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治課教學中,創設學習情境,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于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來達到促進學生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習質量。筆者從五個方面闡述了教學情境的創設應關注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高中政治 情境創設 探索嘗試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7-0117-01
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教學情境如何創設,筆者認為其基本思路應該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讓學生充分參與為前提,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來達到促進學生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學習質量的提高。
一 教學情境應著眼于現實生活,與學生實際緊密聯系
政治課的內容都與現實生活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但由于課本的局限性,使得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尚存在一定的距離,而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彌補這一不足。恰當的教學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現實生活,能符合學生的實際;是學生所關心的或有能力關注的現實問題;能讓學生在課堂中走向生活,把認知過程與生活體驗融合起來。
二 教學情境應設置為帶有針對性的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探究
探究始于問題,而問題的發現及提出常常依賴于問題情境的創設,問題情境的“張力”越強,就越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針對一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設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的啟示下去主動思考問題,探求新知,正如當代著名認知心理學家米勒所說:“教師應該較少詳述事實,較多提出問題,較少給以現成答案。”
三 教學情境應保持價值中立,為學生留出更廣的思維空間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提倡啟發式的教學原則,通過啟發學生勇于提問和指導學生開展研究、討論、辯論等方式,給予學生充分表達自己學習見解的機會,調動學習積極性,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學的能力,以深刻掌握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的要求,政治課教學中的教學情境的創設,應只是一種提示和啟發,至于問題的答案,應該由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去思考和感悟,這樣可以為學生留出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如果在情境中本身已有老師帶有傾向性的提示,這樣的情境會束縛學生的思維,這在實踐中是不足取的,因此要避免這種情況。
四 應讓學生參與創設教學情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當然也應是教學情境創設的積極參與者,不應把教學情境的創設只當作是教師的事,而讓學生只是被動地進入教師所創設好的情境中。用系統論的觀點去研究教學情境的創設,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創設情境絕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是師生情感的交融、相通過程。在這里,教學情境應當是一個系統,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部分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教學中的師生是教學情境的兩個極,教學行為是教學情境的中介,教學過程中師生情感的交流,是通過教學行為顯現出來。以教師的“教”為主導時,由教師向學生提出一個能夠促進思維的問題,學生就會產生一種情感反射,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形成師生之間的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形成一種與教材內容相適應的情緒氛圍,此時相對理想的教學情境就形成了;以學生的“學”為主體,也一樣能形成教學情境,如在熱烈的討論或辯論時,學生認真、積極的態度,執著追求知識的精神,將構成一種學生之間的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而這種雙向交流是受教師指導和控制的。在“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這一內容的教學中,筆者首先讓學生去看了一些關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農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的材料,在此基礎上,讓他們把看了材料后的一些想法用問題的形式提出來,經過匯總,在新授知識前展示了以下一些問題情境:一是有人說:有錢能有糧,無糧也不慌,而且,我國主要糧油產品的市場價格均高于世界市場同類產品的價格,入世后,我們就能買到便宜的農產品,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發展其他各業,而到國外去購買糧食。這種做法是否可取?為什么?二是加入WTO后,我國農業會面臨哪些挑戰?又會帶來哪些機遇?面對入世,朱總理說:“我最擔心的是農業”,試述朱總理為什么要有此擔心?三是面對入世的挑戰和機遇,我國農業可以采取哪些應對措施?讓學生在主要是由自己參與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去探求、感悟新知,在這樣一種情境創設中,獲得知識的多少還在其次,對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這種從未有過的全新體驗。
五 教學情境的形式應體現出多樣性
教學情境的形式應該是多樣的,筆者用過以下幾種教學情境的形式:文字材料情境、圖表材料情境、漫畫情境、演示情境、動畫情境、視頻情境、教師的語言渲染、生活實例列舉等等,隨著多媒體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利用網絡平臺輔助創設情境也是一種值得嘗試的選擇。總之,不論何種形式,只要能服務于教學內容,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能給學生帶來感悟新知的情感體驗,都應該采用。
總之,在政治課教學中,創設學習情境,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于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對改變政治課在學生中不太受歡迎的局面,會有一定的幫助,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受自身創造力的限制,不能在每一堂課都能創設行之有效的教學情境,還需要和各位同仁合作交流。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