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多媒體教學逐漸普及的大環境下,如何設計制作出一個好的課件,如何讓多媒體課件更好地成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以促進課堂教學,成為現代社會對教師的一個基本要求,文章根據筆者多年來的從教經驗,分析了課件設計制作的流程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多媒體 教學設計 課件制作 素材采集
【中圖分類號】G4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7-0157-02
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技術在學校的普及及教學改革的持續進行,越來越多的教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引用多媒體課件技術。課件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讓原本單一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讓一些難以用原有設備演示的抽象內容變得形象具體。但是,還有不少老師由于計算機知識的欠缺及對課件應用的片面理解,而不能設計出符合教學要求的課件;與此同時又出現了一些不符合教學實際、濫用課件的現象,這不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進行。本文就針對如何設計出一個適用的教學課件及如何適當使用提出了一些見解。
一 設計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全過程
1.多媒體技術的含義
多媒體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的時代特征,在此之前電腦基本只能用于運算和文字處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具備了處理語言文字、圖像、視頻、音頻的能力,這是一般意義上的多媒體計算機。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將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比如一個教師說,我上課要用多媒體,那么就是指要有具備上述功能的電腦,同時要有投影儀等工具。
2.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常用工具
上世紀末,國內外許多大型軟件公司相繼推出了一系列多媒體課件開發工具,大大簡化了多媒體產品的開發制作過程。借助這些工具,制作者可以簡單直觀地使用各種媒體信息、設計用戶界面等,從而擺脫繁瑣的底層設計工作,將注意力集中于課件的創意和設計。現在比較流行的Flash、Authorware、Director、Powerpoint、幾何畫板等軟件,略懂計算機知識的老師都可以很好地應用,并能制作出較好的課件。
3.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創作流程
(1)選取合適的多媒體教學內容。要設計創作出好的多媒體教學課件,首先要選擇一個適合用多媒體來表達的教學內容。現在有些老師逢課必用課件,但在課堂教學中,有很多內容只能靠文字來描述,不能用圖片、動畫、聲音等方式來描述,如文學作品中對人的心理活動的描寫或對某種意境的描寫,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如果對這樣的教學內容刻意用多媒體效果來表達,只會限制學生的想象和思維。因而,要想創作出一部好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的挑選,只有那些適合用動畫、聲音、圖片表達,且素材豐富的教學內容,才有可能創作成一部生動的多媒體教學藝術精品。
(2)素材準備。在多媒體創作中素材準備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多媒體課件中要用到很多素材,如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影像等,這些素材可以在網上下載,也可以自己動手制作。
第一,文字素材。文字素材是最基本的素材,文字素材的處理離不開文字的輸入和編輯。文字在計算機中的輸入方法有很多,除了最常用的鍵盤輸入以外,還可用語音輸入、掃描輸入等方法。另外,還可以利用文檔的復制、粘貼功能,各種文字素材可以非常方便地復制到多媒體課件中去。
第二,圖像素材。圖像素材的采集則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獲得:最常用的是利用掃描儀或數碼相機從外部采集圖像數據;另外對于普通的照片、圖像資料可以用掃描儀掃描到電腦里,再經過Photoshop等圖像軟件處理;從網絡上、素材光盤上也可以獲得許多常用的圖像等。
第三,聲音素材。課件中聲音素材的采集和制作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①利用網絡或一些課件光盤中提供的聲音文件。②通過Windows自身所帶的錄音機軟件采集語音生成wav文件。如制作課件中的解說語音就可采用這種方法。③使用專門的軟件抓取CD或VCD光盤中的音樂,生成聲源素材,再利用聲音編輯課件對聲源素材進行剪輯、合成,最終生成所需的聲音文件。
第四,視頻素材。視頻素材的采集方法很多。①從視頻文件里截取,這是獲取視頻信息的最直接且最簡單的途徑。如果需要VCD光碟中的一段視頻,利用超級解霸中的視頻截取功能,把它截取下來即可。②用視頻采集卡來采集錄像帶上的素材。這是一種比較復雜的視頻獲取方法,但可以得到個性化的視頻信息。③采用專門的屏幕錄像軟件,可以將屏幕的操作變化過程詳細的記錄下來,形成視頻文件,這種方法也是目前使用較多的視頻采集辦法,多應用于計算機相關的課件制作中。
(3)多媒體教學過程設計。有了好的多媒體課件創作素材,沒有好的教學過程設計,也創作不出好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因此,多媒體教學課件創作的一個最重要的步驟是進行教學過程設計,它類似于我們平常所寫的教案,只不過現在要把它放在多媒體的環境下去完成。
教學設計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體現,它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是由教師、學生和教材3個要素構成,在現代教學環境下,還要增加一個要素,就是多媒體的應用。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除了要熟悉傳統教學過程和方法外,還必須熟悉多媒體的應用方法。因此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過程設計,是將所選教學內容的所有素材,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實際,根據各種媒體的應用方法和環境,確定課件的具體表現方法和內容,直到每一屏幕的具體內容安排。
(4)測試及改進。課件完成以后,要進行反復的測試、試用,以便于發現并解決問題。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最終目的是在教學上應用,因此在創作的最后階段還要將課件進行打包,根據課件的大小和需要拷貝到U盤或制作成光盤,變成一個可以脫離創作環境使用的實用課件。在課堂上應用之后,要主動征求學生的意見,對學生反饋的意見要認真對待,力爭制作出對大多數學生適用的課件。
二 讓課件更好地輔助教學
1.適度使用
在教學中并非所有教學內容都需要多媒體課件,課件的使用要圍繞每一門課程的學科特點。多媒體課件的特點是能夠使教學內容由靜態變為動態,由抽象變得更為形象具體。而我們使用課件的目的是為了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老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是這堂課是否適合用課件,有哪些內容適合使用課件,應該選取那些常規方法無法演示或演示效果不好的內容,而不是逢課必用。一些簡單的、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內容可以不使用多媒體課件,一些使用實物、掛圖、模型可以講解清楚的內容,應盡量使用實物、掛圖、模型。例如一些公式性的內容只能多通過訓練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多媒體課件教學代替不了實際操作教學。又如在歷史教學中,媒體素材大多有演義的成分,而老師必須要把歷史的真相告訴學生,所以也不能過多地使用。只有對那些復雜抽象,看不見摸不著,很難講清楚的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形象、直觀、生動地展現給學生,這樣重點、難點才能突破,才能使學生在積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基礎上逐漸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2.實用簡便
課件的最終目的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如果一堂課上下來,學生只記住了花里胡哨的課件界面,而對本堂課的內容卻印象模糊,那么只能說明這堂課是失敗的,至少也說明在使用課件時采取了不適當的方法。那么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呢?
(1)設計的課件要盡量實用、簡便、靈活,便于操作,不能太繁復,要讓學生一看就一目了然,要盡量避免太多的層次。
(2)不要在課件中插入過多的視頻。如果你在課件中過多地注入多媒體元素,甚至一些不必要使用多媒體的地方也要用上圖片和聲音,勢必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沖淡學生對問題本身的關注,從而影響到教學的最終效果。
總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使用適當的多媒體課件,將多媒體教學與本學科教學有機地整合起來,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在制作和使用教學課件時,注意適度、實用的原則,以達到更好地輔助教學的目的,并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制作水平,來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解月光.多媒體技術應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魏建華. Authorware多媒體課件制作[M].北京: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