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與各行各業融合的過程中,房地產業正從落后者,變為領先者。O2O時代正在到來。我們過去在網上賣服裝,現在開始賣汽車、房地產。近一兩年出現了房地產和互聯網的緊密結合趨勢,而且正在形成商業模式。
很多房地產商會想,我到底跟互聯網有多大關系呢?我們看到,美國已經有90%房地產商經常利用網絡和客戶交流,美國供方中,72%的房地產利用網絡銷售房屋;需方中,有80%購房者在買房之前都在網上進行搜集信息的活動。中國現在的全國比例三分之一的網民已經是房地產網民。2008年房地產網民8223萬,今年預計達到1.63億,相當于法國、意大利加西班牙總人口之和。我們錯過群體相當于錯過很多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調查顯示,網民和潛在的按揭群體有高度的重合,看房地產信息占了全部網民上網時間的五分之一。目前房地產網絡產業鏈初步形成,一年有三千多房地產網商,在網上投入八億多網絡廣告費,在全國各行各業中排第四。
應用層融合提高業務競爭力
目前O2O競爭的非常激烈,我們看到O2O把線上消費者待到現實商品之中,今年全球十大網商兩個房地產商已經進去了,全都是O2O。互聯網除一般信息推介以外,把售樓處延伸了。我們過去的售樓處都建在城市的一個實體空間,但是O2O使售樓處成為遍布全國的渠道,建在很多城市。第二步將建在個人手機上,使手機成為渠道。互聯網和房地產商通過O2O形成強勢渠道競爭能力。
把現實的售樓處推到更前沿,形成伸向終端的渠道,招數是什么?首先是虛擬,大家來售樓處之前就可以做工作了,虛擬地接觸上了。第二,強互動,互聯網的互動性非常強,通過強互動相當于客戶關系人員,還沒見面先搭上關系了。第三,體驗。從賣產品變成使用戶感到非常良好的體驗。第四,有一個絕招正好適合經濟轉型,也就是在大量降價出現的時候,通過O2O幫助地產商的轉型為低成本差異化,恰恰可以回避價格戰,這也是潘石屹為什么尋求云計算支持的原因。
越是經濟危機越要轉型,從賣東西,變成賣服務,最后賣體驗。體驗是管決策的感覺,就是覺得有意義,我才為實體付錢。我們過去到現場才能獲得體驗,今年全球十大網商第二名尚品宅配,在線上提供了視頻、3維圖像等很好的視覺體驗,用戶感興趣則開始一步步走向線下。溝通之后派顧問上門量你的房子做預案不要錢,感覺好再到售樓處。不是客戶到售樓處才開始接觸,而是到售樓處只是直接簽單了。網上五億人都在你渠道里,這和你坐著等著上門不是一個道理。
房地產冬天既然來了,春天還遠嗎?春天就是季節的轉型。不轉型迎不來春天。
深度融合改變基本競爭戰略
房地產商提高競爭力,考慮問題,首先要從競爭力這一點出發,而不是拿上網充門面。其次,競爭戰略是競爭力的基本面,抓住戰略基本面提高競爭力,就不用再依靠天才。互聯網改變了最基本的企業競爭戰略,正是這一點,會使房地產發生戰略性變化。大家過去打少林拳,現在突然改成武當拳了,路數不一樣了。O2O意味著這樣的事發生了。
我們過去說房地產越降價,成本越低,越好賣;如果越差異化,成本肯定會越高。但是O2O不一樣,越提價成本越低。這種路數,在過去的戰略下,絕不可能實現。越提價成本越高這是波特戰略的結論,而越提價成本越低是錢德勒戰略的結論。這兩個美國大師打起架來,必有一錯。由于互聯網的出現,最后對的是錢德勒。由此產生出一個奇怪競爭戰略,我們叫做低成本差異化。
最發揮互聯網所長的競爭戰略是波特認為絕不可能的戰略,就是低成本差異化。波特認為低成本一定是不能差異化,就是同質化打價格戰;差異化一定是高成本。低成本差異化相當于是波特成本領先與差異化相反戰略的一種組合。恰恰掐頭去尾,把兩個不可能結合的事情結合起來。O2O的力量就藏在這里。
低成本差異化,如何從不可能,變成可能?最近其中秘密被發現,需要具備一個必要條件和一個充分條件,必要條件是調整初始固定投入與邊際投入的比重,前者調大(成為重資產),后者調小(變輕資產)。意圖是調出報酬遞增效果,即馬兒跑得越快,吃草越少。充分條件是將初始固定投入,從原子基礎業務調成數據基礎業務。意圖是調反波特差異化戰略的成本曲線,變成錢德勒范圍經濟的成本曲線。之所以能調反成本曲線,全在于數據業務,可以使生產資料零成本復制,從而實現以輕資產方式來搞差異化。而不是波特時代那種輕重資產從頭來的差異化搞法。互聯網的殺傷力全在這里。實戰效果就是低成本差異化。互聯網上市公司幾乎無一例外,全部具備這兩個條件。
我們看一下實戰的應用,老板用O2O的時候怎么用?
低成本差異化在房地產中有三個方面可以改變全局:第一,低成本接近高價值客戶。實體經營往往留不下數據,難以低成本分析出高價值用戶。全球十大網絡之一的偉業我愛我家,讓網上消費者留下數據,直接抓取,根本不用售樓處,直接廣告導彈打到他家里面去,意味著渠道毛細血管向全世界擴張了,而且可以區分出高價值用戶,直接精準捕獲。第二,低成本實現細分市場和產品多樣化。在線下,細分市場產品和多樣化可能升值,但是成本很高。香港中原集團推出代理個人筍盤Blog。用Web2.0方式,低成本向客戶推廣樓盤。第三,為服務差異化和增值服務提供數據核心業務支持。把重資產數據化后共享,通過API(應用程序)接口,接到企業外無數的輕資產主體上,就可以實現蘋果公司那種驚人的戰略擴張。一個公司就頂一個國家(奧地利)的GDP。比較房地產商埋頭發小財,這是一種戰略性飛躍。
我們現在主要是賣房子,而將來趨勢是賣服務。在美國,像Pulte Homes、Centex、Lennar這樣的領袖企業,都走著一條從產品向服務轉型的發展道路。Pulte Homes 是在縱向產業鏈整合中,對客戶進行細分,向服務轉向,并將電子商務作為服務延伸的一部分。Centex發展了多元化服務。Lennar則采取了一種類似大規模定制的營銷模式——雙市場營銷模式,都旨在突出服務附加價值和降低服務成本。但它們正在過時,更新的做法是把這些服務,嫁接在數據平臺上成幾十倍放大。 這就是我們看到美國房地產互聯網化后,從簡單靠MLS,轉變搭建服務基礎平臺,主要通過與Google map 或MSmaps API 合作,來實現倍增式發展。將來還會向SoLoMo方向升級,實現移動化、定位化、社交化的戰略結合,它將徹底改變房地產整個結構和戰略,根本不上售樓處把所有在線用戶磁鐵一樣吸引過來。
國內房地產業的歐派,已開始轉向蘋果模式這個方向,說明不是在應用上,而是在戰略上開始懂了。我向大家極力推薦歐派《蘋果模式時代中國房地產的轉型之道》這篇文章。
我簡單概括一下,首先互聯網和結合已經變成大勢,70%、80%的供銷商都上來了,如果不及早介入將被邊緣化,并在金融危機下受到雙重打擊。第二,O2O應用的結果,把你的客戶通過新的方式帶來,產生新的效果。第三,如果想把20世紀的房地產產業變成21世紀產業應該怎么做?要解決的問題不僅是競爭力,更在競爭戰略的創新,實現低成本差異化。
互聯網正在強勢增長,像龍一樣騰云直上。我們希望能夠和房地產業攜手共進,共同分享我們時代最先進的生產力——互聯網提供給我們大家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