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是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陣地。自從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一重大命題之后,我國國內理論界和學者們對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論證。本文從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背景、內涵以及途徑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述評,期待為今后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提供一些思考和啟迪。
【關鍵詞】高校 馬克思主義 大眾化 述評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7-0001-03
十七屆四中全會做出“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提高全黨思想政治水平”的決定,把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升到新的高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指出,高等教育的發展任務要注重增強社會服務能力,著力把馬克思主義與人民大眾生活聯系起來,使科學理論真正為人民大眾所服務,真正做到理論聯系群眾,從而發揮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強大的物質力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開展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對于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以及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具有重大的現實和理論意義。
一 關于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背景研究
任何一個新事物的出現,都是具有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社會條件的。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也不例外。近些年來,圍繞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背景和社會條件,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從目前來看,關于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對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國際背景的研究
當今世界正處在世界格局多極化、經濟趨勢全球化、安全環境復雜化的國際形勢中,特別在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后,社會主義陣營受到空前的挫折和重創,并且內部矛盾有所凸顯。有些學者認為:“敵對勢力攻擊和瓦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通過反公有制、反共產黨、反馬克思主義,以最終消解社會主義制度。全球化和網絡化的浪潮,西方發達國家經濟上的優勢地位,使其意識形態的傳輸力、滲透力、吸引力十分強勁。”西方敵對勢力對社會主義雖然沒有大規模的軍事斗爭,但是他們試圖和平演變的陰謀從未停止過,我們時刻要警惕。還有學者指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有利于全國人民正確認識國家發展現狀,夯實發展基礎,有利于凝聚人心,提高發展力,更有利于應對國際紛繁復雜的文化現象、政治現象,不會被敵對的腐朽文化政治假象所迷惑。在全球化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必然要求我們加強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文化建設,提高社會主義文化競爭力,更好地適應全球文化政治經濟大繁榮的時代背景。”尤其是當代大學生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要提高認識,不斷開拓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增強對世界局勢的洞察力和敏銳感,提高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把握能力。
2.對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國內背景的研究
隨著改革開放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內涌現了很多社會思潮,尤其在大學生中表現活躍。有的學者認為:“時代的發展既給當代大學生提供了優越的生活學習環境,也使大學生充滿了困惑,社會主義優越性主要表現在哪里,為什么西方比我國民主,為什么我國貧富差距那么大,黨內腐敗怎樣來避免,民生問題什么時候能夠解決……”大學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階段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處于波動期,使他們接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刻不容緩。還有的學者指出:“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的大發展期,同時也處于各項改革的關鍵期,全球化的繼續發展、改革開放的縱深推進、文化環境的相對寬松以及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各種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交鋒,社會思潮跌宕起伏。”當今大學生的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個性鮮明,信仰更加多元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批判地繼承各種社會思潮,才能引導社會思潮良好發展。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只有真正被大學生所理解、所承認、所信仰,他們才會自覺地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蝕,因此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勢在必行。
3.對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黨情背景的研究
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黨的黨內情況也呈現出不容忽視的問題。市場經濟的發展使部分黨員的思想認識發生了明顯變化,增大了既得利益者脫離群眾的可能性,造成了利益主體多樣化的格局,一些學者指出:“在一部分黨員身上發生了背離黨的先進性、影響黨的執政能力、動搖黨的執政地位的思想和行為,使黨的執政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再加上……對共產黨的不信任必然導致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懷疑。”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對青年學生的培養教育和團結。江澤民指出:“馬克思主義政黨只有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我國億萬大學生是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肩負著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關鍵環節就是抓住青年,尤其是青年大學生。讓大學生充分對我們黨情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不要被一些片面的現狀所迷惑,我們黨主流是好的,宗旨依然是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還有些學者指出:“黨的性質和宗旨是與腐敗現象不相容的,黨中央三代領導集體也一直致力于維護黨的無產階級先進性和純潔性,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這是我們反對腐敗的根本保證。”我們黨歷來重視黨的自身建設,敢于承認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我們黨根據黨情提出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不斷加強自身的完善和建設。
二 關于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涵研究
中共十七大首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重大命題之后,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又強調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從而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研究進一步深入化。理論界經過近幾年的研究探索,對于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內涵大致從三方面進行思考,其重點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涵義、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本質要求以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鮮明特色三個方面。
1.對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基本含義的研究
有的學者認為:“對一個核心概念如何來界定,絕非是搞無謂的文字游戲。”如果要搞清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個理論概念,必須對其本身做深入的剖析,要搞清“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用什么“化”、主要“化”什么、給誰“化”的問題。而有的學者則指出:“通過宣傳教育,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由抽象到具體、由深奧到通俗、由被少數人理解掌握到被廣大人民群眾理解掌握的過程。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大眾化。”這就表明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黨的重要文件精神,來武裝廣大青年學生,最終能夠使廣大青年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掌握和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和黨的精神文件。而當代大學生既是“化”的客體,又是“化”的主體,并在“化”的過程中起著雙重角色。還有的學者強調:“通俗化就是言說方式上的生動化、形象化、生活化、簡明化,即把馬克思主義的精義與人民大眾的時代生活結合起來,必須賦予馬克思主義理論以鮮活的時代氣息、大眾氣息,寓抽象于形象、寓哲理于情趣中。”馬克思主義只有通俗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才能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掌握理解,使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深入人心,廣大人民群眾把它真正當成自己的內在東西,通過開展理論普及教育活動,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大眾化。
2.對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本質要求的研究
在高校開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與青年學生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只有如此,才能達到被“化”者的真正認知、接受、理解以及內化。因此,“必須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現實生活中和群眾思想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理論只有聯系實際,正確回答和解決實際問題,才能發揮自己的威力和真正掌握群眾。”如果在“化”過程中脫離實際的方法和途徑,必然會影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發展進程,更會使整個大眾化的進程步履維艱甚至前功盡棄。因此,對于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宣傳普及要采用符合實際情況的方法途徑,適合廣大青年學生的思維習慣、生活方式、接受能力。所以,有的學者指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目的在于使廣大的人民群眾相信并接受馬克思主義,以馬克思主義為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發揮潛能,把精神力量轉化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能量”。
3.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主要特色的研究
黨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進理論創新,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可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不斷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有的學者認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現程度,最終體現在廣大人民創造歷史的實踐結果上;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本質,必須通過千百萬人民群眾的實踐來完成。”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民族特色就是讓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中華民族傳統的科學文化相結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只有這樣,思想活躍的青年學生才能夠較快地接受和領會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精神和內在要求。還有的學者強調:“要努力促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話語體系的生成,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民族特色,在普及宣傳活動中運用大眾的語言和形式。”馬克思主義理論要想在我國保持頑強的生命力,就必須與我國獨特的民俗風情聯系起來,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時代特色,正說明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恩格斯曾說:“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要想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影響、馬克思主義指導作用和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的大眾化,就必須使馬克思主義緊跟時代步伐,體現時代性,富于創造性。
三 關于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途徑研究
高校是科學理論和學術思想匯聚的搖籃,是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戰略要地。因此,理論界和學者們主要以高校必須重視青年、重視理論為出發點,來開展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要實現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效性和目的性,就必須不斷地探討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途徑和方式。關于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方法途徑的研究,理論界取得了比較豐富的成果,介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歸納和梳理:
1.關于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載體的研究
在高校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教育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來完成的,有的學者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這個載體的建設……”因此,高校應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不斷完善,為人才的培養奠定理論基礎。還有的學者強調:“普及性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媒較少。”這就要求我們充分的利用互聯網現代化的輿論手段,提高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與此同時,還有些學者認為:“明確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科對象,明確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三條線索和‘一以貫之之道’,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問題才會真正得到解決。”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宣傳普及,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指導,通過高校的各種講座使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被廣大學生所理解掌握。所以說,“高質量的通俗讀物是高校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條件。制作高質量的馬克思主義通俗讀物,直到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為止,以轉變馬克思主義理論難懂抽象的形象。”只有高質量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讀物才能增加學生們的興趣,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提高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親切感,才能使廣大青年學生真正成為馬克思主義忠實的信仰者。
2.關于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隊伍建設的研究
一些學者認為:如果沒有“高素質的理論家,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任務是完成不了的”。理論家大都出自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隊伍主要是由一線教師和廣大學生組成,教師起著教育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從內心深處接受馬克思主義,而學生在這支理論隊伍中充當著雙重角色,他們既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受眾人群,又是高校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要宣傳主體。因此,必須要“重視抓好學生宣傳隊伍建設,建立起一支數量足、素質高的學生宣傳隊伍,充分調動和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學生參與得越廣泛,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程度就越高,效果就越好,學生參與的過程其實就是大眾化的過程。”可見大學生在這支隊伍中的主體地位是多么的重要,還要加強高校學生社團和學生會的建設,因為這些組織是凝聚高校優秀人才的最重要的組織,花力氣把他們建設好,則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各方面進程必然會順利開展。
3.關于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長效機制的研究
無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一項活動都要受到與之相對應的紀律約束,否則在其發展的過程中肯定會出問題。有的學者指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保障,目前理論宣傳工作缺乏一定的制度約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傳播的過程,有了切實有效的方法途徑作支撐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傳播主要是采取教育、宣傳的方式,因此更需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運行工作機制的建設,以規范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教育和宣傳的方式。還有的學者指出:“高校應該從組織機制、督促檢查、教育引導等多方面入手,為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有力的保障,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在合理的規范內開展工作,在合理的約束機制下實現最終目標。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的機制保障”,從而確保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長期有效地實施。
四 結束語
以上闡述的觀點只是當今理論界和學者們思想火花的一部分,他們在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探索方面以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和現實等方面也發表了獨到的見解。加強對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研究是時代發展的需要、理論創新的需要,既有利于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真正大眾化、普及化、通俗化,又有利于高校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中科學發展,促使高校的各種機制建設更加完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一命題自從十七大提出后,短短幾年,國內理論界和學術界掀起了一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思潮,可見這一命題的活力和吸引力是多么的強大。當代雖然此類觀點層出不窮,但是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才剛剛起步,在某些領域還有待完善,比如,如何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解決青年學生的實際問題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再比如,如何把系統化、抽象化的理論與青年學生的認知和理解程度相結合,還不夠密切等等。這就需要我們在現有的基礎之上繼續不斷地進行理論創新,以促進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向縱深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網-人民日報,2009.09.28
[2]郭鳳志、楊寶忠.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論綱[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72~77
[3]馮卓亮.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背景和意義[J].新西部,2009(4):2
[4]尹海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J].社科縱橫,2009(11):114~116
[5]宋海林.當前我國社會思潮的主要特點[J].知識經濟,2010(18):57
[6]范迎春、李清聚.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信仰困境反思——基于風險社會的視角[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30~34
[7]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進祖.現階段腐敗與反腐敗問題的現實背景[J].理論與現代化,1999(8):19~22
[9]楊東.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何以可能——基于“精神交往”視域的分析[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
[10]馮剛、張東剛.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報告2010[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04:5
[11]袁一堂、文卉、孫玫.論金融危機背景下雙向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發展[J].東岳論叢,2009(12):164~166
[1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馮曉陽.對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的思考[J].社會科學家,2010(6):138
[14]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5]程建軍.論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經驗[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8(3):183~186
[16]時統君.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問題研究述評[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09(6):26~28
[17]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周淑芳.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大學生的載體選擇[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26):32~33
[19]馬彬彬、秦宏毅.論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途徑建設[J].社科縱橫,2010(1):233
[20]王玲莉、朱人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新思路[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35):30
[21]鄭智輝.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途徑研究[J].黨史文苑,2010(10):73~75
[22]宋慶森、宋婷.努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學習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J].寧夏黨校學報,2010(2):23
[23]陳東海.高校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9(4):98
[24]高長玲.高校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對策研究綜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07):120~125
[25]馮剛.高校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若干問題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9):38
[26]宇文利、代玉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的機制研究.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報告2010,2010.4:203~206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