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國時期,法家韓非改人治為法治奠定了社會秩序,這秩序的維持在于社會的公平性得到了相對的保障。韓非曰:「法不阿貴」,放于今日則體現出一個井然有序的市場機制的重要是必須去依循相互平等的規則來遵守;否則,長此以往,民眾失望于這不對稱的環境,便不會再抱有希望、改變、革新的未來。
有關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對于反壟斷一案,在年底成了通信產業關注的焦點。其實,這不是一個產業問題,只以電信業為例。縱觀世界各國,在通信領域上無一不開放良性競爭來健全通信市場,并提高通信產業的競爭效能;以美國、日本來說,美國是通信產業最先打破壟斷局面的國家,從壟斷走向市場競爭,并讓市場塞選來決定通信技術的優劣和服務質量。日本也因通信服務項目逐漸走向多元,而放棄了原先壟斷的市場。
通信產業的開放不只是單純的革新與改變,舉凡世界各國都依此潮流發展,可見它的重要性。通信產業在現今來說是技術型發展趨勢,有了技術才能掌握最新最快的信息,有了信息便能節省時間成本,增加更多的效率以及穩固的競爭能力。當發改委向下挖掘反壟斷一案之際,兩家通家單位便主動申請中止調查,并承諾五年內改善速度和整改;趟若當下,給政府、市場或公眾的感覺,這似乎視反壟斷為無物。
反壟斷的出現與目的就是維護市場自由的競爭良好環境,以及防止再有市場被壟斷的情形出現,但若中止調查,這無疑是立下了最不好的示范。西漢時期,張釋之執法便說道: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如果就此停止調查,將來只要有雷同的情形出現并一經申請中止調查,那這自由化的市場環境便無法有效的形成,引入競爭也只能成為空談,社會民眾與通信產業也不再信任反壟斷能為他們提供實事求是的聲音。
反壟斷的調查并非是針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兩家單位,而是為了促進更好的通信市場環境,及更高的數字化競爭力,短期看來反壟斷是已經達到了效果,它促使了兩家通信單位在反壟斷的調查下開始反省,開始降價與提升速度,但這還遠遠不是反壟斷存在與執行的長期目的。
“目標錯置”是很容易在此反壟斷一案中出現的錯誤。反壟斷是通信產業的良性發展和引入競爭達到整體的提升,是通信產業的整體目標,而不是讓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兩家單位收到罰款為目的,更非要把手段當成目標。反壟斷之所以要持續下去,是要建構通信市場健全的發展,也是要為社會提供所需的產品和服務,并且是良性可持續的。
雖然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兩單位在適當時機依然能適時地做出相關停損點,但相信這并不能使反壟斷就此向兩家大型企業構起停戰線的原因。作為任何企業的CEO,其戰略都無外乎要首先考慮所服務的市場的本質,也即(或包括)健康、快樂、和諧。
為了提高國家通信產業的競爭力,為了市場/民眾在通信生活上得到更好的服務/體驗,不僅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CEO們,所有的CEO們,在這個互聯網構起的平的時代,是否要重構一下價值觀呢?由此,萬理燦然,萬事簡單。輕松后才有創新,創新才是企業的正事,抑或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