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豆,又名大刀豆、挾劍豆、刀豆巴、刀培豆,為豆科植物刀豆的嫩果殼。豆莢很長,形狀如刀,故名“刀豆”。又因莢形似人挾劍橫斜,故又名“挾劍豆”。內有粉紅色種子十多粒。我國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栽培。為衛生部確認的藥食兩用食物。刀豆,為豆科植物刀豆帶子的嫩果殼。刀豆子,為豆科植物刀豆的成熟種子。二者性味、功用相同,但刀豆多入食用,刀豆子多入藥用。
中醫認為,本品性味甘、平,入脾、胃經,有和中下氣,活血散瘀之功,適用于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呃逆,氣滯血瘀所致的腰痛,胃痛,痛經,閉經等。《醫林纂要》言其“和中,交心腎,止呃逆”。《重慶草藥》言其“散瘀活血,治腰痛,血氣痛”。可煎湯、煮食或腌食。《本草綱目》言其“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營養分析表明,刀豆含蛋白質、脂肪、淀粉、尿素酶、血球凝集素等。藥理研究表明,刀豆有抗腫瘤作用,可使腫瘤細胞重新恢復到正常細胞狀態。刀豆中所含伴刀豆球蛋白A與核糖、腺嘌呤協同有促進缺血后心功能不全恢復的作用。刀豆含有皂素、植物血球疑集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為有毒成分,100℃即能破壞。食用時—定要煮熟,以免引起中毒。
刀豆與諸豆(黃豆、綠豆、蠶豆、扁豆、碗豆等)均有健脾益氣作用,治療氣虛諸證,但刀豆尚有活血化瘀作用,這是其它豆所不及的。因此,伴有高血壓、血脂異常、血糖異常、動脈硬化者,常食刀豆,大有裨益。現介紹幾則治療方,供選用。
1 刀豆殼散:刀豆殼適量。將刀豆殼研存性,研為細末,每次10克,每日2~3次,蜂蜜水沖飲,或調入粥中服食。可行氣開胃,適用于呃逆,反胃嘔吐。
2 蒸刀豆:刀豆子適量。將刀豆洗凈,放米飯上蒸熟后用蜂蜜調勻,或以白糖調后服食,每日1~2次。可健脾行氣,適用于虛寒久痢,腹痛泄瀉等。
3 瘦肉炒刀豆:豬瘦肉100克,鮮刀豆150克,調味品適量。將豬瘦肉洗凈,切絲,用蔥、姜、椒、淀粉、料酒等浸漬備用。刀豆洗凈,切絲。辣椒適量,洗凈,切絲。鍋中放素油適量燒熱后,下蔥姜爆香,而后下豬瘦肉煸炒,再下刀豆、辣椒等,炒至熟時,下食鹽、味精等調味即成,每周1~2劑。可活血化瘀,適用于女子痛經,產后惡露不凈,腹痛等。
4 豬腎煮刀豆:鮮豬腎1對,刀豆子2粒。將豬腎洗凈去膜,每腎塞入1粒刀豆,放鍋中燉熟,食鹽調味服食,早晚空腹連湯各服1個,連續1周。可健脾益腎。適用于腎虛遺尿、尿頻等。
5 刀豆殼湯:刀豆殼15克,羌活、防風各9克,水煎服,每日1劑。可疏風散寒,活血化瘀。適用于落枕,頸項不適等。
6 香蒂刀豆湯:丁香5克,柿蒂2個,刀豆10克,沉香10克,吳茱萸5克,水煎服,每日1劑。可溫中降逆。適用于胃寒嘔吐,呃逆,消化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