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三歲看大”。大衛·凱勒提茲在七歲時,就被他爺爺夸獎為長大了一定成為富翁。但受了夸獎的大衛的回答,讓人們更為吃驚。
大衛的爺爺住在佛州的海邊,每年暑假,住在紐約的大衛便會住在爺爺家過暑假。大衛對海邊五光十色的貝殼十分感興趣,常常撿回家一大堆。有一天,大衛對爺爺說,如果他喜歡這些貝殼,他的同學也會喜歡,何不把這些東西帶回紐約去賣給小朋友們呢?
從商的爺爺發現這是一個教育大衛的好機會。他提議,他和大衛來合伙做這樣的生意,大衛負責出售貝殼,他負責撿貝殼,并寄到紐約去。
為了更好地教導小大衛,爺爺動手準備了一份商業合同,當然這是為了讓大衛有更深的體會。合同上表明他們合作的方式和利潤對半分成。爺爺鄭重其事地簽上了字后,交給大衛過目和簽字。誰知大衛在看過合約后,便把合同撕了。然后若無其事地說,“我每年夏天來撿貝殼,然后帶回紐約去賣,所有的利潤都是我的了。”
大衛的媽媽忙著為大衛的爺爺找臺階下,猛夸小大衛,說他長大后一定可以成為百萬富翁。誰知小大衛給他母親一個搶白,讓她又好氣又好笑。大衛說: “當我長大后,一百萬元已不算什么,我要成為億萬富翁!”
這些話不是說說而已,大衛確實有商人的天分。他現在不過是21歲,但已創立了一家軟件公司Blue Tie inc。而這是他的第四個公司。其銷售五年內可達到十億美元。其公司前景被投資人看好,大量的資金進入Blue Tie,已投入的資金有一千萬元。還有一億元資金愿意投資,但大衛卻拒絕了,因為他想建立一個投資少、賺錢多的公司。
吸引風險投資家的或許不是大衛的商業計劃和商業目標,而是大衛的生意經。實際上,從1998年開始創業,大衛已經更改了原有的商業發展策略。
投資家最為欣賞的是大衛本人。大衛是天生的創業者,渾身都是商業的細胞。許多與他打交道的風險投資家都認為,無論他們談論什么商業,大衛都十分清楚討論問題的要點。大衛是他們公認的他們所打過交道的商人中最懂得商業的人。人們是奇怪大衛是從哪里學到這些知識的。因為大衛在大學里念了一學期書,就感到無聊,退學從事他的創業活動。人們只好把這一切歸于他的商業天賦。但實際是,大衛的知識不是憑空就有的,他雖然不喜歡上學,卻喜歡讀書。在他年僅十三歲時,一周讀七本商業性的書籍是常見的。他將他讀過的商業書整理得有條有理,但他的目的卻只有一個,就是要超過所有的人,成為最好的商人。
從小時候起,他就開始做生意,其范圍甚至遠到亞洲。在他十六歲那年,他的生意伙伴還巴巴地把他介紹給南韓的副總統呢!
大衛對商業的出色之處在于當其它網絡公司用燒錢來擴大規模和市場開拓時,大衛卻在使用傳統的推銷方法,如電話推銷,重點客戶等等。因此,Blue Tie的成本比其它同類公司低,加上充足的資金,足于在資金用完之前達到贏利。
這一點十分奇怪,商業天才在網絡發燒時,其商業模式似乎落后于時尚。但今天的現實證明大衛的方式才是正確的。
暢銷書《富爹窮爸》(Rich Dadand Poor Dad)說,認真讀書,有個好學位,最多做個負債累累的中產階級,而不計較學位,從商業實踐中學習,才能成為百萬富翁。大衛和另一位奇才微軟的創業者比爾蓋茨正好是這個流行說法的一個真實注腳,他們都未完成正規的大學教育。美國人都夢想成為百萬富翁,而不必完成正規教育就可以成為富翁的思潮,對下一代教育的影響正在日漸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