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在創建一片家園,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群體都在創建一片更大的家園。一個民族的每一個成員都在努力地創建共同的家園。毫無疑問,創建家園只是理想的一半,理想的另一半就是建設一座美好的家園。人們在那里生息繁衍,生產創造,享受著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這就需要提出一個問題,美好家園的標準是什么?答案很清楚:既有豐富的物資,也有充實的精神,也就是兩個文明要達到一定水準。
任何一種建設口號的提出,都是面對現實有的放矢的。今天談的就是倫理文化。近百年來,社會倫理文化的變化是比較大的,而且是急驟的,有時還是反復的。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政治、社會經濟、社會文化、社會生活都在發生變化,與人有關的社會倫理文化也在轉型之中。已有的倫理文化,特別是階級斗爭時期人際關系觀念,對于今天已經過時,對于推進人類進步、促進社會文明已失去應有的作用。倫理文化應有的制約作用、凝聚作用以及范示作用在人們生活中失去作用。物質條件雖改善了,精神生活尚需加強,首要任務是構建新的倫理文化新局面,只有做到這一點,我們的家園才是美好的。
一 構建新的倫理文化新局面
要想構建社會倫理文化,首先要確立主導文化,它應當是構建社區倫理文化的基礎。
哲學指導著社會文化,社會文化又是哲學的基礎。面對中國的現實和未來,我們要確立的主導文化是:富民強國、振興中華。這是符合近三百年來三位偉人(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的治國思想和興邦戰略的,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具體體現,也是建設社區倫理文化的主導文化。
眾所周知,當階級斗爭文化占主導地位的時候,我們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是管制和被管制的關系,衡量一個人好壞的標準是,是否心明眼亮,敢于斗爭。所以,我們在論及構建倫理文化時,首先要確立一種主導文化,這是基礎。當我們確立富民強國、振興中華作為主導文化,在這個基礎上構建社區倫理文化,將會在百年之內發揮作用,成為牢固的基礎。因為它符合中華民族的利益,符合每個中國人的心愿,符合中國共產黨的治國方略。
其次,倫理學屬哲學學科,社會倫理文化是介于社會文化和哲學文化之間的一種交叉學科,需要用哲學的觀念去思辨,方可知道其是否具有應有的哲學意蘊和文化層次。思辨的前提同樣是確立富民強國、振興中華的主導文化。這一主導文化比較以往的主導文化更適于當前的和未來的世界發展需要和特色社會主義。我國目前尚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國家并不富足,人民的生活也不寬裕,綜合國力還不強。在這樣的歷史階段,我們建立什么樣的道德社會是哲學思考的當務之急,也是社會文化建設的急需。正確的社區倫理文化是實現社會理想的原動力——人的道德資源,建立新的人際關系,新的道德標準,新的是非觀念,新的榮辱觀,新的民族意識、國家意識、家園意識,都是我們思辨的內容,前提仍是什么樣的主導文化。前面我們闡述過,確立富民強國、振興中華為主導文化。在這個前提下談論我們思辨的話題,無疑是正確的選擇,是一個好的前提。
二 構建新社區倫理文化的內容
當我們進行社區倫理文化構建中,建立了富民強國、振興中華主導文化作為基礎和思辨的前提,就有了牢固的根基。那么,我們所要建設的美好家園,構建新社區倫理文化的內容又是什么呢?這是首要探討的課題。
1.富民強國、振興中華的主導文化使人平等
社區倫理文化的構建,首要任務是解決人際關系問題,人人平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愛護是我們長期追求的目標。當我們中華民族每一位成員都將富民強國、振興中華作為自己的價值取向、追求目標,并付諸實施時,我們每個人所受到的尊重、得到的回報是相同的,為這個目標奮斗的人會得到同樣的待遇和相同的榮譽,視其為真、善、美。而不是官本位、錢本位等不正常的人際關系。因此,這種主導文化成為社會共識,并建起社區倫理文化時,衡量人們行為的標準是一把尺子,人生追求是一個目標,向往的特種境界是一種理想,那么人人平等的倫理觀念不也在構建過程中形成了嗎?社區民主政治不也成為現實了嗎?
2.在富民強國、振興中華的主導文化主導下建立起來的社會倫理文化使人有智有勇
任何一種文化的構建,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人類素質的提高和社會的文明進步,社會倫理文化更應當是這樣,因為他直接關系到人的言行思維、行為選擇等。在富民強國、振興中華的主導文化主導下建立起來的社會倫理文化,使人有智有勇。人類有無窮的潛在能力,有無限的創造力,這種潛在能力、創造力的發揮靠的是自身素質的提高,心理的沖擊力。當一個人心里裝著人民的富裕、祖國的強盛,中華的振興,就會有一種自我犧牲和貢獻智慧的決心和勇氣,為此努力學習,無畏艱難,勇于攀登,人們的潛能就一定會得到發揮。
3.富民強國、振興中華的主導文化使人奮發向上
人需要精神,同樣需要思想,人具備了奮發向上的精神和進取有為的思想,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戰勝不了的險阻。富民強國、振興中華的主導文化給予每個人精神和思想,這種精神和思想的目標是實際的,光榮的,具備挑戰性,刺激每一個人去奮發圖強,拼搏向上,決心把自己的這種精神和意志變為不懈的努力和實際行動,實現主導文化給予的信息和價值取向。社區倫理文化成為凝聚人心的力量,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三 群眾文化在社區倫理文化構建中的作用
群眾文化在近50年的中國文化轉變歷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確立主導文化,建設美好家園中,尤其是在傳播富民強國、振興中華中,也應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在社區倫理文化的構建中,群眾文化同樣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有以下六個方面:
1.宣傳作用
在社區文化活動和精神文明建設中,會涌現一批又一批的模范家庭和助人為樂的新人新事,移風易俗的文明風氣。這些模范家庭、新人新事和文明風氣,都蘊含了豐富的新倫理文化的內容,需要群眾文化工作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加以宣傳和弘揚,如新的婆媳關系、新的鄰里關系等等。通過宣傳深入人心,成為社區乃至全社會的活動,逐漸成為全民的行為。
2.示范作用
近年來,各地、各社區都制定了許多鄉規民約,服務承諾,行為章程等。群眾文化有多種多樣的宣傳手段,如展覽、文藝演出、理論探討等,將新的倫理文化當成先導,加以樹立,使這些事例和條約真正成為規范人的行為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準則。
3.怡情作用
左右人際關系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感。群眾文藝活動,正好起著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情感的作用,使人在文藝的怡情作用下,變得心情愉快,向往真、善、美,達到善待鄰里、善待家人、善待同志、善待客方,使人和人的相處逐步融合。
4.輔導作用
任何一種文化主張從提出到實現都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做的大量工作就是利用各種手段進行宣傳,這需要一個較持久的、較大規模的、較高水平的宣傳陣勢,需要一個過硬的隊伍,需要我們群眾文化工作者,利用自己的優勢,開展輔導作用,培養起一支過硬的隊伍,將在富民強國、振興中華主導文化主導下構建的社區倫理文化,宣傳得深入人心,為構建新的倫理學做好文化準備。
5.管理作用
要構建社區倫理文化離不開管理,當然主要的管理還是方向上的管理,不能一方面建立新的人際關系,一方面又去破壞這種關系;其次,是制度上的管理,一方面要宣傳新的制度,一方面要規范和保證這些制度的完善和實施;第三,是實施過程中的反饋管理,將反饋的信息及時加以處理,再反饋到實施者手中,形成一個良性的暢通的信息渠道,連成有效鏈。
6.深化作用
在一種新文化樣式的構建過程中,最初是淺顯而不完善的,這就需要群眾文化來進一步深化,通過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問題和不足加以完善,使之升華進入一定理論層次。如在開展群眾性文藝活動的同時開展理論研討,實行制度管理,使群眾的活動上升到理論高度,再來指導活動,這就深化了社區倫理文化的層次,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建設社區美好家園中再創輝煌。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