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把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作為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首要前提來認識,相信沒有教不好的老師,更沒有學不好的學生。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朱熹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可見學習興趣在傳授知識過程中的至關重要。作為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怎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總結這幾年來的教學工作,以及對學生做的調查,現談談本人的一點見解。
一 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讓學生獲得學習熱情
教學設計是實施教學的前提條件,也是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基礎。因此,在備課階段,我們要認真解讀課標、研究教材、分析學情,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合理安排時間和教學步驟,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如在教學“如何購物”這一單元,教師可以設計一場課本劇,把水果放在講臺上,把講臺假設成一個出售水果的柜臺,請學生扮演媽媽和女兒并去購物,從而開展對話。教學“打電話”這一單元內容時,教師也可帶兩個既有聲音又可撥號碼的電話玩具,創設打電話這一情境,讓學生相互用英語對話。從而讓學生始終保持強烈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要達到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我們應關注提高課堂效率,堅持認真備課,提倡集體備課,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與其他老師一起做,共同研究教學中的疑難問題,集思廣益,精益求精,想方設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贏得他們對英語學科的熱愛。
二 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學生已經有了求知欲,那就要在英語教學中,使學生對英語課堂感興趣。教師既是導演,又是演員。要注重針對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結構,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教學煥發出藝術的魅力。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再好的方法,經常用也會失去它的魅力。為了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興趣,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合理運用實物、圖片、掛圖、簡筆畫等多種方法,引發、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比如,在講“定語從句”的時候,如果一味地介紹相關的語法知識,學生一定會感覺枯燥無味,所以在簡單地介紹了一些知識之后,讓學生用定語從句描述他們班上其中的一個學生,讓其他人去猜,說的這個人是誰。學生馬上就有了積極性。比如有個學生描述:He is a boy who likes talking in class.同學們馬上就知道了他所描述的人,并且爭著要讀他們的句子。
三 讓學生應用英語,提高學習積極性
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交流。很多學生抱怨,學了英語沒有什么用或者根本就用不上,在我們這里根本就沒有外國人,怎么對話?但是我們不一定只能和外國人交流,我們自己也可以交流練習英語。鼓勵學生和同學用英語進行交談,或者設定English comer,固定一個時間在某個地點用英語交談。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下說英語。當然,如果條件允許,學生可以通過交外國網友進行交流,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學英語的意義。學生在體會到學有所用之后,就會想學更多的英語以應用,使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 突出互動、注重激勵,讓學生體悟合作樂趣
英語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語言這種交際工具進行交際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應突出師生、生生互動,注重激勵,讓學生以積極自愿的態度參與到教師設計的各式各樣的人際交往之中,在交往、交流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根據學生都有較強的求知欲和好勝心,競賽正是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它能給學生的學習生活注入新的活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教學單詞時,讓學生比一比,看誰讀得好、記得快;練習時,賽一賽,哪組同學練習得最棒;表演時,看一看,哪些同學表演可得獎;做游戲時,也可進行競賽。比如:字母游戲,包括默寫字母接力賽,猜字母頭飾找朋友、找鄰居等;數字游戲,包括快速口算搶答、玩撲克、打電話等;還有各種猜人、猜物、猜顏色等游戲。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無論在一個人的事業選擇還是在一堂課的導入中都體現出它的巨大魔力。興趣也可將心靈劃向知識的海洋,學習最好的動力莫過于學生對學科本身所產生的興趣,當學生對所學知識表現極大興趣時,就會高度集中,注意更好地去感知、記憶、思考和想象。正如教育學家斯賓塞說過:“教育要使兒童在歡樂中掌握知識,兒童欲望的正當滿足能導致兒童精神愉快。”我們在教學中,應積極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玩中取樂、在樂中長知識,讓學生在展示個性色彩的演奏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不斷提高英語質量,以達到我們最終的教學目的。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