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保護自然環境,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 觀察能力 想象能力 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7-0110-01
本人認為在地理教學中不能單純的傳授地理知識,而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對學生智能的培養,學生各種智能的提高,是通過知識的掌握運用而得到發展的。對此本人淺談幾點看法:
一 地理觀察能力的培養
觀察是智力發展的基礎,沒有觀察就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理論的概括和創造性的思維。觀察還能激發學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地理觀察是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感知、考察和研究,其形式主要有對各種地理事象的實地考察和研究、地理對象典型物品或模擬制品的觀察和各種地圖、示意圖、圖解、地理畫片、照片、圖表及其聲光顯示制品的觀察。地理教學為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如講到地理礦物的有關知識時,讓學生對常見礦物進行觀察和鑒定,從礦物的形狀、顏色、硬度、透明度、條痕、解理、斷口、磁性、自然延展性等方面進行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全面觀察地理事物的能力。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使學生逐步學會觀察的方法和養成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不斷提高他們觀察地理事物的能力。
二 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地理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智力,主要是指要訓練和發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地理思維就是地理事象之間和人地之間有規律的聯系和關系在人頭腦中的概括反映,它具有綜合性、區域性、廣闊性的特點。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地理思維時要符合地理思維的特點。也就是說應該做到研究或學習地理、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地理問題,都要在分析的基礎上,將各自然要素、各經濟部門聯系起來進行綜合思考,以獲得地理現象整體性的認識,避免只注意個別要素、個別經濟部門而忘記其他要素和其他經濟部門的顧此失彼的紕漏。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地理思維時,要善于辨別地理區域差異,掌握地理區域特征,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改造自然,突出區域性的特點,防止學生由于地理區域特征模糊,出現張冠李戴現象。此外,對于空間廣闊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在引導學生思維時,要借助地圖將地理對象同它所處的空間位置和空間分布聯系起來,以便形成準確的空間概念。
由于地理教材具有不同的邏輯屬性,因而在教學中必須采用不同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地理思維。一般來說,地理觀念材料的描述要運用形象思維,它主要是通過地理感性材料的描述和教師富有感情的講述而進行的;地理概念、地理判斷、地理推理多種材料的闡述,要運用邏輯思維,其基本過程和形式是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判斷推理,它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質屬性,揭示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系,是一種獲得地理現象規律認識的思維方式,所以它是地理思維中最重要的形式;揭示地理事物之間、人地之間聯系和關系的,要運用辯證思維,如地球環境五大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河流與氣候、地形間的關系,人地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等;揭示和溝通地理多要素、多層次間的聯系與關系,要運用立體思維,如地理結構的六大同心圓層,天體系統的結構、水圈的構成等。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屬性,在上述不同思維形式中做出正確選擇,以便發揮它們各自不同的作用與功效,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與訓練。
三 地理想象能力的培養
想象力是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創造性地形成新事物的形象的能力。由于地理的對象極其廣闊,要素異常復雜,難以一一感知,因此,學生在學習地理,獲得地理知識時均要借助于想象,想象是獲得地理知識的重要方法,也是地理科學發展的重要源泉。地理想象的方法,一般有類比法、分析法、綜合法等。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運用上述方法,啟發引導學生進行各種想象活動,充分運用各種地理圖像、模型等,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相關的地理表象。如通過觀察太陽系的示意圖,使學生在大腦里形成太陽及其結構的形象。同時也要注意引導學生把已有的各種地理形象加以取舍,重新組合,使學生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的地理形象。如運用學生看過的各種河流的形象,經過取舍和重新組合,形成尚未見過的亞馬遜河、密西西比河、剛果河等河流的形象。此外,教師準確、鮮明、生動的講述或描繪,也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想象,發展想象力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啟發學生大膽想象或幻想,同時又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具體的點撥,啟迪其智慧,通過比喻、分析、聯系和引申展開想象,以利學生對所學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四 記憶能力的培養
1.培養學生熱愛地理,使之樂于記憶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熱愛什么都能學好、記牢,冷漠什么也學不好、記不牢。因此,教師要結合豐富而有趣的教學內容,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和興趣,使更多的學生“樂而知之”。
2.依據學生的記憶特點,培養記憶能力
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以機械的記憶為主,中學生以意義記憶為主的不同特點而區別對待。既要培養學生機械記憶的能力,對需要機械記憶的地名、地理術語、物產、地理數據等,盡可能賦予一定的意義,要培養學生意義記憶的能力,利用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新舊地理知識間的聯系,地理知識與其他知識間的聯系,地理現象與原因間的聯系等,培養學生意義記憶的能力。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