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十分注重對學生的全面教育,在他制訂“六藝”教學內容中,就體現出美育與其他教育并重的教育思想,半個世紀以前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倡導學校、家庭、社會全面實施的“全民教育觀”,在教育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作為素質教育的思想基礎,同時也為在素質教育中提倡重視美育提供了理論依據。
美育作為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可以促進德、智、體、勞的全面發展,在提高人的素質方面有著其他學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以美輔德
半個世紀以前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認為,美育是一種具有“感化”功能的情感教育。通過審美教育,可以培養受教育者高尚的情操。審美教育的特點就在于它不是強迫的,而是通過審美活動,激發興趣、激勵情感,使受教育者愉快的接受教育,達到明是非、知善惡、辨美丑,從而培養自尊、自強、謙虛、誠實、勤勞、儉樸、正直、勇敢等優良品質。正如馬克思所說“讓美把丑與惡排擠出去”。
二 美以啟智
科學和藝術具有相通性和互補性,這一點在著名科學家身上體現出尤為明顯。達#8226;芬奇不僅是杰出的畫家,而且還是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力學家和工程師;愛因斯坦不僅是偉大的物理學家,而且擅長拉小提琴。美育是在熏陶和感化中培養人的審美直覺和想象力,引導人由認識走向創造,達到以美促智的作用。
從生理角度說,美育能開發人的大腦潛能。人的大腦左右兩半球是有分工的,具有互補性。大腦左半球支配著人的邏輯思維,大腦右半球則主要是形象思維,人們在科學研究中經常使用的是大腦左半球,而大腦右半球沒有充分利用起來。美育可以促進大腦兩半球的協調發展,訓練形象思維,豐富想象與創造,發展智力。
三 美能健體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工作、學習的基礎。美育則可以從身心兩方面來促進體育,達到以美促健的作用。
1.促進心理健康
在當今社會,競爭激勵,生活節奏快,許多人出現煩躁不安、緊張疲勞等心理現象,因此,保持心理健康尤為重要。美育可以起到解除緊張,陶冶性情的作用。如通過聽音樂,看舞蹈、練書畫等,可以調節人的心理狀態,保持情緒穩定。
2.促進生理健康
美育可使人產生愉快的心理感受,使人心情舒暢、肌肉放松、機能協調。如,欣賞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它所描繪的祖國山河的遼闊和壯美給人一種心情愉悅之感。
3.促進人的形體美和體育技巧的提高和完善
雕塑《大衛》、《維納斯》等都表現了健與美的高度完美、和諧、統一,給人以巨大的審美感染。通過美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健美的生理結構,使學生按美的規律來塑造形體,完善運動技巧,向著和諧、均衡、健美的方向發展。
四 以美促勞
勞動和美育有著天然的聯系。勞動創造美,勞動本身就是一種美,歷史上關于美術發生的理論中就明確指出美術起源于勞動。巍峨的長城、宏偉的故宮,壯觀的兵馬俑都是勞動創造美的體現。美育有著美化勞動的特殊功能,它可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使藝術與技術達到完善的結合。通過美育的手腦并用,可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態度,體驗勞動創造美,提高在實際生活和勞動中創造美的能力。
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從這個意義上看,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促進作用是巨大的,重視并充分發揮美育的作用,有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愛美、追求美、創造美的能力,塑造一個完美的自身,只有擁有健美的體魄、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發達的智慧才能全面發展高素質人才。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