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期,隨著多元文化時代的到來,在公民道德領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這給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為了解決新時期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本文著重探討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的對策,以提高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中小學 公民道德教育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8-0078-02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速發展,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以及多元文化時代的到來,新時期我國公民道德領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使中小學的公民道德教育面臨巨大的挑戰,為此,探討新時期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對策,關系到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的效果,也關系到我國公民道德素質的提升。
一 中小學校要重視公民道德教育
目前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各種道德相互激蕩,模糊了道德善惡界限和評價標準,造成了人們道德上的困惑與行為上的失范。一些學生缺乏社會公德、誠信意識淡薄、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等問題。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學校公民道德教育工作還不夠完善,存在不少薄弱的環節。中小學作為公民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必須高度重視學校的公民道德教育,把公民道德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二 構建合理的學校公民道德教育目標,豐富公民道德教育內容
1.科學設置學校公民道德教育目標
中小學要加強和提高公民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就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其認識特點,科學設置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切實可行的學校公民道德教育目標。
2.豐富學校公民道德教育內容
德育內容是德育目標的具體化。學校要不斷豐富公民道德教育內容,使公民道德教育內容具有時代性、現實性和針對性。中小學要重點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公民道德教育:(1)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2)“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3)網絡道德教育;(4)生態與環境道德教育;(5)知識道德教育;(6)協作精神教育。
三 拓寬學校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徑,創新、完善公民道德教育方法
1.拓寬學校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徑
中小學對學生開展系統的公民道德教育,除開設德育課程充分發揮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作用外,還應通過多種途徑把公民道德教育融入到整個學校教育和學生活動的各個環節中。例如,充分利用各學科的教學活動進行公民道德教育;通過重要節日、紀念日,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對學生開展公民道德教育;通過禮儀、禮節、禮貌活動引導學生增強道德觀念;通過各種社會實踐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不斷提高其道德修養的自覺性;開通學校網絡道德教育,是學校傳統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補充,也是德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還可以開辟網絡公民道德教育新途徑,突破學校公民道德教育的時空限制。
2.創新、完善公民道德教育方法
我國學校的公民道德教育注重用直接的方法,向學生傳授和灌輸有關道德觀念。通過直接、完整、系統的道德理論知識灌輸,為學生打下良好的道德認知基礎。但是,過多的灌輸和說教也有弊端,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導致了公民道德教育效果低下等問題。因此,我們要不斷創新、完善學校公民道德教育方法。
第一,由顯性教育向隱性結合轉變。公民道德教育要實現學生的思想轉化,就必須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搞好顯性教育的同時,重視隱性教育,潛移默化地將道德意識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之中。如,通過創建文明校園、文明班級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文明意識和行為;開展有關的社會公益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德等。
第二,由單向灌輸向雙向交流轉變。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要通過師生間的雙向交流,相互尊重、平等對待,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和樂于接受教育的積極性,自覺形成道德信念。
四 優化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環境,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公民道德教育網絡
1.優化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環境
環境在學校公民道德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小學要高度重視學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環境建設,要從社會、家庭、學校自身等方面來優化學校公民道德教育環境,充分發揮德育環境的對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的作用。
第一,社會環境是學生成長的大環境。社會的道德風尚必然會滲透到學生群體中,社會的道德要求對學生道德建設起導向作用。黨和政府必須采取切實措施,為學校公民道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首先,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廣大黨員干部要以身作則;其次,加強對新聞輿論媒體的管理和監督,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最后,加強法制建設,堅持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另外,有關部門制定各項政策要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正確的政策導向。
第二,學校環境是公民道德培養的重要外部環境。創造良好的學校環境是中小學開展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務。因此,學校環境建設應著重加強以下幾個方面:(1)優化校園文化環境;(2)優化校園人際關系;(3)培養優良的校風;(4)加強校規、校紀建設,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
第三,家庭環境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環境。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家庭環境在子女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作用,因此,優化家庭德育環境:首先,父母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為子女做好道德表率;其次,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處理好家庭內部的人際關系,形成良好的家風;再次,家長要樹立素質教育觀念,培養社會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最后,要有正確的德育教育方法。父母要傳與身教并重,做到知行統一,幫助子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2.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公民道德教育網絡
公民道德教育不是一個孤立的封閉過程,而是一項開放的系統工程,單靠學校之力是難以為繼的。我們必須注重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在公民道德教育過程中的作用,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公民道德教育網絡。學校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在公民道德教育中起帶頭作用,應該主動整合學校內外各種公民道德教育力量和資源,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的各自優勢,在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中形成合力,增強公民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