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飯桌上常常有人喜歡談論一些醫(yī)學常識,有的人還談得頭頭是道,似乎十分內(nèi)行,盡管此人從來沒有做過醫(yī)生;一些小報和小刊物也常常找來一些弄文舞墨者撰寫一些豆腐干文章,介紹一些醫(yī)院中沒有的治病偏方。
其實醫(yī)學中很多內(nèi)容就是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無處不充滿了醫(yī)學常識,醫(yī)學并非那么高深莫測,但醫(yī)學知識也絕非那么簡單容易。因此生活中時常會發(fā)生許多對于醫(yī)學知識的誤解和以訛傳訛。
魚刺與吞飯團
陸曙民
生活中吃魚是每天可能遇到的,魚刺卡在喉頭也時有發(fā)生。但絕大多數(shù)人處理魚刺卡咽喉的方法并不正確,許多人還會向你介紹他自己的所謂經(jīng)驗,就是用飯團或大口吃菜把刺帶下去其實這是錯誤的,有時甚至是危險的。去年,有一位企業(yè)家在宴會上吃魚時發(fā)生了魚刺卡喉的情況,在邊上人的建議下,用飯團硬把魚刺向下吞下,結果魚刺卡在食管壁上,并穿透了食管,但本人還不知道,十幾天后,被穿破的食管破口感染并引起縱隔化膿、形成了縱隔膿腫,差點喪失了性命,經(jīng)開刀搶救才保住了一條性命。
1 魚刺卡喉的錯誤處理方法:喝醋、吞饅頭或飯團、吃菜把魚刺帶下去。你不妨做個試驗,用醋把魚刺泡在里面,你能看到它化得了嗎!可能一天后魚刺還是“巍然不動”。那么當時吞一口醋有什么用處呢?
2 魚刺卡喉的正確處理方法:如果感覺刺痛,可用電筒照口咽部,用小勺將舌背壓低。檢查咽峽部,主要是喉咽入口兩邊,因為這是魚刺最容易卡住的地方,如果發(fā)現(xiàn)刺不大,扎得不深,就可用長鑷子夾出。如果自己無法處理時,必要時還是去醫(yī)院五官科檢查處理。
吃豬蹄子能美容嗎?
陸曙民
有一點美容常識的人都知道,皮膚出現(xiàn)皺紋是皮膚中的膠原蛋白和彈力蛋白缺少的后果,而豬蹄子黏乎乎的膠性十足,膠原蛋白含量很高,人們想當然的就把它視作抗皺美容的食補菜肴。
膠原蛋白是一種蛋白質(zhì),是一種生物高分子物質(zhì),富含除色氨酸和半胱氨酸外的18種氨基酸。膠元蛋白是人體的皮膚、骨骼、肌腱、軟骨、血管的構成材料。人類自古就注意把膠原蛋白豐富的食物視為補品,如阿膠(驢皮膠),魚翅、燕窩、蹄筋和甲魚。
在日常飲食中,豬蹄和肉皮等雖富含膠原蛋白,但膠原蛋白性質(zhì)比較穩(wěn)定,不易被消化液所消化。而膠原蛋白又是一種不完全蛋白質(zhì),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種類并不全,因此從營養(yǎng)學的角度看,營養(yǎng)價值并不高。此外,豬蹄子的膠原蛋白分子量太大較難吸收,豬蹄子中的脂肪含量高的驚人多吃后血脂容易升高。所以要美容而大吃豬蹄子是一個得不償失的誤區(qū)。
膽固醇對人體都是有害的嗎?
陸曙民
在人們苦惱于超重和肥胖癥大量上升的今天,對于脂肪已經(jīng)到達“談脂色變”了。現(xiàn)代生活和減肥熱潮更是把人們對體型的追求和健康保健知識的重點引導到降低脂肪。如今,幾乎是人人喊打的地步了。但是事實上人們對于脂肪的認識還遠遠沒有全面,一些人已經(jīng)從一個方面走向了另一個方面。
脂類物質(zhì)主要分為兩大類。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是人體內(nèi)含量最多的脂類,是體內(nèi)的一種重要能量來源;另一類叫類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約占體重的5%,除包括磷脂、糖脂外,還有很重要的一種叫膽固醇。
膽固醇又分為高密度膽固醇(HDL)和低密度膽固醇(LDL)兩種,前者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通常稱之為“好膽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險性就會增加,通常稱之為“壞膽固醇”。血液中膽固醇正常含量每單位在14~99毫克之間。
膽固醇廣泛存在于動物體內(nèi),尤以腦及神經(jīng)組織中最為豐富,在腎、脾、皮膚、肝和膽汁中含量也高,乳房中也充滿著脂肪組織。膽固醇有許多功能:
1 形成膽酸膽汁中膽酸的功能是將大顆粒脂肪變成小顆粒,使其易于與小腸中的酶作用。肝臟不斷需產(chǎn)生新的膽酸來完成此功能,所以要補充膽固醇。
2 構成細胞膜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缺乏膽固醇,細胞脆性增加,容易引起細胞的破裂。沒有膽固醇,細胞就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命也將終止。
3 合成激素腎上腺和性腺釋放的各種激素,如皮質(zhì)醇、醛固酮、睪丸酮、雌二醇以及維生素D都屬于類固醇激素(即類似膽固醇的激素,現(xiàn)已更名為甾類激素),其前體物質(zhì)就是膽固醇。尤其是青春發(fā)育的男女,如沒有足夠的膽固醇,就會缺乏性激素的生成,就會影響到性發(fā)育。
當然,對于一些脂肪代謝異常者(屬于先天性遺傳的)和攝入過多者,以及高血脂、肥胖者,膽固醇太多那絕對是弊大于利的。還是要認真的降低體內(nèi)膽固醇的含量及減少膽固醇的攝入的。
吃飯后奔跑會得闌尾炎嗎?
許多家長告誡孩子,吃完飯后不要立即奔跑,否則會得闌尾炎。其實這是沒有科學依據(jù)的,這種誤人誤己的所謂科學知識的傳播已經(jīng)有好幾十年了。
闌尾炎是闌尾因多種因素形成的炎性改變并發(fā)生的劇烈腹痛,日常生活中確實有不少孩子飯后運動會出現(xiàn)腹痛,但這不是闌尾炎,這是因為飽食后立即運動,胃受到震蕩刺激,引起平滑肌痙攣,就會出現(xiàn)腹痛。
闌尾是一個細長的、類似蚯蚓的管狀器官,一頭開口于腸道,另一頭則為盲端。飯后食物通過腸道的蠕動,到達闌尾在腸道的開口處需要好幾個小時,因此吃完飯就奔跑,使食物掉進闌尾腔,造成堵塞而發(fā)炎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胖子和血脂高都是脂肪吃得太多所致嗎?
你是否想過:尼姑、和尚是吃長素的。那為什么也會得肥胖癥、高血脂癥和冠心病呢?照理說素食中并沒有脂肪的呀!
其實吃進去的外源型脂肪只占人體脂肪來源的30%左右,70%的脂肪是人體自己從非脂肪的蛋白質(zhì)和碳水化合物轉化成脂肪的。這種轉化能力在不同人身上是不同的,并屬于遺傳的。所以同樣吃一種食物,有的人容易胖,有的人并不胖。這就是為什么說“喝白開水也會長胖”以及高血脂不易控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