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世紀,我國學校體育的教學方法、內容手段、結構、目標等各方面將面臨新的挑戰。要改變傳統的單一、枯燥、競技型的體育教學方法,構建創新性的體育課堂教學,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關鍵詞】學生 身心健康 終生體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7-0155-01
從清朝政府的第一節體育課的開辦到今天體育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我國的學校體育已有百年的歷史,體育教育也隨著時代不同起著不同的作用。從建國初期的“富國強兵”到開放時期的“增強人民體質”、“發展競技體育”。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歷史的車輪跨入新的世紀,學校體育目標定位在“終身體育”新觀念上。如何改變傳統的單一、枯燥、被動型、重復型、競技型的體育教學方法,構建創新型的體育課堂教學方式呢?結合本人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拙見。
一 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根據2004年所獲得的部分在校生生理數據,結合該批學生的上體育課的素養和達標成績,我選擇了生理和體能指標相互均衡的初一和初二各兩個班互為參照進行研究。自2004年下半學期以來,我擔任了這兩個年級的體育課教學。通過學習和收集閱讀資料,針對初一年級的兩個班采用新課標的指導思想上課,注重發展其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對初二年級的體育課仍采用傳統的體育課授課方式。
1.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活動中來,成為體育課的主人,成為創造的主體
讓學生成為課的主人:第一,教師要努力學好新課改的理論,制定符合學生心理和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目標。第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起輔助作用。只有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打破教師直接給結論,學生進行單純的“聽——看——記——練”的方式。要形成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的過程。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奇思妙想,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教學。總之,體育教師在課堂上要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的角色,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動學習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享受體育的樂趣。例如:準備活動,在我上學的時候,大都是繞操場慢跑2~3圈,這樣不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時候學生是在被動地完成任務,效率不高。現在,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讓學生通過游戲完成準備活動。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也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學生是在愉悅的心情下完成的,體現享受體育、快樂體育的新理念。這里要注意的是不能為追求新課改目標去生搬硬套模式,其結果會適得其反。
2.體育課上在加強體質練習的同時,要加大心理品質的培養,為適應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做準備
在競技運動發展的今天,運動技術的差距愈來愈小,這時更加強調的是心理素質。著名的教育家戴爾#8226;卡耐基研究認為:“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要依賴人際關系、處世技巧。”要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首先,在教學中多應用啟發式引導,激發學生完成運動的渴望和勇氣;也可以讓學生自我暗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的情緒高漲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除了運用語言刺激外,還可以采用直觀與語言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養成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
3.培養學生體育能力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生活節奏加快,在繁忙而沉重的工作與學習之余,人們對運動的需求日益高漲,科學鍛煉已成為社會的新潮流,以學生終生受益為出發點,著眼學生的未來,奠定終身體育的基礎。學生體能的培養是體育教學目標之一,是現代教育思想的要求之一,也是體育教育發展的需要。體能是一個人的體育知識、技能、技術等因素的綜合能力。根據中學生年齡的特點,體能培養必須建立在教師鉆研教材的基礎上,使教學內容與方法符合目標。在教學手段上重點誘導,激發調控,在不斷的改革和革新中做到多樣化,生動活潑,富有情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感受喜悅,促使其能力的發展、形成,鞏固再發展。
二 結果分析
2004年12月,學校組織開展了全校性的體育活動——冬季越野長跑比賽。通過比賽,對兩個班級的參賽選手進行生理測試,并計算出部分的相關生理指標。對兩個班級的運動名次、運動員的情感投入、心理品質做了記錄。
結果表明:運用新的教學觀授課的班級與傳統授課的班級相比,存在著差異。從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兩個班級參加比賽的選手的生理相關指數基本均衡,而他們在運動過程所表達出來的精神狀態、心理品質和運動潛力相比,前者所表達出來的精神狀態比后者積極、肯定。經過調查,在比賽中,兩個班的運動員都出現了“極限”的現象:腿酸、呼吸困難、頭暈等不適的癥狀。前者在沒有外因的支持下憑借自己的意志克服困難,超越自己,完成生理上的轉變;后者從內心想堅持下去,最終還是放棄了,讓自己調整以后,重新再跑。運動成績和比賽后的感想,前者也大大超過后者,后者跑完以后相互指責,不歡而散。前者表現出不灰心,不計較,他們通過頑強的意志和團結拼搏的精神,并肩作戰取得了優良的成績。
實踐證明:在教師的指導下建立自主探求、創新型的學習方式和使用快樂的互動型學習方式,對于學生體育能力的提高是大有好處的。教學過程中要開放思維空間,激發創新的靈敏感覺,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發揮其自身的潛能提高自己的素質,適應新世紀對綜合人才素質的客觀需求。
參考文獻
[1]董翠香、蔣建森.體育教師如何走進新課程[J].中國學校體育,2002(5)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