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zhì)子泵抑制劑(PPI)是一類抗?jié)兯帲壳笆袌錾嫌袏W美拉唑、雷貝拉唑、蘭索拉唑、埃索美拉唑等。如果說,20世紀70年代H2受體拮抗劑的問世是消化性潰瘍病治療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的話,那么,20世紀80年代質(zhì)子泵抑制劑問世,為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武器。它是目前作用最強的制酸藥物。有專家曾說:“20世紀末是PPI時代”。當然,21世紀初同樣也是PPI的輝煌時代。
由于PPI高效、低毒的特點,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常用的處方之一。2006年,該類藥物在全球銷售額達70億美元,成為銷售額最高的幾類藥物之一。近幾年,奧美拉唑成為了OTC藥品,這意味著更多的患者可以自由使用。
PPI能夠特異性地作用于胃壁細胞質(zhì)子泵(H+,K+-ATP酶),通過與質(zhì)子泵發(fā)生不可逆性的結(jié)合,抑制H+,K+-ATP酶的活性,阻斷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驟,使壁細胞內(nèi)的H+不能轉(zhuǎn)運到胃中,胃酸含量大為減少,胃內(nèi)pH迅速升高。具有制酸、止痛、止血、抗?jié)冏饔谩ER床上主要用于治療消化道潰瘍、佐林格-埃利森綜合征、反流性食管炎;靜脈注射可治療消化性潰瘍急性出血:預防消化道潰瘍;與抗生素聯(lián)合應用根除幽門螺桿菌。
PPI主要由肝臟代謝,被公認為藥物失代謝酶抑制劑,與許多藥物間存在相互影響,如:與氯氮平聯(lián)用,可使后者血藥濃度急劇升高,導致不良反應發(fā)生;可減少苯妥英、華法林、卡馬西平等的消除;可降低氯吡格雷的藥效,增加冠狀動脈支架術后患者心臟病、中風的危險等等。由于使胃內(nèi)pH升高,增加地高辛在胃內(nèi)的吸收、增加地高辛中毒的危險;同樣機制,可使鐵劑、鉍鹽、鈣鹽及維生素B12等吸收減少。
PPI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頭痛;腹瀉、便秘、腹痛、惡心或嘔吐和脹氣以及肝酶升高;皮疹和(或)瘙癢、蕁麻疹、白細胞下降、血小板下降等。近年來隨著PPI的應用人群的不斷擴大,一些新的嚴重的不良反應逐步被發(fā)現(xiàn)。有研究證實,全球在一級和二級保健中都存在PPI過度使用現(xiàn)象。臨床上常有醫(yī)生給普通腹瀉病人、嘔吐病人靜脈滴注PPI類藥物的。藥物的過度使用,不僅浪費了有限的醫(yī)療資源,也使病人受到了傷害。
為此,專家要呼吁:應嚴格控制適應證,將PPI僅用于可真正獲益的患者、診斷性PPI治療應采用短療程、應采用降階梯抑酸治療方案、用PPI前先要做胃鏡,長期治療過程中需定期復查胃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