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美國的王先生夫婦向我們傾訴了他們在機場入境時的遭遇:都是綠卡身份的王先生及太太為了生意上的事務回中國待了10個月,為了順利返美,按照律師的建議,他們在離開美國之前申請了I-131回美證(Re-entry Permit),有效期是兩-年。可是,前幾天他們在返回美國時,本以為回美證在手,可以理直氣壯面對移民官。可移民官沒問兩句,就在王先生太太的護照和回美證上都大大地印上了“I-407 advised”幾個大字。雖然后來相安無事地回到了美國家中,但王先生還是心存芥蒂。
實際上,“I-407 advised”的確是移民官給他們認為過長待在美國境外的綠卡持有人的一個提醒,警告他們,他們的“在美國永久居留的意向”在美國移民局眼里正在降低,建議他們可以主動放棄綠卡或者表明移民局會對他們的“在美國永久居留的意向”給予特別的關注。當然,“I-407 advised”本身是沒有法律后果的。
我們知道,綠卡身份并不是公民身份,它不是一種永久性的權利,而更偏向于是一種特權。“在美國永久居留的意向”是綠卡身份賴以存在的基礎。那么如何維持“在美國永久居留的意向”或者說維持綠卡身份呢?我們先看看美國移民法是怎么說的。
以下這些情況將被視為綠卡持有人放棄綠卡身份:
1.離開美國并且意圖在別的國家永久居住。
2.離開美國一年以上,且未申請回美證或者返美簽證。但是,在決定該綠卡持有者的綠卡身份是否被放棄時,移民官會綜合考慮綠卡持有者離開美國的時間,即使低于一年。
3.離開美國超過回美證的兩年有效期并且未申請返美簽證。同樣,在決定該綠卡持有者的綠卡身份是否被放棄時,移民官會綜合考慮綠卡持有者離開美國的時間,即使低于一年。
4.在美國境外時未按時向美國報稅。
5.在報稅表上表明自己是“非移民”。
上面提到了“返美簽證”,綠卡持有者還需要申請簽證返美嗎?是有可能的。綠卡持有者除了可以使用綠卡返美以外,有的綠卡持有者可能需要在出境前,申請回美證或者在境外申請返美簽證(SB-1 visa)來返回美國。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標準就是“在美國境外連續居住180天”。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移民律師和移民中介在宣講保持綠卡身份時都將“半年”掛在嘴邊的原因了。
可是,這些含糊不清的法律條文給綠卡持有者造成了一些誤區。下面我們來一一辨析:
誤區一:我每次出境都不超過半年,或者我每不到半年就回美國幾個星期,綠卡身份就絕對不會受影響。
不完全正確。雖然根據法律,在境外居留180天以內可以用綠卡返回美國,但是如果濫用180天的規定,比如常年離境接近180天,然后返回美國數周。這樣的情況同樣可能會被視為放棄綠卡身份。因此,簡單地認為,回美一段時間就可以自然地刷新可以在美國境外居留的時間是不正確的。因為之前說到了,移民官對于綠卡持有者是否已經放棄綠卡身份采取的是主觀意向的判斷,這些主觀意向可以通過一些客觀情況來顯示。如果一些客觀現象表明該綠卡持有者與除美國外的其他國家的關系更加緊密的話,移民官就可能認為該綠卡持有者永久居留美國的意向已經消失,從而認為其已經放棄了綠卡身份。
誤區二:回美證是返回美國的萬能鑰匙,有效的回美證一定能讓我順利回到美國并且相安無事。
從理論上來說是這樣的,但有時候由于入境處移民官員的過度執法,可能會為難一些他們認為有放棄綠卡身份嫌疑的綠卡持有者,要求沒收他們的回美證和綠卡。因為,對于在境外居留超過180天的綠卡持有者,移民局在考察綠卡持有者的身份時,并不是只對離境時間作考量,而是對綠卡持有者的“在美國永久居留的意向”作綜合的考察。這些考察的因素包括:
綠卡持有人的家庭親人、財產、工作是否都在美國?
綠卡持有人在美國是實際地工作和居住,還是短暫地來訪?
綠卡持有人離開美國是為了短期的、特定的活動還是長久的工作或居住?
綠卡持有人是否有確定的返回美國的日期?
綠卡持有人是否按時向美國國稅局報稅?
綠卡持有人是否持有旅行文件,比如回美證,等等。
因此,雖然有效的回美證可以作為綠卡持有者意圖返回美國的證據,它可以使入境處移民官不能簡單憑借綠卡持有者在境外的居留時間,而拒絕其返回美國;不過回美證并不能完全消除入境處移民官對綠卡持有人“在美國永久居留的意向”的懷疑。因為之前說到了,移民官會對綠卡持有者的情況作綜合的考量,并且移民官還有權懷疑回美證是綠卡持有者通過詐欺獲得的。王太太遇到的,移民官在護照和回美證上都印上了“I-407 advised”就是因為她的“在美國永久居留的意向”受到懷疑的結果。
但是即使遭到入境處移民官的懷疑,甚至要求沒收回美證和綠卡,擁有有效回美證的綠卡持有者依然可以拒絕,并且要求進入美國后再向居住地移民局解釋,并提交相關的證據。到時候,向綠卡持有者居住地的移民局提交回美證,就足以證明未放棄綠卡身份了。
我們來看兩個例子:
1.簡小姐是擁有美國永久居民身份的中國公民。她在一家美國銀行工作,該行準備派她在中國設立分行。她的雇主已明確表示,如果中國分行成立并順利運行,她將返回美國銀行繼續工作。這就意味著,簡小姐將需要2年才能完成在中國的工作。在這兩年中,老板要求她要回到美國總部參加會議和重要活動。簡小姐保留著她在美國的家,她的丈夫和孩子將繼續留在美國,丈夫將繼續在美國工作。
雖然簡小姐可能有兩年或更多的時間不在美國,但在考慮整體情況的標準下,她將有維持永久居民身份的充分理由。盡管兩年時間不短,但她顯然有不間斷地返回美國的確鑿理由,她的家人將留在美國,她將繼續擁有這里的家,她會經常拜訪她在美國的雇主,等待中國分行成立并順利運行以后她打算盡快返回美國。
2.楊先生是擁有美國永久居民身份的中國公民。受到中國高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的鼓舞,楊先生決定在中國建立一個公司。楊先生沒有結婚,沒有孩子。雖然他在美國有房子,但是面臨低迷的房地產市場,他不想讓自己的房子荒廢決定出租。他并打算每隔5—6個月回到美國幾天,見一見幫他籌資的風險投資人。他將保持與美國聯系,一旦公司正常運轉,他計劃在美國建立一個辦事處。
在這種情況下,在美國以外的時間越長,楊先生將被移民官認為已放棄他的永久居民身份風險越大。每次去中國都將為他重新進入美國而遭到質疑創造可能。雖然楊先生在每隔6個月左右會到美國,但楊先生跟美國的聯系是有限的,他的意圖值得商榷。他沒有直系親屬在美國居住,因為他把房子租出去了,所以他在美國擁有的房子不是他的主要居住地。此外,他返回美國的時間很短暫,主要的目的是幫助他在中國的公司。因此,楊先生將承受被認為已放棄他的永久居留身份的風險。如果楊先生在一兩年內,每5—6個月返回美國幾天,可能不會產生嚴重后果,但海外逗留的歷史紀錄將有一個累積,這將為移民官提供更多的證據來證明他放棄了永久居民的身份。
綜上所述,雖然很多咨詢者都想知道一些量化的標準來避免綠卡身份受到質疑,但不幸的是法律并沒有提供這樣的量化標準,而移民官在考察綠卡持有者的“在美國永久居留的意向”時又享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因此,任何企圖濫用“180天”或者“回美證”的政策和移民官“斗智斗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們的建議是,如果的確有需要長時間出境的綠卡持有者,除了申請回美證以外,還應該準備相應的能夠證明自己和美國的關系緊密并且不打算放棄在美國的永久居留權的證據,以打消移民官對于“在美國永久居留的意向”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