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說:“表面看來,辦公室里的人要高貴一些,幸運一些,但這只是假象。實際上,他們更孤獨,更不幸。相反,手工藝把人引向人群。”
也許,你也有這樣的經歷。當你走過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駐足,被店里那些精致、平靜的小物所吸引駐足的時候,往往收獲久違的滿足;當你拿起工具,制作一件心水之物的時候,那種質樸溫暖的情愫,頓時帶給你剎那的安寧。
手工,不僅如同攝影、旅行、健身一樣,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種內心修煉。
在忙碌的日子里,我們需要停下循環反復、節奏單調的生活,坐下來,與自己的心相處。養養花、捏捏泥、折折紙、做做木工……毫無壓力的時刻,將全部的專注放在你的雙手之間。
手工,不僅療身,更療心。
當腎炎患者趙春香開始做軟陶的時候,當出車禍的雕塑家堅持做人偶的時候,當得了酒精依賴癥的蘭州青年迷戀DIY之后……原來,手作也有神奇的治愈作用。他們用手工拯救了自己。
而最讓人感動的還是西西。在乳腺癌手術后,右手漸漸失靈,需要練習左手,70歲遂學著縫制布偶與毛熊。如今,她縫制的毛熊數量和品質足夠開一場盛大的個展。無論是哀慟病患,還是童言小品,著作等身的西西身上,最動人的,仍然是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