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世獨立的美麗伊甸園
馬達加斯加位于印度洋西南部,隔莫桑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是世界第四大島,面積59萬平方公里,人口1900萬。2011年7月,記者一行應邀到這里采訪,剛登上這座島嶼,就被當地的瑰麗景色所震撼。只見潔白無瑕的海灘安祥地延展;一艘接一艘離港出海的帆船劃破清晨寧靜的天空,也挑開了蔚藍色的印度洋海面;面包果樹和其他叫不出名字的熱帶樹木融合成深深淺淺的綠色,和湖泊、懸崖峭壁重重疊疊,每一種變化都風情萬種。此時你只能感慨:大城市只屬于人類,而馬達加斯加卻是地球上每一個生命一一人、動物、植物共同擁有的精神家園!
地處海島最北部的海濱城市迪戈是馬達加斯加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17世紀下半葉,當時阿拉伯和印度洋海盜常常出沒此地,久而久之,索性在首領的帶領下建立城隅,規定來投奔者不分國籍一律接納,于是這里很快成為豪杰或自認為豪杰的各色人種的聚居地,并有了“烏托邦之國”的美譽。如今這座古城依然透著經典和莊重的美。成片裝飾有鐵藝和石雕的百年老房子,無論門窗、廊柱或露臺都顯得古色古香,這不由讓人聯想到英國皇室的宮殿。高大教堂留下的痕跡,仍讓人能回味到昔日的金碧輝煌。不過,無論島民們的先祖是好漢或強盜,是劫富濟貧還是殺人越貨,都已和俠義幻想一起隨風而逝。“法國山”曾經的大炮防御建筑遺跡已經斑駁破落,而當地人家就慵懶舒適地在這溫柔的海灣里靜臥,仿佛時間從來沒有流逝過。
我們到附近的熱帶叢林中散步時,忽然被萬綠叢中的一抹鮮紅所吸引。好像有人搞惡作劇,在綠葉之上涂抹了一個深紅的唇印。更奇特的是,在那微張的唇瓣間,還生長著一朵美麗的小花……后來才知道,那其實是一種非常奇怪的植物,在它驚艷的外表之下,還隱藏著一個更為性感的名字:熱唇花。它是茜草科九節屬植物,一般生長在熱帶叢林,那開于唇瓣間的花朵,大多為黃色,這就使它看上去更為妖嬈。我們所看到的熱唇花上的那一對紅唇,實際上只是植物的苞葉。
在一陣醉人的芬芳中,看到一群美麗的蝴蝶飛入芭蕉葉、竹葉和蘭花交織的世界。我馬上想到“伊旬園”這3個字。便對身邊的同伴說:“夏娃給亞當吃的應該是芒果或石榴,而不是《圣經》里所說的蘋果”。“可能為了節奏的優美,《圣經》的作者把石榴簡化成了蘋果。”她答了一句,她顯然知道我想說什么:歐洲的譯者為了讀者理解方便,便把長在熱帶的石榴(pomeg ranate)譯成了長在寒冷地帶的蘋果——pome。一個只吃過蘋果,沒品嘗過石榴的歐洲人,顯然體會不到伊旬園的美妙,因為他們不知道石榴究竟是什么滋味。咀嚼陽光和溫暖饋贈的芒果、菠蘿、香蕉、龍眼、紅毛丹,我的英國同行瓊斯小姐說:比起《圣經》里的伊旬園,這里的水果不知豐富多少倍!
造物主恩典:《小王子》的愛情樹
翱翔在馬達加斯加上空,能夠清楚地發現,這里到處一片蔥綠和細細的橘紅,是印度洋上最為鮮艷的標志。蔥綠是大片的熱帶叢林,別看這個非洲島國不大,森林面積卻達到驚人的1470萬公頃。那橘紅色的土路蜿蜒曲折地分割著一片片蔥綠的森林和田野。沒有高速公路和摩天大廈,稀疏的居民區散落在梯田的縫隙里,過著讓世人羨煞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逍遙生活。
在諾西貝島上,映入記者眼簾的是煙霧繚繞的熱帶雨林景象。島上種滿了最初從東南亞引進過來的依蘭樹,可以用來提煉香料,其提煉出的精油非常好聞,也讓諾西貝有了“芳香島”的別稱。整個海島極富原始氣息,尤其是周邊一些零散的小島,那種近乎于獨享整個海灘的恬淡和滿足,絕不是馬爾代夫和塞班這些同樣靚麗的海島所能媲美的。向導說馬達加斯加的香草是世界最好的,對我們這些外國人來說買點香草和依蘭香精帶回去,是不錯的選擇。
當地還生長著一種特別有趣且形狀奇特的大樹——波巴布樹。猴子和阿拉伯狗面狒狒都喜歡吃它籃球般大小的果實。馬達加斯加海濱城市迪戈,就有以海為背景的波巴布樹,只是很多品種都是這里獨有,因此在世界上很有名氣!
當地著名的Sugar Loaf(糖面包山),被印在馬幣100元的正面,其外形和巴西一座更大的Sugar Loaf非常相似。當地人將這座山視為神山,游人只能遠望。而去到不遠處的“法國山”的半山腰,可以回頭望見山上一望無際的波巴布樹——伸展的枝椏落在遠處的藍海中,美得像一幅畫,不禁想起這種樹在英國小說《小王子》中象征愛情,而全世界8種波巴布樹有7種僅存在于馬島,真可謂造物主的恩典。
波巴布樹的長相非常奇特,對此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當波巴布樹在非洲“安家落戶”時,它不聽“上帝”的安排,卻自己選擇了熱帶草原,因而被激怒的“上帝”便把它連根拔了起來,從此波巴布樹就倒立在地上,變成了一種奇特的“倒栽樹”。直到今天,它仍稀疏地分布在非洲的熱帶草原上,成為那里的特有風景。
走進離此不遠的UFTGH森林保護區,只見各種大樹遮天蔽日,叢林中帶著露水的濕潤,空氣十分清新,鳥鳴此起彼伏。林中的巨鳥PTFEGD,名字聽起來就充滿異國情調,鳥喙的樣子更是奇異獨特,它們趾高氣揚地立在最高的枝頭上,漫不經心地往身下的紅樹林張望。還有一種叫不出名字的烏非常漂亮:全身羽毛顏色互相襯托,赤橙黃綠青藍紫俱全,整個外形光彩奪目。它們炫示著閃亮的羽毛,那矯健的體態美麗而高貴。
原始森林里樹的品種很多,忽然,我們在這里竟發現了成片的珍稀玫瑰木,這種樹木心暗紅又名紅翅木,樹干挺拔,樹高可達50米。用它制作高檔吉他、鋼琴等樂器,音色非常甜美,所以它的經濟價值很高。更令人吃驚的是,林中還有名貴的高大楠木,其中有個品種紋理像金絲又叫“金絲楠”,古代中國皇帝的家具都用這種珍貴木材。在國內,這樣一棵樹足可換一套上海的大房子,可是當地人卻熟視無睹,根本沒有盜伐現象發生。在驚嘆土著居民崇拜大自然、視金錢如糞土的同時,你不能不承認,馬達加斯加的熱帶叢林真是一座十分誘人的“綠色金礦”!
走進“狐猴王國”,比好萊塢描述的更精彩
美國夢工場動畫片《馬達加斯加》描述的那些會跳舞的袖珍猴子,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其實很多人還不知道,狐猴是史前幸存下來的珍稀動物,曾與恐龍做過鄰居。這種長有一雙美麗大眼睛的小精靈,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已經消失,遍地森林的馬達加斯加是它們最后的家園。實際上,鮮為人知的是,當年入圍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圖標競選的三種地球上最可愛也是最瀕危的哺乳動物,就是中國的大熊貓、澳大利亞的考拉和馬達加斯加的狐猴。目前,狐猴排在世界瀕危動物名錄第一位,被認為是最大的瀕危種群之一。
據有關專家介紹,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在墨西哥尤卡坦地區撞擊地球,大爆炸導致恐龍滅絕,整個世界陷入一片火海,幸運的是,馬達加斯加正好在尤卡坦的地球的背面,因此,許多珍稀的物種得以保存下來。令人震驚的是,由于地形環境相對封閉,該島孕育出了大約20多萬種動植物,僅鳥類就有上千種,70%的物種竟是世界獨有,難怪西方學者驚呼:
“這是一片遺世獨立的美麗伊旬園”!
馬達加斯加堪稱“狐猴王國”,這種野生動物比其近親猴子出現得要早得多。它們體型一般較小,它的身體形狀、手腳構造和動作雖然像猴子,但是它的嘴臉卻像狐貍(這就是名叫狐猴的原因),皮毛多為棕灰色,性情溫和,長著比一般猴子長得多的大尾巴。無論是偷偷摸摸地上樹掏蜜,還是冒失地跑過開闊地:無論是在樹杈之間自由的蕩來蕩去,還是在家庭生活中的甜甜蜜蜜,它們的動作是那樣的憨態可掬,會逗得你忍不住哈哈大笑。
島上的狐猴有30多種。在森林里我們見到一種環尾狐猴,這些小精靈生著一條美麗的長尾巴,靈巧的生命力舞動在碧綠的林海中。它們喜歡曬太陽,曬的時候背脊弓起,很像一只松鼠,伸手伸腳,享受太陽的溫暖。常常幾只聚在一起尾巴繞著自己也圍著同伴,簡直分不清那條尾巴屬于那一只的;大竹林狐猴身體垂直,以三點不動一點動的姿勢,雙腳一手抓握在林子上,另一手持竹節,撕裂竹片后再慢慢的啃咬,如吃甘蔗一般。棕色的虹膜透著無辜純真的眼神,可愛極了!
最令人驚喜的是,在密林中我們還發現一種為數眾多的世界上最小的靈長類動物——指猴,最“迷你”的只有50克。原來世界上還有這么多自己沒有見過的有趣小東西,而且都奇跡般存在于這個風景秀麗的島上,這真讓人大開眼界!
在這個被好萊塢描述成“夢幻般的動物王國”里,我們躺在厚厚的草地上聽風的聲音,賞鳥鳴,看竄動樹間的狐猴,感到真是極至的享受。看到眼前這幅和諧、浪漫的畫面,我的朋友——那位叫瓊斯的英國女記者感慨地說:“人類文明從未像現在這樣與自然相得益彰過。如果馬達加斯加不是烏托邦,難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另外的地方?”
馬達加斯加雖是非洲島國,給人印象最深的是當地人一點都不黑。在首都塔那利佛,我們看到個別女孩的皮膚甚至比歐洲美眉都白,不少美女有著水汪汪的大眼睛,苗條性感的身材,那清純精致的小臉一笑迷人極了,同時露出雪白的牙齒。有趣的是,當地人普遍說法語不說英語,原來過去該島曾長期是法國的殖民地,很多人都是法國人的后裔。
在馬國首都基本看不到很高的建筑,可能受之前殖民者的影響,建筑風格很似法國南部的小鎮,安逸而舒適,許多房子建的很精致漂亮。好玩的是,郊區有個非常美的湖,卻取了個不太好聽的的名字,叫“分手湖”。據說因種種原因無法走到一起的情侶,最后都愛到湖中小島友好分手,并相互祝福,我們不得不佩服小島居民的思維邏輯和浪漫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