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的幾個大城市中,溫哥華大名鼎鼎,最宜居城市中榜上有名,位居前列。她位于西岸,有太平洋暖流經過,讓冰雪之國的明珠城市沒有內陸城市和東岸城市那么寒冷,氣候宜人,是投資移民的首選聚居之地。
來加快10年了,我還沒去過溫哥華,雖然我的小說《孽情》是以溫哥華作為背景城市之一,男女主角故事開始的地方。
這次暑期回國,我決定返程的時候在溫哥華短暫停留,走馬觀花地拜訪一下這座聞名遐邇的西岸城市。事前做了功課,通過網絡定了Granville Street上的Ramada旅館,價格還算合理。因為我對溫哥華完全沒有概念,不知道煤氣鎮(GasTown)是什么地方,因為我不開車,這次出行基本上要依靠溫哥華發達的公共交通網,而Granville Street看上去像市中心的樣子,所以選了這個地點。如果我有先見之明,知道Gas Town是老市中心,我就選其做落腳點了。
行李多,加之從機場乘空中火車到溫哥華市中心票價并沒有便宜多少,還會給我們帶來問路和搬行李的麻煩,我將大件不宜搬動的行李寄存在機場,打出租車到旅館。寄存處就在出口處不遠的Food Court旁邊,計件按天計算,價格十分合理。
沒遇到好司機,給我們繞了道,穿過一片市郊的住宅區,一進入溫哥華的地界,迎面而來就是濃郁的都市氣息。房屋十分緊湊,高樓一棟接著一棟,臨街商鋪一間接著一間,欣欣向榮不說,中文招牌之多超乎想象,看得我跟女兒不住地對視微笑。
但是大街上亞裔的面孔并沒有比別的城市多。我跟女兒說,他們一定都是游客。
我們到達旅館的時間是下午3點多,大半天已經過去,沒有機會去別的地方。我在前臺拿了張地圖,確定了自己的方位,發現我們的位置就在海邊,往前走幾步就是一座跨海大橋,于是我帶著女兒隨便出門走走。
女兒正處在反叛的青春期,對于我的決定非常不情愿。我們一路走過大橋,對兩件事印象深刻。
第一,溫哥華開車的人沒有別的城市友好,車速快不說,對行人也不禮讓,能搶道就搶道,跟多倫多的司機看到行人就遠遠地停下來完全不同。哪怕卡爾加里的司機也比他們強些。怪不得我對著朋友抱怨卡爾加里人開車野蠻的時候,朋友對我說——你還沒去過溫哥華呢!
第二,溫哥華的美麗確實讓人無法呼吸。從大橋上看腳下的海灣,樓房和游艇在海水和陽光中閃著美麗的光芒,讓人不敢逼視,又不忍不看。
此情此景,我的腦海里立刻閃現出這樣的字樣——財富都市。這里是投資移民者的首選,特別是來自臺灣和香港的投資移民,近年來大陸移民在不斷地增加,把這座城市的房價推得不斷攀高。街上開著的都是名車好車,海灣里停泊的游艇,那是有錢人才養得起的。
我在卡爾加里就遇到過從溫哥華搬來的西方人,說起溫哥華就搖頭——那里的房價太高了,承擔不起。
這么走過橋,到了橋下的半島,才發現我們歪打正著地沖進了著名的Granville Island。這座島在當地是個很有名的旅游勝地,以文化著名。島上有近一半的地方都是一家叫Emily Carr的藝術學院,無疑文化氣息當然是來源于此藝術學院的。學院以BC的著名女畫家Emily Carr命名。學院的校舍都是像工廠一樣的鐵皮房子,每天這里都有很多的藝術展覽,免費的,以學生作品展為主。
這里還有許多的畫廊,以及飯店酒吧面包店禮品店等等,都是很有特色的小店。這里還有一個很大的市場,有各種新鮮的蔬菜,水果,西人的面包店和巧克力店。女兒屬豬,特別喜歡吃,最喜歡看的居然能是這種市場。
周末有許多的街頭藝人表演節目,這次我們就碰上一個。走路走得滿腹怨氣的女兒也被吸引得坐在一邊觀看。那是個獨輪自行車表演,那個自行車很高很高,騎車者要兩邊有人各用一根繩子拉著車身架成“木”字索,那人從索上爬上去。他一邊爬一邊找人上去幫忙,一邊滔滔不絕地說著,口水不斷地滴到下面幫忙的志愿者身上,陽光下看得清清楚楚。高空中,他騎著車,保持著平衡,對著大眾說:我冒著生命危險在這里表演就是為了讓你們笑,你們也笑了,應該給我點酬勞,也算是對我這種藝術工作的支持。
他下來后真的拿了一頂帽子收錢。我給女兒兩塊錢,女兒興奮地跑過去給了,回來跟我說:媽媽,他們真的好有錢,還有人給20塊呢!
旅店在市中心,大堂很逼仄狹小,大街上到處是飯店。回到旅館后我們稍事休息,在隔壁的SUBWAY~了三明治算是晚餐,然后我和女兒沿著GranvilIe Street向與Granville大橋相反的方向走,我想給我的FIDO手機買張充值卡。
感覺這條街是溫哥華的中心大街,到了周末晚上是步行街。大街的中央搭著舞臺,上面有樂隊在表演,歌聲震天。道路中央還停著廠商的一輛黃色的跑車,我當仁不讓地與跑車合影。
走到地鐵站的地方,天色黑下來,我們往回走,買了手機充值卡,回到店里。
第二天,滿大街的西式咖啡店讓我對自己的早飯發了愁。我早上因為吃藥不能吃奶制品,只好去唐人街找中國店。溫哥華的公車票,周末買一張日票可以用一天,很合算。我們跌跌撞撞地問人,總算找到了唐人街,在一家小店點了兩碗面。
從小店出來,按圖索驥地來到煤氣鎮(GAS TOWN)。GASTOWN在溫哥華靠北一帶沿海的地方,以Water St為中心,是舊日溫哥華的發源地。沿街都是比較古老雄偉的建筑,兩邊的商鋪也都很有特色,街中間有個有名的蒸汽鐘,真的會冒蒸汽。可惜它冒氣的時候因為很多人圍著拍照,所以我拍的照片效果不佳,等到我拍的照片看起來還可以了,它又不冒氣了!
沿著這條海岸線,這里分別有輪渡站,可以乘輪渡去北溫哥華。我們買的日票是可以乘坐輪渡的。我帶著女兒從這里乘輪渡到北溫哥華,然后再乘公車去Lynn suspens’ion bridge,那是座鐵索橋。一般的旅游指南上列出來的是另外一座橋。女兒很喜歡這座鐵索橋。本來這個TRAIL是從另外一頭出來的,她非要再走一邊這座橋,害得我只能半途折返。
沿著這條海岸線還有Canada Place,是個停靠大型游輪的碼頭,五個大白帆是溫哥華標志性建筑,有IMAX影院,節日還有不少的慶祝活動,去阿拉斯加的豪華游船都是從這里出發的。
這些景點都非常集中,會讓你覺得溫哥華的市中心實際上是非常小的,用腳可以量。但是在這小小的盤上,可以看的景致非常多,橫看成嶺側成峰,每一個角度都是那么美,簡直是謀殺相機的內存,謀殺拍照人整理照片的精力。
我們星期五下午到達溫哥華,在溫哥華待了兩個整天,兩個半天。周六在市中心逛,中國城,了望塔,CanadaPlace,Gas Town,Lynn suspension bridge。還好夏天的溫哥華白天很長,晚上9點天都不那么黑。在中國城我們看到一家旅行社,有維多利亞一日游,立刻進去報名交錢,周日那天便去了BC的首府維多利亞。說來慚愧,此前我一直以為BC的首府是溫哥華。
周一的那半天,我帶著女兒去了著名的斯坦利公園(Stanley Park)。我建議去溫哥華的游客都要帶上泳衣,在斯坦利公園的第二海灘有個很大的加熱露天泳池,很有特色,不游一下很可惜。這座公園沿著海灘一圈,風景獨特,每走過一段都有一些令人奇異的感覺,有幾塊石頭頗有點黃山奇峰的風格。不幸那天下著雨,我和女兒合撐一把雨傘,她怨氣頗重,我沒能好好拍幾張照片。
因為時間關系,我對溫哥華是走馬觀花的印象。溫哥華的美麗筆墨無法形容,我只能奉上一些照片為證。一路以來,我一直勸說女兒將來到溫哥華來讀大學,這樣我就可以有理由在這座美麗的城市住上幾年,好好體味一下這座財富都市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