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辦公廳主任,又稱白宮幕僚長,是美國總統辦事機構的最高級別官員,亦是總統的高級助理。這個職務聽起來雖不如國務卿或者副總統那么響亮,實際上卻是整個白宮里,除總統之外最有權力的人,常被稱為美國“第二總統”“白宮守門人”“白宮總管”等。
以前,白宮辦公廳主任的工作屬于國務卿的職責范圍。直到1946年,為了應對行政部門的迅速膨脹,才正式設立總統助理職務,以處理白宮的日常事務。1961年,總統的最高級別助理被任命為“白宮幕僚長”。從此,這一職位開始固定化,職責逐步明確化。
白宮辦公廳主任職責很多,概括說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照顧總統的飲食起居。這是白宮辦公廳主任最基本的工作。安德魯·卡爾德曾出任小布什總統的白宮辦公廳主任,他把這項工作簡單總結為“吃好,睡好,心情好。”他說:“總統何時休息何時娛樂,還有幾時進入洗浴室,我都會列個時間表。”
二是安排總統的日程和會見活動。“無論是五角大樓還是國會,每天都有數不清的人要見總統,但每天只有24小時。”怎么辦?這是白宮辦公廳主任必須解決的問題。卡爾德制作了一張“必須VS想要”的測試卡,每個提出約見總統的人都必須填寫這么一份測試卡。無論對方說的如何緊急的事件,通過這么一張卡片,卡爾德來判斷何時總統能見此人,并且能空出多少時間。就是第一夫人正常工作時間想見她的丈夫,對不起,也要首先經過白宮辦公廳主任。
三是為總統決策提供參謀建議。這項工作主要是通過召開一系列的白宮辦公廳會議來完成。通常每天一大早,白宮辦公廳主任就要召集由白宮各高層崗位的負責人參加的會議,通報情況,討論當天的任務,研究并預測可能發生的問題和危機。然后,還要召集一個由更多人參加的更大型的辦公會議,集思廣益,商定某項方案或政策的可行性。
四是協調總統與各利益集團之間的關系。白宮辦公廳主任必須在總統、國會、內閣、商會等利益團體之間進行協調和斡旋。這項工作很被總統看重,因為與各利益集團關系的好壞,往往極大地影響著政府確定的政策、方針能否被通過、施行,自己在民眾中的支持率,甚至下屆能否競選連任成功等。很多總統都把協調能力作為選擇白宮辦公廳主任的一個重要條件。比如,里根總統選擇霍華德·貝克作為白宮辦公廳主任,就是看重其在國會任職多年,朋友眾多,威望較高,有助于“恢復白宮與國會的良好關系”。奧巴馬選擇威廉·戴利作為白宮新任“守門人”,則包含了借助其在商界和華爾街的深厚背景,改善與之前齟齬不斷的商界之間關系的考慮。除此之外,白宮辦公廳主任還負責監督領導其下所有白宮幕僚的工作,以及處理危機事務和總統交待的其他工作等。
總體來看,白宮辦公廳主任一般有這么幾個特點:
一是任期短。到目前為止,這一群體的平均任期僅為2.5年。這緣于服務工作的巨大壓力和總統的苛求,要知道給總統服務,保持政府的日常運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約翰·斯蒂爾曼是杜魯門總統的白宮辦公廳主任,他創造了“三個一”的記錄:美國第一位白宮幕僚長,唯一在總統整個任期內都在任的白宮幕僚長,也是至今在任最長的幕僚長(6年)。不過,也不是每位總統都有自己的幕僚長,約翰·肯尼迪總統就有一段時間使幕僚長職位空缺。
二是權力大。這從上文所述白宮辦公廳主任的職責中可見一斑。白宮辦公廳主任身處“君”側,地位特殊,大則能影響政府人事變化,小則左右總統的每日活動,控制人們晉見總統的機會,乃至處理總統生活瑣事。現實生活中,總統一定程度上不參與具體決策,對白宮辦公廳主任充分信任,許多事務都委其具體負責,某些喜歡攬權的白宮辦公廳主任會成為實際上的總理。有人曾批評這種制度造成“皇帝總統”。里根政府中的唐納德·里甘和詹姆斯·貝克都是總理型的幕僚長。不過也有例外,小布什總統的第一任白宮辦公廳主任安德魯·卡爾德的權力就相對較小,因為他的影響力被“布什的大腦”——高級顧問卡爾·羅夫遮蓋。
三是曝光率低。白宮辦公廳主任雖然權限很大,但崗位的幕后服務和參謀性質,決定了他不能像國務卿、副總統、議長那樣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和曝光率。
四是與總統的關系微妙。白宮辦公廳主任大都是總統的親信或者說是“圈內人”,由總統直接任命,不經選舉也無需國會通過,這就導致了他們與總統有一種天然的依附關系。他們必須與總統保持親密關系,否則無法開展工作,隨時都可能被免職。但私交又不能太好,否則,總統會礙于情面,很難對他們在工作做得不好時提出批評,顯然,這又會損害總統和國家的利益。平衡點如何把握,實在是個難題。
如果說白宮的工作人員都是精英,那么白宮辦公廳主任就是當之無愧的白宮群英之首。事實確實如此,大多數白宮辦公廳主任在上任之前就已經是閱歷豐富的職業政治家,在這個舞臺歷練和積聚政治資本之后,不少人卸任后更是平步青云,大展宏圖。如尼克松總統的幕僚長亞歷山大·黑格,后來成為國務卿;福特總統的幕僚長迪克·切尼,后來更成為國防部長和副總統;克林頓總統的幕僚長里奧·帕內塔,卸任后創辦了公共政策學會并擔任主任,為國家培養培訓了大批公共服務人才,現在是奧巴馬政府的中央情報局局長并將轉任國防部長。奧巴馬當選總統后的首位幕僚長伊曼紐爾,出任這一職務前曾先后擔任前總統克林頓的白宮高級助理、伊利諾伊州聯邦眾議員,諳熟華盛頓的政治操作,善于與各種政治勢力打交道,離職后已經成功當選芝加哥市長。
白宮辦公廳主任的特殊地位,使得有一定“野心”的人物都做著“白宮夢”。但要想成為白宮辦公廳主任決非易事。成為白宮幕僚長必須具備四種能力和潛質:第一,必須是名校優秀畢業生,法律和管理專業博士優先考慮。這個職位需要極為高超的溝通技巧,如果不具有律師的縝密思維和伶牙俐齒,絕對不可能擔此重任;第二,有在華盛頓游走的經歷和經驗,在前政府任職過的優先考慮。擔任過克林頓總統首任白宮辦公廳主任的利昂·帕內塔曾表示,“總統確實需要一個曾在華盛頓從政的人擔任這個職位。這是因為,只有圈內人才知道華盛頓的游戲規則,而且這樣的人才能確保總統不會犯明顯的錯誤”;第三,必須深得總統的信任,最好是從小的玩伴或者長期服務的助手。對此,老布什總統有獨到的見解。他說,白宮辦公廳主任必須是“能使總統感到舒心和放心的人”。第四,要甘于犧牲自己,做總統的“出氣筒”和“替罪羊”。辦公廳主任需要了解總統的脾氣,知道他什么時候是開玩笑,什么時候是說氣話,什么時候是真的生氣。以愛發脾氣著稱的艾森豪威爾總統曾對他的幕僚說:“你們應當成為我的‘安全閥’,我可能會讓你們難堪,但是希望你們不會計較,也不會到處亂說。”
白宮新任“守門人”是威廉·戴利。現年62歲,來自伊利諾伊州最具權勢的政治家族,他的父親和哥哥兩人任職芝加哥市長的時間加起來有40多年。戴利本人長期游走于政商兩界,早年在芝加哥從事律師業和銀行業,1997年至2000年出任克林頓政府的商務部長,2004年進入摩根大通銀行,出任現職前是摩根大通的高管、波音公司和雅培制藥的董事。可以說,戴利在一個多為政治謀士和政策書呆子的政府中實為稀有,奧巴馬公開表示,戴利對美國政府和政治體制如何運轉“有一點意識”“對如何創造就業崗位、如何讓經濟增長有著深刻理解”“很少有美國人能在戴利面前夸耀豐富的經驗”。豐富的經驗、清醒的頭腦、高超的協調能力和政商兩界尤其是商業界的豐富人脈,是奧巴馬選擇戴利的重要原因。奧巴馬對戴利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為美國的經濟復蘇助力,當然也為他明年的競選連任給力。戴利對奧巴馬承諾:“這個團隊不會讓你失望,也不會讓整個國家失望。”
戴利也是一位知華友華人士。今年1月,胡錦濤主席訪美,就選擇芝加哥作為華盛頓之外第二個到訪的城市。由此,我們有理由期待,擔任白宮辦公廳主任的戴利,能再為中美關系健康持續發展給力。
(摘自《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