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教育教學改革和高中新課程教學已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如何在有限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已成為每一個思想政治課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經過教學實踐和探索,我認為要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作為教學引導者的老師必須努力把課堂建設成一個真正活躍而又充滿朝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絕不能像過去那樣獨攬課堂大權、獨享課堂時間去強灌強輸,不要讓學生成為一個純粹被動的受眾和無奈的聽客,師生要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否則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進而缺乏耐心和動力,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會成為泡影。
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呢?
一 要構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課堂
教師必須有親和力,善于拉近師生距離,融洽師生關系,這樣才能為構建學習共同體打下基礎,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感受到老師在“傳道、授業、解惑”等方面時時處處為他們著想,喜歡他們,對他們的需要盡力幫助時,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就會非常高;當學生沒有這種感覺時,他們在課堂活動中就會感覺厭煩、疲勞,難以配合老師互動學習。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盡力知道并記住學生名字并在課堂的師生互動中經常使用他們的名字,相遇時熱情地打招呼,主動地參與學生組織的各種班集體活動,在各種體育競技和文娛中為他們加油鼓勁、吶喊助威,努力融入學生,從而增加老師與學生的親近感,融洽師生關系,為教學互動的積極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 改變觀念,相信學生,解放學生
教師要改變過去那種師道尊嚴、高高在上和滿堂灌的落后觀念和形象,擺正一個新時代教師的地位,對課堂教學要適時地引領和引導,切忌侃侃而談、無休無止的滿堂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和接受能力,要在首先設置的探究教學導學的基礎上,大膽解放自己、解放學生,把絕大多數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去思考、探索、爭論、辨析,形成結論,解決問題,獲得和生成新的知識。作為老師,特別是思想政治課老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做到平等、和諧、引領、導航、共鳴、共享,才能更好地使自己與學生不斷融為一體,既是良師,也是益友,才能激發學生合作探討的學習積極性,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一呼百應”和課堂學習的“問題重重”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否則,師生因等級裂痕必然導致課堂教學空氣凝固,對老師布置的課題和教學探討沒有激情、沒有提問、沒有問答、沒有共振、爭鳴,課堂會永遠是“死水一潭”。
三 建立學習共同體
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學科和學習動機的認同感——即通過發展學習者關懷共同體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取得實效性。因為教師實踐了諸如預定社會價值觀,啟發學生思考和表達觀點、鼓勵合作、展示熱情和提供支持,努力減少使用外在的控制方法,這些方面與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投入、主動性、學生活動的自我管理、友好的預定社會性互動等非常相關,也與學生集體感相關。如果學生“感覺到了別人的重視、關心和支持,是一種積極的動機力量,會促使其產生對集體的歸屬感和對集體規范及價值觀的遵從”。學生在一個集體中的主人翁意識促使他們產生對學習共同體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產生對完成學習任務的強烈動機以及對學習的重視,進而對老師的教學互動設計和先導性學習問題的解決就會積極呼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思考的火花就會燃放,爭鳴就會產生,課堂教學實效性就會不期而至。
四 布置恰當的預習和鞏固任務
作為老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老師的“引導”和布置的課堂任務及鞏固性練習數量要適當,難度要適中,教師在編制導學案時要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有針對性。如果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太熟悉或太容易,他們就學不到任何東西,只是瞎忙乎一陣而已。如果任務特別難,連最有毅力的學生也應付不了,就可能誘發學生對問題的無計可施感。只有當學生對要做什么以及怎樣做非常清楚時,任務的難度水平才比較適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學生能堅持運用恰當的解決或解題策略和方法,會取得高水平的成功。成就感的多次積累,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進取精神,進而擴大學習成果。因此,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把課堂提問、設問、思考、練習和課后練習作業安排布置得盡量適當。
五 備課務必備人,力求導學高效
作為老師,上課之前的備課一定要思考完備,讓教師的教學活動教給學生值得學習的東西,因為學生在參與沒有中心的或沒有意義的活動時就沒有學習的興趣。比如繼續讓學生操練他們已經完全掌握了的技能;背誦沒有邏輯聯系的目錄,查閱和抄寫從來就不會在活動或作業中用到的術語的定義,閱讀語言貧乏,機械或抽象的材料;完成只是混完時間,而不是實現有價值的教學目標的作業等等。
總之,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必須深思熟慮地備好每一節課,要想一切辦法拉近學生與老師的距離,融洽師生關系,構建良好的學習共同體,問題適當,互動積極,爭鳴不廢,在引導學生研究討論問題時,要把課堂適時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只要如此,課堂教學就會取得明顯的實效,學生亦會給老師較高的敬佩型的評價。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