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是一個由此及彼的心理過程,解題時總是先細致觀察題目的題意和細微之處,充分挖掘隱蔽條件,然后深入分析因果關系,與此同時通過積極的聯想,找到已知和未知、新與舊、復雜與簡單的聯系,靈活運用一些問題的解法或結論去展開聯想,往往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例1,求證:1 = 0.9。
證明:設0.9 = x,則10x = 10 × 0.9 = 9.9 = 9 + x,解得x=1,∴1 = 0.9。
這是一道有趣的證明題,題目中是以x替換0.9,給了我們一個啟迪,使我們聯想到下一問題的解決。
例2,證明:< (a>0)。
分析:本題若按常規方法,從外向內逐個去根號,則勢必陷入死胡同,現根據題目特征,轉換思維方式,展開聯想,構造數列可使問題迎刃而解。
證明:令tn =,則可構造數列tn2=tn-1+a
(n≥2,n∈N)。
又∵tn-1<tn(n≥2,n∈N),∴tn2=tn-1+a<tn+a,∴tn2-tn-a<0。
又∵tn>0,∴ 。
例3,從和式 中必須除去哪些項,
才能使余下的項等于1。
解:由于除去的項及項數未知,所以不宜直接計算,將和式改成:
從變形中聯想到 (n∈N*),則本題可解出:
∴只須除去 、 。
例4,解不等式 。
解:原不等式可化為 ,由此我們
聯想到函數f(u)=u3+5u,則原不等式化為 ,
即 。
又∵f(u)是奇函數且為增函數,∴ >f (-x),
∴ 。
∴ ,∴x>-1。
例5,已知正數a,A,b,B,c,C滿足條件a+A=b+B=c+C=k。
求證:aA+bB+cC<k2。
證明:原條件可化為a-k+A=0,由此我們聯想到方程
ax2-kx+A=0有根為1,∴Δ=k2-4aA≥0,即aA≤ ,
同理bB≤ ,cC≤ ,∴aA+bB+cC< <k2。
例6,曲線l將正ΔABC分為等面積的兩部分(如圖1)。
求證:l≥ (其中l為曲線長,a為正ΔABC邊長)。
證明:題目乍一看,毫無頭緒,如補成圖2,則問題就能化為曲線l'=6l,將正六邊形分成等面積的兩部分,求證l'≥
,此時,曲線所圍成的面積為定值 ,
這時聯想到面積相等的圖形以圓的周長最小,所以曲線l'面積為最小時,則是以A為圓心的圓,設其半徑為R,則SA=πR2,
πR2= ,所以R= ,∴l'≥2πR=2π ,
又∵l'=6l,∴l≥ 。
上題的解法較為靈活,是通過聯想加上數形轉換而得出證明,所以解題時,思維一定要向外拓展,積極聯想,并在“靈”字上下工夫,這樣往往能得出簡捷的解題方法。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