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作為央行行長的身份廣為人知,但是少有人知道他是中國人民銀行第一位具有博士頭銜的行長,至于他的身世與業余情趣更是鮮為人知。
接觸過周小川的人都覺得他非常具有親和力,溫文爾雅。周小川愛好廣泛,不但愛好西方歌劇,善打網球,而且是身居高位并在西方學術期刊上多次發表過論文的一位中國高官。
周小川是清華經管學院系統工程專業最早的博士生之一。自1999年起,他作為清華經管學院的兼職教授、金融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已在清華大學招收博士研究生10余名。周小川身負國家重任,公務十分繁忙,但他恪守師責,盡其所能對學生的學習和研究工作進行指導。
最能說明周小川經濟學家本色的是,周小川所著《走向開放型經濟》一書獲1994年度“安子介國際貿易著作獎”,論文《企業與銀行關系的重建》和《社會保障:體制改革與政策建議》分獲1994年、1997年度中國經濟學界最高榮譽獎“孫冶方獎”。
周小川之所以從事金融工作,一定程度上受父母影響,“我的父母長期都在工業部門從事經濟工作,受他們的影響,我從小就對經濟問題比較感興趣”。周小川的父親周建南1937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抗日戰爭爆發后走上革命道路。解放后曾任一機部副部長兼對外經濟聯絡總局副總局長,一機部機械研究院院長。后從事調查研究和參謀顧問工作,是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顧問。
自上世紀90年代初涉足金融界,周小川先后任中國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中國建設銀行行長。普通百姓認識周小川,更多的是他在證監會主席的任上。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的發展,中國證監會主席也處于輿論的焦點。證監會主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被媒體和市場所關注。周小川2000年任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第四任主席,任命宣布當日,滬深股市大幅高開,歡迎這位新銳的改革派官員。
2001年在全球最大商業雜志《商業周刊》的“亞洲之星”評選中,周小川入選“決策者之星”。評選委員會認為,周小川履新以來,證監會出臺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改革措施。
2002年12月,周小川被任命為央行行長,再次被推到了中國金融改革的前沿。此時對國內經濟領域而言,金融改革仍是最急迫的問題。周小川的上任,使得央行行長一個原本遠離“公眾”的角色一次次成為“公眾人物”。2008年3月,周小川再次被任命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人們期待著他能夠自如地駕馭中國的貨幣政策。
在最近的這幾年,周小川在輿論是是非非的爭議中一路走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國內經濟過山車式的劇烈起伏,讓他承受著巨大的壓力。2008年9月14日,雷曼兄弟破產,第二天,中國央行降息;正在進行的宏觀調控緊急著陸。2010年下半年,在美國及歐洲、日本繼續實行經濟刺激政策的同時,中國央行釋放出收緊貨幣政策的信號,六調存款準備金率,兩次加息,無不顯示出其魄力和決心。
2010年末,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公布了本年度“全球百大思想家”的排名,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緊跟美國總統奧巴馬位居第四,壓過排名第五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周小川入選理由是“掌握著世界經濟的命脈,對世界經濟的穩定非常重要”。
曾有金融界人士戲言,掌握著2.6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周小川在國外更“呼風喚雨”,他的一舉一動時時刻刻都影響著國際市場的變動。
周小川的一言一行也在國內市場激起層層漣漪。一直強調逆周期調控的他,在2010年中,執掌央行率先拉開了緊縮的序幕。在2010年初信貸“失速”之時,周小川果斷地上調了準備金率,并持續地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回收流動性。雖然在2010年中一度因為歐債危機而放緩了緊縮的腳步,但央行在2010年3季度趨勢明朗后又重啟收縮,全年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兩次加息,無不顯示出其恢復“穩健”的決心。
周小川還是個堅定的改革者,從國有銀行改革開始,外匯體制改革以及最近經常提起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都是他力主開辟的“戰場”。最近,央行又多次吹風,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在2011年,改革將是周小川的主基調。
在談到人民幣匯率問題時,周小川曾將中國匯率問題的研究比喻做有“中醫”和“西醫”之分。西醫治病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證基礎,所以某一味藥服后會很快見效。中醫則是一個緩慢的療法。中藥通常是一副藥里要有好幾味藥,分別具有不同的功能,同時配合起來達到總的療效。就緩解中國的國際收支不平衡,特別是貿易不平衡來說,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減少對外部需求的依賴性,擴大內需,發展服務業。這些舉措都類似中藥,是好幾味藥,匯率也是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一味藥。
周小川將中國正進行的匯率改革比作是“摸著石頭過河”,要不時看一看前一步的情況和市場的反饋,看是否真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他表示,要豐富調控手段,繼續深化金融機構改革、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高經濟主體對貨幣政策的敏感性,增進與市場和公眾的溝通,合理引導預期,確保貨幣政策及時有效傳導。
(摘自《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