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踐性知識是教師所固有的實踐性話語與思維方式的產物,是教師專業屬性的基礎。職前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是一項研究者立足于實踐來進行探究的課題,以求達成教師理論與實踐的對話。本文通過論述職前教師教育中實踐性知識的內涵、來源,深入分析職前教師實踐性知識培養的內容,以此來探索職前教師實踐性知識培養途徑。
【關鍵詞】職前教師 實踐性知識 反思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7-0057-02
職前教師是明日之教師,是未來中小學教師隊伍的主要后備軍,他們的教學能力培養不僅決定著教師專業發展的速度和質量,還影響著未來教育質量和人才素質的提高。因此,職前教師教育研究是教師教育研究的重點,是整個教師教育系統的心臟。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實踐性知識開始備受廣大從事教師教育研究的教育者關注。教師實踐性知識作為教師的一種緘默的知識不僅僅是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運用的一種知識,更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知識基礎。因此,科學合理地培養實踐性知識對職前教師知識的構建和能力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研究的背景
1.教師專業化的發展趨勢要求教師關注實踐性知識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和社會對教師教育的日益重視,教師專業發展日益成為熱點話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其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當前我國教師研究要求教師由傳統“工匠型”向“專家型”“學者型”“研究型”轉型。這一轉變要求反映到教師的教學工作中,就是要求教師通過經驗的積累,不斷地反思教育實踐,逐漸從不成熟成為相對成熟的專業人員的過程。而這里所講的經驗的積累和教育實踐的反思就是本文所要求的關注教師自身所擁有的、處于隱性狀態的實踐性知識。因此,足見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專業化實現過程中所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
2.職前教師實踐性知識不受重視
有些教師學了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為何還是不會教書或不會很好地適應教育教學工作呢?那是因為支配教師教學行動的不是理論性知識,而是個人的實踐性知識。實踐性知識比理論性知識更重要,它影響著教師對理論性知識的吸收與運用,支配著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行為,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來,雖然實踐性知識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由于傳統觀念的束縛,職前教師教育仍然偏重于教師理論性知識的訓練,而對于職前教師的實踐性知識的培養策略的訓練明顯不足。這體現在與世界上多數國家的比較中,我國職前教師教育中相關的實踐性課程顯得十分薄弱,排在眾多國家的后面。
二 職前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基本內容
在教師知識研究領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當屬舒爾曼。舒爾曼提出的教師知識類型及其理論框架對現今的教師知識研究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文基于舒爾曼的研究認為,教師實踐性知識主要包括:(1)學科內容知識。是指教師所教學科的內容知識。(2)學科教學知識。是指教師在面對特定的學科主題或問題時,如何針對學生的不同興趣與能力,將學科知識組織、調整與呈現,以進行有效教學的知識。(3)一般教學法知識。是指那些似乎超越各具體學科的關于課堂管理和組織的廣義的原則和策略。(4)課程知識。是指每一學科可用的材料和程序。這是最廣泛意義上的課程知識,即為學生設置的全部課程、學習的編程和用來教授每一學科的各種課程材料。(5)教師自我知識。是指教師的自我的價值觀、個人特質、教學認知以及教學信念等等,具體如教師對自我角色的認識,教師對其權利義務的認識,或是抽象的教學態度、信念、意識、倫理等等。
三 職前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培養策略
通過國內外高等師范院校職前教師實踐性知識培養的比較,文章從教育反思這一個方面進行闡述,目的在于解決我國職前教師實踐性知識中面臨的問題與存在的困惑,以期對當前我國不斷深入開展的職前教師教育改革提供可參考的建議。
職前教師實踐性知識培養策略——教育反思
1.教育反思的內容
(1)記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優點。記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優點就是記得意之處,記課堂上出現的成功點,包括:教學中引起師生共鳴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鏡頭”,如師生對答、學生爭論、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等高潮和亮點;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原則運用的感觸;教法改革和應激的教學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進和創造性處理;教育教學中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的方法;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目標,引起教與學共鳴的途徑;設計合理,條理分明的板書。只有詳細記錄這些優點,才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借鑒使用,并不斷總結、改善,推舊出新,教育教學才能逐步完善。
(2)書寫教育教學中不足、失敗之處。書寫教育教學中不足、失敗之處就是記失誤之處,側重于審視自己課堂教學的失誤,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如問題情境的創設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于形式,有沒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否濃厚等。教師通過反思對他們進行回顧、梳理、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后教學時應吸取的教訓,同時找到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教學的新思路,寫出改進的策略和“二度設計”的新方案。
(3)記錄整理學生的創新思維。記錄整理學生的創新思維就是記錄學生的見解。常言道:教學相長。學生的一些獨到見解猶如火花在閃爍,不僅對其他學生有啟發,對教師教學也有開拓思維的作用。如課堂上學生的獨特見解、精彩回答及對文本的理解都源于學生精神世界的獨特感受,都是豐富、可貴的課程資源,也是教師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料。
2.反思的實施
(1)反思點的選擇。反思點是教育反思的內容,包括反思成功點、反思失敗點、反思創意點,寫反思可以從成功之處開始,一節課下來,哪個教學環節處理恰當,哪個教學方法運用比較合理,哪個環節“放”的開,都可以做深入的思考。從失敗點寫教育反思,對教學中的疏漏之處進行系統的回顧、整理,并對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分析,吸取經驗教訓,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從創新點寫反思,在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延伸與師生行為和思維的發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教師會突破原來的框架,產生有益于教學的靈感,對這些材料進行深刻反思,尋找隱含在背后的理論依據,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獲得教育規律性的認識,那將是一篇極好的教學案例研究文章。
(2)教育反思的主要形式與方法。反思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因情況不同,可歸納為以下幾種:課后備課、反思日記、課堂觀摩、專家會診、行動研究、教學后記、案例研究。
教學反思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質疑反思、歸納反思、換位反思、對比反思、評議反思等就是幾種常見的反思方法。要將教學反思落到實處就必須養成在每一節課后自覺進行反思的習慣。寫好教學反思,做到“精、短、快”,以便及時把感悟、亮點、遺憾等記錄下來,指導今后的教學。這樣,通過教學反思,促進教師自我教育,提高教學素質,也促進教育科研健康地發展。
(3)教育反思的步驟。教育反思的實施直接關系到職前教師培養的質量。因此,筆者認為應該認真設計好教育反思的步驟,步驟如下:
發現問題——教師關注教育教學中的特定問題,并從學校環境課程設計、師生交流等方面收集相關的資料。
分析問題——教師分析所掌握的資料,特別是關于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信息。
確立假設——明確問題以后,教師開始在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或通過請教專家、同行,或通過閱讀專業書籍、網上搜索文獻資料等途徑)搜尋與當前問題相關的信息,以建立解決問題的假設性方案。
驗證假設——考慮了每種行動的效果后,教師就開始實施解決問題的方案。
此外,職前教師教育應盡量提供交流對話的平臺,鼓勵職前教師進行諸如案例研究、教學敘事研究、寫反思日記、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等,引導職前教師主動剖析自己關于教育教學的真實想法,彰顯個體的實踐性知識和實踐智慧,引發其對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積極思考,在交流與對話中調整和提升自己的實踐性知識。
參考文獻
[1]陶春明、黃鞠翠.職前教師教育模式透析與建議[J].教育技術導刊,2007(38)
[2]陳振華.論教師的經驗性學習[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3)
[3]陳向明.實踐性知識: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基礎[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1)
[4]申繼亮、辛濤.論教師的教學監控能力[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5(25)
[5]寧虹.實踐意義取向的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研究,2005(8):44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