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高素質教育的質量,加強對中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筆者從三方面進行了淺論: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生活;要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課堂的積極性;要在課堂內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課堂教學充滿創新能力。
【關鍵詞】人文素質 中學生 創新活力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7-0108-01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推進,教育對教師及學生的要求更強調人文精神的培養。人文素質的內涵是指一個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識和知識內化在人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人文精神,即一個人所反映出來的思想品質、道德水準、心理素質、抗挫折能力、思維動向、人際交往、情感表現、人生觀、價值觀等一系列個性品質,它的核心內容是能否正確把握好人生觀、價值觀,能否尊重人和關心愛護人,當然也包括尊重自己和愛護自己。人文素質的培養是素質教育實施的核心內容,只有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才會對人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有促進作用,而人的全面發展離不開人文素質教育,因此教師在授課中要重視滲透人文關懷,讓學生從枯燥和乏味的教學中解脫出來,時時享受美、感受美、獲得愛,從中學生心存感激、感恩,愿意為社會奉獻力量、奉獻青春,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達到人文素質的提高。
一 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生活
新時代的中學生思維靈活、自主表現欲較強,渴望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肯定和采納。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將單調的課堂回歸為學生的生活世界,要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喚醒學生自身的生活經歷,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歷出發,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接觸面,讓學生在與社會環境的互動中獲得知識,得到體驗,發揮自己的潛能,使學生感受到所學的知識就在自己身邊,感受到學習知識給自己帶來了無限樂趣,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能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自己的學習中,能主動探究所學知識的內在含義。要用生活中有興趣的東西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學得有興趣,因為興趣是一個人在生活中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內驅力,是永不枯竭的源泉,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熱情,教師在實施教學中要多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情感的體驗,使教學過程和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如根據所教學科的特點,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引導學生多看書、多理解、多提出不同的建議或見解。要運用教學規律和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引導學生重視對所學知識內容的感悟,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能力,如記憶能力、寫作能力、閱讀能力、計算能力等。要用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去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理解知識、感悟知識、體驗生活,要讓學生體驗美、感受美,在美的情境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使學生產生對美的向往和追求,在美的氛圍中陶冶情操,提高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
二 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課堂的積極性
課堂是學生最重要的活動場所,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課堂是教育教學的核心內容,學生參與教學課堂充分體現了民主、自由的課堂理念,教師要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給每一個學生以同樣的表現機會,讓學生獲得主動表現的機會,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逐漸高漲。如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和交流,在交流中取長補短,接受積極、合理的經驗,學會思維的過程和方法,共同得到發展;根據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多給性格內向的學生或學習困難的學生一些表現的機會,因為他們的特點是平時不愛表現,課堂上不愛發言,如果長期下去,學習興趣就會受到影響,在課堂上教師要特別重視調動性格內向和學習困難的孩子發言,教師要抓住他們精彩的表現及時給予鼓勵或表揚,這樣他們就會逐漸走出封閉的世界,步入活躍的學習行列來鍛煉自己。在課堂上盡量把學生引入奇妙的問題空間,因為問題是激發學生主動思維的一把金鑰匙,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知識,問題是學生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通過問題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從而使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和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從中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形成正確的人生學習觀,提高文化科學素質。
三 教師要在課堂內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課堂教學充滿創新活力
江澤民曾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就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在課堂中得到重視、得到發揮,要讓課堂教學充滿創新活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多重視情境的創設,誘發學生求知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興趣,內在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動機,更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強大的內驅力,青少年學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強,教師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性格特征,在導入新課時,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造成課堂內爭論問題的矛盾,把學生引入“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中,從而使學生始終保持認真、踏實、勤奮、主動的學習態度,使他們聚精會神地去研究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培養學生敢問、好問的精神,使學生形成自信的價值觀,還要給學生足夠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因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是在足夠的思考時間內產生的。教師采用學生喜歡的讀書方式、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閱讀,在閱讀中要求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這樣提高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在學生的頭腦中點燃了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火把,在學生內心深處點亮了人文素質的責任,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受到了人文思想的教育,提高了素質教育的質量,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重要性,使課堂教學充滿創新活力,加強了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