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其實是項羽身邊最忠心耿耿的人。項梁(項羽的叔叔)起兵時,范增已經70歲了,仍毅然從軍,隨項梁、項羽南征北戰。范增看問題往往高屋建瓴,切中肯綮。他曾對項梁說:“陳勝的失敗是理所當然的。秦滅六國,楚最無辜,所以讖語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陳勝首義,不立楚王之后而自立為王,勢頭肯定長久不了。閣下世世代代是楚將,如果再擁立一位楚君后代以為號召,就一定會眾望所歸。”這話說得很是在理,項梁也照辦了,果然效果很好。
后來在劉邦先入關中后,范增又對項羽說:“劉邦在老家時,一貫貪財好色,這次入關,他居然秋毫無犯,一個銅板不拿,一個女人不碰,可見其野心不小。”此說簡直就是一針見血。
一次,項羽的使節到劉邦軍中,就在項羽的使節正要入席時,劉邦的手下人又裝作驚慌失措的樣子說:“我們還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呢,原來是項王的。”于是,他們便撤去宴席,用劣等食物打發那使者。項羽居然中計,立馬起了疑心,范增是何等精明的人,他對項羽說:“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然后拂袖而去。
劉邦這個一眼就能讓人看穿的詭計居然能夠得逞,全是因為項羽這個人小心眼兒。一個堂堂的貴胄居然小家子氣,表面上看不可思議,可仔細一想也不無道理。貴族的一個通病是清高,清則易污,高則易折,所以他們的內心世界往往很脆弱,也容易變得小心眼兒。反之,流氓由于卑賤,他們自己一身的不干凈,哪里還會挑別人的毛病?自然特別能容人。劉邦最后獲勝,并非沒有道理。
(摘自《時文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