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優秀古詩詞將會改善我們為人做事的質地,不斷加厚和刷新我們的人生底色,提高我們的文化品位,陶冶我們的道德情操。怎樣指導學生古詩詞的誦讀及背誦,這需要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從而達到熟能生巧、學以致用的目的。
【關鍵詞】熟讀成誦 學以致用 遵循規律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7-0129-01
本期我校為創辦藝術特色學校,增加了經典美文誦讀活動。所選篇目都是歷代名篇佳作,不僅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特別適合小學生背誦。那么應如何指導學生背誦古詩呢?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 熟讀成誦
學校8∶00早讀,我一般7∶40就到,學生知道我的習慣,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師一起早讀,這樣無形之中早讀就多了十幾分鐘。利用語文早讀的黃金時間,英語、數學早讀前的三五分鐘也不放過,另外就是下午放學前布置作業時,三分五分,十分八分,點點滴滴,日積月累。其實背一首詩三五分鐘也就夠了,這樣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調節了課堂氣氛,不至于使學生感到枯燥。讓學生在讀中慢慢體會,誦讀古詩是一項潤物無聲的工程,它應該如春風化雨般的慢慢滲透,而不是疾風暴雨式的硬灌,熟能生巧。
二 目標明確
不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兩首,邊背誦邊鞏固。把近期目標告訴學生,每天按計劃進行。這樣形成規律,學生便會很自覺地配合老師完成背誦任務。比如開始時每天背一首,邊背新的邊復習舊的,十天一個小結,可停下來鞏固一次,這樣慢慢的過關。全部背完后再開始總復習,每天復習一首,20天又是一個階段。因為開始是從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經過不斷復習,總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從后面倒著往前背,不給學生遺忘的機會。如果趕上假期,就布置學生一天一首,邊背誦邊抄寫,既練了字又起到了鞏固的作用,可謂一舉兩得。根據學期計劃合理安排,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誦讀活動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 學以致用
背誦古詩離不開老師的指導,教給學生背誦方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這樣的步驟教學生背古詩的:先領讀三五遍,使學生讀正確、讀通順。讀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讓學生看清楚讀準確,否則一旦讀錯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就麻煩了。然后是幫助學生逐句理解詩的大意,再讓學生邊讀邊在腦海中形成畫面,最后熟讀成誦。有的詩適合加動作,我就邊領讀邊做動作幫助學生記憶;對于比較難理解的詩,就給學生講解時代背景;簡單易懂的,就放手讓學生自己背;遇到那些難讀又難懂的詩,我就和學生一起背。
四 遵循規律
小學階段重在開發學生的記憶,大量的背誦、積累,不必加重學生負擔,非要學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過程中,我建立了學生檔案,將學生每天背誦的情況及時記錄下來。對那些記憶能力較差、背誦起來確實有困難的學生,抽空單獨進行輔導,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為了激發學生的誦詩興趣,我還采取了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如詩文表演、古詩接力賽、給詩配畫、辦古詩專刊手抄報、配樂詩朗誦等。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大大激發了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學生誦讀古詩的熱情日漸高漲。我又開始給學生補充初中必背古詩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讓學生慢慢消化。
開展古詩誦讀活動幾個月來,學生不但積累了大量的故事,而且掌握了一定的背誦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熟讀成誦法。多讀,大聲讀,讀著讀著就會背誦了。這是背誦古詩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二是理解背誦法。先理解詩的大意,然后順著意思背。三是想象畫面法。邊讀邊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對這三種方法,學生還進行了比較,說第一種方法背得快,但不如后兩種方法記得牢。另外還有“加動作法”、“聽錄音法”、“邊寫邊記法”等。這些經驗都是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
問起他們背誦古詩的好處,歸納起來有:(1)可以增強記憶力;(2)能訓練口才;(3)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4)了解古時候的一些人和事;(5)培養想象能力;(6)提高審美情趣;(7)作文時可以用上一些佳句。其實,我覺得開展誦讀古詩詞活動的好處遠不止這些。前幾天,我想查個資料,問學生誰帶古詩書了,教室里如雨后春筍般一下子冒出四十多本書來,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絕妙唐詩》、《詩經》、《古詩大看臺》、《古詩文全集》、《新編千家詩》、《千家詩評釋》、《千古美文》、《初中雙色必背古詩文》、《古詩文導讀》……林林總總,近三十種,有個同學還買來了《毛主席詩詞》。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古詩詞誦讀活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優秀的古詩文,將會改善我們為人做事的質地,不斷加厚和刷新我們的人生底色,提高我們的文化品位,陶冶我們的道德情操。讓我們和學生一起,手把詩書,或高聲疾誦,或低聲微吟,讓書香校園成為我們的特色。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