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面提高中學生的整體素質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社會的共同目標。培養跨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需要從基礎做起,需要學校各學科教師的共同努力和社會、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缺一不可。
【關鍵詞】政治課教育 素質教育 學生積極參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7-0128-01
一 思想政治課的性質決定了其在素質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廣義的素質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可以說它包含了人本身物質的和精神的、外在的和內在的各個方面。具體可劃分為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美學素質、科學素質、技術素質、身體素質等多方面,其中思想素質起著基礎的和決定性的作用。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目前的中學生是將來的社會主義勞動者,不論他們從事何種職業,都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一個人的政治思想素質決定著其他素質的發展方向,并成為其他素質發展的精神動力。思想政治課既是一門社會科學教育課,又是一門德育課。這就決定了它在素質教育中所具有的獨特的核心地位和基礎作用及重大任務,是其他課程所無法取代的。
二 思想政治課的內容是素質教育中的重大任務
初中開設的各門課程都有某一個或某幾個方面的素質教育任務,如語文、外語主要有文化素質教育并兼有思想、科學、美學等素質教育任務;數、理、化主要承擔文化、科學素質任務;音、體、美分別承擔的素質教育方面多,任務重。它的內容決定了要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政治思想素質、良好的道德素質、健康穩定的心理素質、高尚的美學素質、堅實的科學文化素質等,并且由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質來推動和激勵其他方面素質的健康發展。簡而言之,思想政治課的任務就是教育學生堂堂正正做人,兢兢業業做事。只有堅定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才能有決心和毅力去學習兢兢業業做事的本領。
三 思想政治課的重要性
目前現實生活中各種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存在和制約,使人們對思想政治課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模糊,經常處于搖擺不定的狀態,時常是抽象肯定、具體否定。這是社會上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軟”在學校教育上的反映。目前學校教育仍然未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外延還沒有被人們充分認識和接受,思想政治課在素質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礎作用也還未能被人們認識和肯定,因此便會出現抽象肯定、具體否定的現象。事物總是在矛盾中不斷發展的,人們的認識總是在實踐中不斷深入。隨著黨的十五大精神的貫徹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加強,相信全黨全社會將對思想政治工作重新加以重視,這必將會為學校思想政治課完成素質教育創造一個更為有利的環境和良好的社會氛圍。
四 必須堅持不懈地努力提高素質教育
思想政治課的目的、內容、特點決定了它是一門重要的素質教育課,它的每冊書、每個內容無不承載著素質教育的任務。盡管目前人們對素質教育還認識不足,但事物總是不斷發展的,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總要有一個過程。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只有經過堅持不懈地努力,發揚愛崗敬業精神,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才能使人們逐漸認識思想政治課的重要性。
五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經濟體制改革的浪潮沖擊著每一個人,改變著人們的傳統觀念,人們越來越感到科學知識的重要。初中畢業生面臨著人生的第一次職業選擇,在升學和就業選擇面前,他們感到無所適從。思想政治課教學正是從社會和個體的需要出發,幫助學生從理論上端正和提高認識,澄清模糊觀念。畢業班的思想政治課教師,更應從社會和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自己的課堂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學習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同時,使學生確實感到,通過思想政治課的理論學習澄清了自己原來的模糊認識。從而,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產生興趣。
要使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產生興趣,必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與現實的社會生活、現實的社會現象和學生思想實際相貼近,進行生動活潑的形象化教學。例如,幾年來,我在教學實踐中舉例說明原理時,盡量做到:用中少用洋;用今少用古;用近少用遠;用熟悉少用生疏;用正面少用反面的事例。這樣可以克服農村學生因地域的差異、知識視野的狹窄而造成對原理、概念、觀點理解上的困難。同時,使學生感到思想政治課的理論知識的確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對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
六 事理結合
行為是指人們在一定的政治觀點、思想觀念和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對他人和社會有品德評價意義的活動。老師不是“教書匠”,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思想政治課教師是中學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利用本學科的優勢,直接對學生進行共產主義、愛國主義思想、科學的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時政教育。通過聯系學生的思想和知識實際,聯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實際,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講清教材的基本內容。在加強思想教育的同時,不回避學生提出的實際問題解難釋疑,循循善誘。使學生既能很好地掌握書本知識,又能不斷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并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