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的營養價值非常高,我國傳統飲食就講究“五谷宜為養,失豆則不良”,古代民間也有“每天吃豆三錢,何需服藥連年”的說法。夏日天氣炎熱,很多人容易出現脾虛癥狀。如果適當吃些豆類,可以有效抵抗疾病。
綠豆綠豆是夏日保健養生的首選食物,被李時珍稱為“菜中佳品”。綠豆全身都是寶:綠豆粉解諸毒、治瘡腫、療燙傷;綠豆皮解熱毒、退目翳;綠豆芽可解酒、解毒。尤其是綠豆沙,不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還能補充更多的膳食纖維,清熱解暑、明目降壓、利咽潤膚。綠豆還可以與海帶、芹菜一起煮燉,能降血壓、降血脂。
紅豆李時珍稱紅豆為“心之谷”。由于紅豆中還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因此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降血壓、降血脂、調節血糖、預防結石以及解毒抗癌等作用。《食性本草》中認為紅豆“下水腫、久食瘦人”,可見其健美減肥的效果也很顯著。用紅豆熬成粥,口感滑潤,養心生津,更有利于營養的吸收,而且對更年期女性尤其有好處。
黃豆黃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還有卵磷脂及多種維生素。食用能刺激分泌消化脂肪的膽酸,具有良好地促進消化和吸收的作用。黃豆的顏色與脾臟相對應,可健脾寬中,益氣補虛,經常食用還有助于延緩衰老,適用于面色無華、身體羸弱之人。將黃豆加工成豆腐、干豆腐、豆腐皮等豆制品,或者做成豆漿,能夠起到美容、補鈣的功效。
豌豆豌豆是夏季必不可少的食療佳品。《日用本草》中有豌豆“煮食下乳汁”的記載,因此,哺乳期女性多吃點豌豆可增加奶量。在豌豆莢和豆苗的嫩葉中富含維c和能分解體內亞硝胺的酶,故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豌豆中所含的某些物質還有抗菌消炎、加強新陳代謝的功能。但豌豆吃多了容易腹脹,消化不良者不宜大量食用。
黑豆黑豆營養豐富,有“豆中之王”、“營養之花”之美譽。古代養生家認為:“每晨吞黑豆十四枚,謂之五臟谷,到老不衰。”《本草綱目》中也記載:“豆有五色,各治五臟,惟黑豆屬水性寒,可以入腎。”故黑豆有補腎強身、活血利水的功效。此外,黑豆還有“烏發娘子”的美稱,用它制成的豆漿、豆腐等,是腎虛導致的須發早白、脫發患者的食療佳品。
食豆雖然好,但不是吃得越多越補,必須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各取所需,必須注意科學地食用,如果一味貪多攝入,則適得其反。專家就告誡:慢性病患者應謹慎食用豆類。對于糖尿病、腎病、急性腎炎患者以及腎功能低下的病人一定要嚴格限制豆類食物的攝入,以每天不超過80克豆制品為宜。所以豆類食療是個慢工活,不可急于求成,惟一的原則就是掌握數量,長期調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