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已經決定要移民,即表示您要重新選擇生活的環境和生活的方式。這種新生活模式,將改變您,和您的家人的人際關系、事業發展、子女教育和成長,改變生活的形態、習慣、溝通語言和社會價值的判斷基礎。
因此,移民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這一轉折將會是使生活變得更積極的轉機?變或使全家陷入不可自拔的危機?全賴您對移民計劃是否審慎評估及規劃。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對移民此等影響自身及全家人一生發展的重大決定,更是不可偏廢。
每一移民在決定移民時,皆有其理想與目的。無論是積極地去追求一個新生活契機,或是消極地去逃避一個惡環境。移民,總是令人憧憬與期待的。
但是,移民畢竟是一連串現實的生活安排。移民事務不但繁瑣,而且存在諸多技術環節。而這些環節之間會有互動關系,或協調、或矛盾,須由移民者依自身的條件來取舍及判定方向。若移民的規劃輕忽草率、或對移民目標認知不明確,或考慮有欠周詳、或移民判斷失于偏頗,或移民過程誤入歧途或因移民的準備不夠充足,而與當初設定的目的的差距過大,均會使移民不能順利完成。其結果或蒙受大額金錢損失,或飽受心理挫折,或因移民適應不良必須回流或必須再次移民。這些偏離目的的結果,若事前經過專業協助并審慎規劃是可以避免的。
因此,移民者要慎于始。移民的可行性評估必須謹慎為之。
移民要如何進行評估呢?一個理性的移民評估有兩大因素:其一為客觀的環境評估,是為移民的外在因素;另則為主觀的條件分析,是屬移民的內在因素。
客觀環境因素的評估重點
外在因素往往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系統性地存在著。移民者可籍由資訊的搜集、分析與研判,并參酌自身的需求來裁量,去取舍。
在進行客觀環境和評估分析時,除了盡量經由可靠的途徑取得資訊進行分析外,應參考已移民定居當地的親友的意見。但因法令條文經常改變,許多經驗之談在未經專業驗證下常已過時不適用,這類意見只能作為參考,不能成為判斷依據。而且,移民是私人性的事務,每個移民的背景,移民目的各有緣由,在移民評估時須以自我的移民需求與目的為思考主軸,不受他人意志所左右,客觀地綜合評估各種可行方案的價值后,再理性作出決定,這種評估的結果才能真正符合自己的需求。
主觀條件因素的評估
在開放的社會中。移民是一種具有自我意識的生活選擇。而一個理性的移民動機,應該是自身激發的內在需求,而不是受到移民風潮的刺激或親友外移的情緒影響。因此,若您打算移民,便應該有具體而明確的移民目的,而移民目的是基于移民需求的滿足。所以,移民評估的主觀條件因素的第一要素,即應掌握自我需求:
若為子女的教育與成長,便該評估教育環境與人生發展的空間與環境的優勢。
若是為尋求職業或事業的轉機,則要分析經商環境、機會、產品或行銷整合的優勢。
若是為了改善生活條件,便應考量生活素質、物價水平及消費方式的相對優勢。
若是為了追求安和樂利的社會環境,則應考慮政治的穩定性、國際地位、華人影響力、治安狀況、文化尊重及語言因素等。
無論是一個或多個目的,唯有確立目的,才能反思您所想移民的國家,能否真正滿足您的移民需求?能否達成您的移民目的?
在確立目的,并清楚要想移民何處時,即須對下列要素逐一進行考量并進行規劃:
家族的移民計劃,誰可以包括在移民計劃里?
家中每一個成員,是否該包含在此次的移民計劃中?這是一個蠻主觀的問題,必須考慮到其個人的背景條件和特殊狀況。而若不包括在此次的移民計劃中,以后是否仍有機會?是否受到法律條件的限制?有哪些限制?此次一起辦理和日后辦理的利弊如何?這些都是須考慮的重點。
由于各國移民法規對于家庭核心成員的組成、定義、年齡限制、婚姻狀況的規定不同,對贊助后保的條件互異,對家庭核心成員以外的家族其他近親成員的移民幫助程度差異更大。若您的移民計劃中,希望某一家庭核心成員或家族近親成員日后可以隨行,或暫時不隨行,則在移民在規劃中須明確列入考慮的范圍內,若此規劃與原移民目的國的規定有沖突時,可能必須面臨取舍:是改變家庭成員的隨行方式?或改變移民目的地?
移民條件是否有利?
您理想中的移民目的地是否接受移民?條件為何?這是移民可行性評估中最重要的環節。每一個開放移民的國家,均有其移民的政策及其所期望移民的對象,您的資格條件是否符合?若是符合其移民條件,還有哪幾種方式可以采納?在多個可采納的方式中,各有何利弊?您是否全面了解并掌握到全部的可行途徑?而后又采行了其中您最有利的途徑了呢?而為了移民到此目的地,您必須付出多少代價?這個代價您認為合理嗎?需要多少時間?符合您的計劃進度嗎?
辦理移民會對您產生哪些影響?
移民,是尋求永久居留的許可。當移民的企圖實現了,您的生活重心依法應轉移至移居地。但每一移民的目的不同,在移民后的生活安排也會因人而異,其影響面自然也就不同。為避免屆時對各種影響面所可能產生的事件失控,在移民規劃中亦應充分思考各影響層面所可能發生的事件及其可行之對策。
移民后所可能發生的影響,須事先盤算的事務主要包括下列數項:
財務安排
包括移民后是否該購屋或是租房?是否該在移民地大筆存款?或進行投資?人壽保險是該延續或解約至移民地交投?退休金的安排,股票與共同基金的投資策略是否該調整?……當然,這些安排應同時考慮跨國稅務的影響。若涉及稅負額太高,則須另行考慮跨國節稅的安排,例如設立境外信托、設立投資控股公司、資金分散及改變財務投資組合等。
事業安排
若有自營事業,移民后對此自營事業的例常管理、決策管理和財務調度控制的方式,必須考慮自己投入的深度及經常遠出的狀況,妥善規劃授權。甚至出售全部或部分股村的可行性均應列入評估。
子女安排
在移民法上和家庭體系上對子女的獨立與否的認定上,標準往往不同。有許多家庭的子女,因無法符合移民法隨行家屬的規定而不能隨行移民;或是子女基于自身考慮,不愿隨行的;或是移民后,父母基于事業或工作或其它因素,成為“空中飛人”,而必須獨留子女在移民地的。在這些情況下,對子女的家居照料、學業、交友及心理的發展與輔導,或各種可能突發狀況之協助方式,亦須妥為安排。而對財務支配的控制,該松該緊?也須視子女年齡、個性及心智成熟和其實際需求狀況而有所調整。
離境安排
移民須以永久居留的意圖來維持其簽證的有效性。長期離境,有可能導致喪失永久居留權。在未取得公民權前,每一移民均受到移民法的限制。因此,移民后若須經常離境,便須妥善規劃,以免被取消永久居留資格。
公民入籍安排
經移民程序取得永久居留權,是人籍歸化公民的基本條件,這是移民開放國家的通則。但各國對人籍歸化的條件不同。若移民是以取得公民權為最終目標,便應及早了解其人籍規定,早做安排規劃,避免抵觸入籍規定,以順利取得公民權。
移民的社會融合考慮
移民,要面對介于兩個國家在社會面與制度面的差異。要順利移民定居,便須面對各種社會和制度的差異調整問題,例如子女教育制度和學習內容與進度的差異、語言溝通的障礙、職場的習慣、商業的整合結構、產業的分工體系、社區的文化與互助功能、駕車資格與交通規則、社會保險與社會福利的制度、醫療救助體系等層面,均有或多或少的并異存在,這些差異有些只須適時適地地自我調整即可,有些則必須經由學習程序來逐步融合,才能真正在移居地開創新生活。
結論
移民評估的原則,與一般的計劃評估一樣,多思考,多挖掘問題,多掌握并正確運用資訊,再逐步解決問題,則整個計劃的可行性便儼然具體成型。在進行評估時,無妨把前述客觀環境因素與自身的主觀條件因素,以矩陣式的交叉分析方式,在借重移民顧問和其它相關的專業協助下,逐一考慮,最后得出周詳的移民評估,將使您的移民計劃更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