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的新課改正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進行,全新的教材編排順序和全新的教育理念對于廣大的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新課改要求打造高效課堂,首先要求教師具有高效課堂的教師語言。
【關鍵詞】教師語言 高效課堂 準確性 趣味性 統一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7-0151-01
語言是人們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作為教師,教學語言是教師傳授給學生知識和技能的一個載體,尤其是課堂語言,更是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多年的教學生涯令我深刻認識到,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具備準確性和趣味性。
所謂準確性,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對數學概念,諸如定義、定理、公式等的闡述必須按照教材中的語言一字不差的準確表述,因為這些數學語言都是經過長期的實踐檢驗和專家的反復推敲確立的,具有高度的完整性和科學性,如“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公式|a|=a,(a>0)等,前者中的“有且只有”、“確定”,后者中的a>0,這些關鍵的詞句是概念中的精華,不可隨意變更和忽略。如有一個教師在講三角形的高時,把高說成是過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所作的一條垂線,這樣就容易誤導學生把垂線和垂線段混為一談,教材中這樣相近的概念很多,教師的課堂語言必須準確,使學生能精確辨析。(2)對于判斷性問題的課堂語言要遵循同一性原則。我聽了一位年輕教師的課,內容是北師大版的現行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章“一次函數”,教師與學生合作學習時,這位教師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正比例函數是不是一次函數?”,“是”,教師接著問“一次函數是不是正比例函數?”,學生剛想作答,教師又追問了一句“是不是”,幾位舉手的同學把手又放了下去,課堂沉默了。不難看出,教師的本意是讓學生辨析二者的關系,問題就出在這個“是不是”上,學生感到無所適從,說是吧,不對;說不是吧,而教材上明白寫著“一次函數y=kx+b(k≠0),特別的當b=0時,y叫x的正比例函數”,又不對,原因就是教師判斷性問題設問的語言違背了同一性,教材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如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關系等。(3)課堂上教師的啟發誘導性語言要有針對性,也就是要因材施教,要結合教材的編排體系,根據學生年齡段的心理特征,教學時采用不同的啟發誘導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對于剛從小學升入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新授課時,教師就要多從學生在小學已學過和已理解、掌握的知識入手,去設計啟發誘導性的語言和方法,也就是溫故而知新。例如講授函數一節時,可以從被乘數×乘數=積入手,被乘數一定,給乘數一個值,積就有一個值與它對應,這樣學生就易于接受和理解。(4)對學生評價性的語言要有鼓勵性和導向性。現行教材的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應采用鼓勵性語言,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評語應客觀公正,全面的描述學生的學習狀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更多地關注學生已掌握了什么,獲得了哪些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潛能,并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使評價的結果有利于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進一步發展。我聽過一位知名的教師的數學課,當學生回答問題完全正確時,他的評語是:“你回答得很好,希望你再接再厲,請坐下。”對那些回答問題不正確或者不完全正確的學生,他的評價是:“謝謝你的勇氣,希望你下次比這次回答的再好一點,請坐下。”“謝謝”和“請坐下”首先把學生與教師擺在了一個平等的地位,其次肯定了學生的優點—勇于回答問題,最后提出了學生學習的方向——再好一點,因而學生倍感親切和備受鼓勵,這個教師的課上地非常精彩,效果也就非常好。
再說趣味性,語言趣味性的功效就如同人們吃飯時加的味精一樣,使人感到香甜,愿吃和想吃。數學課堂不像語文課那樣,有故事、有情節、有詩歌、有散文、有歷史、有當今,精彩紛呈,學生興趣盎然,數學課只研究數字和圖形,因而大多顯得枯燥無味,無疑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課堂語言時有意添加一些趣味性的語言,重新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之所以受人追捧和贊賞,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易老師的語言風趣和幽默,人們愿聽想聽,聽起來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興趣是成功的基石,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善于捕捉學生的心理活動和表情的流露,不失時機的穿插一些趣味性的語言,以調動和延續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我在上中學時就遇到一位數學教師,講課很幽默和風趣,語言富有哲理,記得他講完一個定理或公式,布置過練習題后對我們說:“請同學們比葫蘆…”故意停頓一下,我們齊聲說:“畫瓢,”而老師卻說:“不,瓢都不畫,就比葫蘆畫葫蘆,”我們聽后大笑,笑后馬上獨立做起了作業。當時我的想法是,瓢都不叫畫,題一定簡單,我一定會做、能做,獨立做的意識陡然增強。現在想起,老師表面上只幽默地改動了俗語中的幾個字,其實凝聚了老師的一片苦心,這樣精心設計語言,一是打破俗語的習慣定勢,增加了趣味性,二是從心理上增強了學生自我學習的自信心,調動了學生我要學的積極性。
語言要做到準確性,教師就要對概念的實質和術語的含義有透徹的了解,準確地把握語言的表達和表述。語言要有趣味性,就要平時多聽、多看、多讀、多記,集大成于一身。總之,要打造高效課堂,教師就要在課堂語言上下工夫,就要使課堂語言具備準確性和趣味性,達到準確性與趣味性的完美統一。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