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相機收藏者或是因為看到Roberu而有沖動去買相機的人,Robem的手工相機配件都會是你最終的選擇。
買櫝還珠的故事是否真的還有?因為一款肩帶而愛上相機的想法又有幾成事實,幾成夸張?一個年輕品牌,迅速以精湛的手工藝和獨具個性的產(chǎn)品蜚聲日本手工皮具制造和相機配件界,憑的是什么?
夏初的一個午后,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走訪了位于橫濱的Roberu工房,與品牌創(chuàng)始人巖元慎治和工房成員展開了對話。
從東京市內(nèi)出發(fā)乘坐東急東橫線在“束白棠”站下車,穿過一個安靜的公園,就到了位于橫濱神奈川的Roberu皮革工房。工房坐落在幽靜的居民區(qū)一座樓房的首層,從落地的玻璃門望進去,工人們勞作的身影像是裝進盒子的故事場景,一種定格時光的感覺尤為強烈。
成卷的皮料豎在工房角落,散發(fā)出皮革特有的氣息。兩位穿著時尚的年輕女生背對門口并排坐在堆滿工具材料的巨大工作臺前,一位忙著住手繩上釘黃銅扣,另一位則在縫制一個相機套。看見我走過,她只是仰頭微微一笑便又開始專注于手中的活計。身兼設計和打樣師的則是一名年輕潮男,桌旁的大屏幕Mac放著背景音樂,工作臺上堆滿畫圖和打版的各種工具。靠窗位置是負責公關和市場工作的罔谷先生的工作區(qū)域,Roberu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可以行銷全世界的十幾個國家離不開他的辛勤工作。
在正對著門口的顯眼位置有一張不大的工作臺,工作臺前忙碌的身影就是Roberu的創(chuàng)始人巖元慎治先生。在那臺壓制皮革用的機器前,巖元和一般的工人別無二致。
既有傳統(tǒng)手工工作室的嚴肅與繁忙,又充滿著年輕人的朝氣和潮流氣息,工房里的一切都和我初見Roberu皮具時的想象相似:用傳統(tǒng)的手工皮革工藝制作各種彰顯個性的手工皮件。
相機配件的專屬品牌
“無論你是相機收藏者或是因為看到Roberu而有;中動去買相機的人,Roberu的手工相機配件都會是你最終的選擇。”這是一句在日本潮流界流行的話。為配件買相機,聽著有些不可思議,但如果親眼見到Roberu為Olympus E-PL2打造的專用皮套,就知道這并非不可能。
柔軟的淺棕色皮料搭配白色的相機,手工縫制的線縫把復古味凸顯得愈加濃烈。更換電池,連接三腳架的空隙部位的設計也極為人性化。無論是喜歡旁軸的專業(yè)玩家,還是以外表為衡量標準的時尚潮人,都會傾心不已。
令Roberu聲名鵲起的相機保護套和掛帶則是開始于一個偶然的機緣。Roberu在品牌創(chuàng)立的最初主要出品傳統(tǒng)的皮革手工制品錢包和手袋,因為做工精良,得到了日本著名的相機配件店“Monogram”老板的欣賞,他讓巖元嘗試制作相機掛帶。
之前市場上的同類產(chǎn)品都很傳統(tǒng),沒什么變化和新意。“Monogram”在日本擁有60000名攝影愛好者會員,也讓巖元很快意識到這個市場巨大的潛能。經(jīng)過不斷地嘗試和努力,他開始制作相機掛繩及配件。
用心是做好手工藝品的基礎。要做出一款與相機完美配合的相機套不僅需要事先對每款相機了解,還要考慮到皮革的特性、用戶的使用體驗。使用手感,以及隨著時間推移皮革的柔軟程度引起的舒適程度的變化,都需要手和皮料不斷交流。
曾看過德國皮具品牌做的相機配件,做工精細扎實,但總覺得少了些許情感和溫暖。當巖元拿起一件用了兩年的皮革背包讓我感受時,才有些明白:每一塊皮革獨有的紋路、質(zhì)感和顏色,加上制作者的手工勞動,讓每一件產(chǎn)品都有不同的個性。包身的皮革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后散發(fā)出一種成熟的皮革光澤,這些都是機器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無法比擬的。
對細節(jié)的用心,加上精益求精的專業(yè)態(tài)度和手工賦予的情感,使Roberu迅速成為了相機皮藝配件界的翹楚。提到有品質(zhì)感和時尚感的相機掛繩或是皮套,攝影愛好者們首先想到的就是Roberu。
在海灘上奔跑
“Roberu”分別代表Ro(Road),Be(Beach),Ru(Runnen,巖元說這三個詞在一起可以描繪出一個場景,在海灘上朝著大海奔跑。這也是巖元喜歡的生活態(tài)度,用充滿激情和活力的方式去生活。
Roberu品牌的源起也和巖元最初的愛好有關。工作之余除了沖浪就喜歡自己手工制作一些皮具送給一起沖浪的朋友。那時的巖元對自己的未來還沒有確切的打算,在朋友的鼓勵下,他以嘗試的心態(tài)創(chuàng)辦了Roberu手工皮具工房。
一切都靠自己不斷地嘗試和摸索,制作起來反倒沒有條條框框的約束,他唯一考慮的就是皮具的功能和使用者的感受。巖元在開發(fā)一件新產(chǎn)品的時候并不喜歡先畫設計圖紙,而是根據(jù)自己對身邊事物的經(jīng)驗去捕捉一種感覺,就像沖浪運動一樣,要在波浪涌起時找到一種平衡感。
品牌發(fā)展得順風順水,巖元也不急于擴張,而是選擇一種自己覺得舒服的狀態(tài),為真正愛它懂它的一群人服務。這也是Roberu的宗旨,“要讓皮革手工制作得到越來越多的認識和認同”。
Roberu剛剛在韓國完成了一場與韓國手機YLA信品牌KT合作的work shop,吸引了不少手工愛好者到場參加。親手體驗帶來的回憶伴隨了巖元很長時間,他現(xiàn)在又在計劃著下一場關于手工制作的work shop。
但巖元自己看來,Roberu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當人們說起意大利手工皮具的時候總是會贊不絕口覺得質(zhì)量很好,因為他們對皮料的選擇和制作非常講究,一般會花上2個月的時間。Roberu雖然也有些名氣,還是比不上意大利的皮具。在手工制作方面花費更多時間,在功能上更用心,就是Roberu正努力做的事情。”
采訪的最后,巖元說起他還沒有去過中國但是對中國非常向往,電影里中國餐館用大銅壺隔空斟大碗茶的絕技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著說著他就開始模仿斟茶的動作:“將來去中國的時候我一定會找一家茶館花上一天的時間專門去學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