占全部公路貸款的12.14%;質押貸款余額138.71億元,占全部公路貸款的84.15%;抵押貸款余額6.12億元,占全部公路貸款的3.71%。海南省公路貸款以質押擔保貸款為主,質押物為借款人合法享有的車輛附加費收入收費權、國家燃油稅改革后中央返還部分的相應收入權益形成的應收賬款以及借款人合法享有的車輛通行附加費收入收費權形成的應收賬款。
5.借款人信譽良好,貸款質量較高。截至2011年6月30日,海南省各級公路貸款余額164.84億元,均為正常貸款,不良貸款率為0%;累計應付未付本息金額為0元。調查表明,公路貸款沒有出現非正常展期或借新還舊及違約情況。由于公路貸款質量較高,公路項目成為各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的重點。
6.貸款陸續進入還款期,還貸壓力不大。海南省公路貸款已進入還款期,并呈逐年增長趨勢。2011-2015年各年到期貸款金額分別為1.96億元、6.28億元、6.86億元、12.68億元和12.86億元。5年累計到期貸款總額40.64億元,占目前公路貸款余額的24.65%。其中2014年和2015年到期貸款達到高峰。海南省交通廳是海南省公路貸款的主要承貸單位,因此,海南省交通廳的償債能力決定了公路貸款風險的高低。從海南省交通廳現金流情況看,自2009年國家燃油稅費改革后,海南省交通廳掌握的規費收入大幅增長。2010年,海南省交通廳實現規費收入21.87億元,2011年預計為33.56億元,較2010年增長53.45%,預算安排還貸支出12.39億元,償債資金有保證。
二、海南省公路貸款潛在風險分析
總體上,海南省公路貸款本息償還有保障,公路行業貸款整體風險可控。但融資渠道單一、貸款高度集中、質押擔保瑕疵、行政干預以及自然災害等潛在風險因素值得關注。
1.融資渠道狹窄,風險向銀行集中。“十二五”期間,海南省公路建設共需資金650億元,其中落實財政資金100億元,資金缺口550億元,主要依賴于貸款。目前,無論是從行業貸款集中度分析,還是從單家貸款客戶分析,公路貸款的集中度已經很高。如果不盡快拓寬融資渠道,貸款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一方面,銀行風險管理難度加大,風險增強;另一方面,信貸向公路項目集中將加劇海南省資金供給與需求的矛盾,這種結構失衡導致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順暢,影響地方經濟的均衡發展。
2.質押擔保形成的風險。海南省公路貸款以交通規費收費權作為貸款的質押擔保。但自2004年下半年開始,該質押的收費權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已全部納入省直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范圍,規費收支全部在省財政國庫專戶進行。因此,一旦該貸款出現問題,各家銀行根據法律規定申請法院執行國庫專戶中的規費的有效性無法確定。
3.行政干預風險。公路貸款第一還款來源于交通規費收入。目前,海南省交通規費收入主要有兩塊:一是中央成品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補助資金,二是海南省自行征收的車輛通行附加費收入,這兩塊收入均納入財政統一收支。當國家財政或地方財政預算出現困難或者政府行為干預時,可能影響公路貸款的還本付息。
4.自然災害損失風險。海南省是自然災害多發區,特別是每年都遭受臺風侵襲,對公路等基礎設施破壞較大,導致公路維修費用增加,這對公路貸款借款單位還本付息帶來沖擊。
三、相關政策建議
1.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拓寬公路建設融資渠道。在公路建設籌資中合理使用金融創新工具,把社會資金引入到公路建設中來,可以有效地解決資金短缺、過度依賴銀行信貸問題。例如:根據國家關于建立交通產業投資基金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嘗試建立交通產業投資基金和發行中長期建設債券,積極探索利用收費權拍賣、公司融資、項目融資、推介現有高速公路優良資產捆綁上市、吸引國內外及省內外投資等多種方式[1]。
2.規范政府融資平臺行為。政策性投資是公路建設資金的主要來源,各級政府要在財力許可的范圍內,加大對公路建設的投入。沒有直接效益(有間接效益)的公益性項目應由政府投資,同時要通過立法限制地方政府投資行為,合理控制新增債務規模。做好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整改工作,加快融資平臺的實體化、融資建設一體化和管理規范化。督促地方政府向融資平臺公司注入優質資產、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增強融資平臺公司的資本實力、經營能力,增加平臺公司現金流營造能力,確保公路貸款還款來源充足。
3.商業化使用公路貸款。金融機構在支持公路建設方面應遵循商業化原則,貸款項目要有收益及還貸的保證措施。要按照商業貸款原則履行審批程序,加強項目資本金、還款來源、貸款擔保等方面的管理;要考慮借款人的綜合收益或項目收益能否覆蓋貸款本息,是否具備第二還款來源;針對公路項目自身不產生收益的特殊性,在考慮償債能力時,要重點考察借款人其他自身收益,包括土地出讓收入返還等。
對資金需求較大的公路建設項目,金融機構可采取銀團貸款的方式,由一家或兩家金融機構牽頭組成銀團貸款。一方面,可避免金融機構之間惡性競爭,增強貸款話語權;另一方面,有利于金融機構開展貸后管理工作,密切關注公路企業財務運行狀況和工程施工進度,對作為第一還款來源的規費收入實行“專戶管理”,確保貸款到期歸還[2]。
4.建立公路行業信用體系,完善信貸風險評估方法。各級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用好車購稅、養路費等交通專項稅費政策,并以公路專項稅費遠期收入和公路存量資產和增量資產為基礎,建立公路行業信用體系。同時,把公路信用評級辦法與貸款評估辦法有機結合起來,建立以公路信用評級為基礎的信貸風險評級辦法。進一步突出對公路貸款借款人償債能力的評估,規范貸款期限的約定,重點考察償債保證比指標。要求公路建設項目提供貸款期限內的整體規劃及現金流量預測,根據歷史表現、行業狀況等因素嚴格審查其規劃與預測的可能性,并相應調整現金流量預測,進而測算償債能力。
(特約編輯:羅洋)
參考文獻:
[1]劉詠梅.對公路貸款風險的分析與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08(10):35.
[2]翟強,楊文勝.貴州省公路貸款潛在風險不容忽視[J].觀察與思考,200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