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文本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邏輯性,在語文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豐富形象的感知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主動探究的意識,發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一 巧用多媒體教學豐富學生感知,激發其求知興趣
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時,注意力一定高度集中,記憶力明顯增強,思維敏捷,信息傳輸系統處于最佳導通狀態。多媒體教學集音像、動畫于一體,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可清晰地顯示出被觀察對象各個部分及其之間的聯系,為大腦提供各類感知材料,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從而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感悟內涵、領悟語文思想等。如教學《莫高窟》一課時,課文中雖配有插圖,但僅靠幾張插圖不足以感受莫高窟精妙絕倫的彩塑、豐富多彩的壁畫和彌足珍貴的藏經洞。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藝術魅力,結合上網找到的有關莫高窟的媒體資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多樣化的優勢,引導學生結合課文進行欣賞。其生動逼真的形象和視覺效果,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充分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積極性頓時被調動了起來,并使這種氛圍始終維持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僅使學生對莫高窟的全貌有了印象,而且對其中彩塑的大小和神態、壁畫的種類和色彩等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接著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分小組設計解說詞,輪流擔任導游,學生的熱情非常高,教學效果很好。
二 巧用多媒體教學探微入里,突破教學難點
在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因缺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感性材料而難以開展抽象思維活動,從而影響了對課堂教學難點的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運用多媒體教學能為學生展示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觀察空間,創設逼真的情景,讓學生憑借具體形象去感受和體驗抽象的事物,進而突破難點,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如教學《豐碑》一課,由于“風更狂、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這一節是全文的中心段,也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解決難點呢?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制作三幅連續的動感畫面:第一幅即書中原圖;第二幅是疊加風的聲音,疊加大雪的畫面,同時放大軍需處長在風雪中的形象,以體現“風更大了,更狂了,軍需處長被風雪覆蓋顯得更加高大”的內蘊;第三幅則是軍需處長的形象淡化,而后出現一座晶瑩的豐碑,并在豐碑上刻上軍需處長的名字。學生看著一幅幅生動直觀的畫面,聽著教師動情的朗讀,深刻領悟了教學內容,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 巧用多媒體教學凸現本質,發展學生思維
感知越具體,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促使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從而使我們建立巧用多媒體教學的概念,培養能力。多媒體教學的設計應以凸現對象的本質屬性、實現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為目的,最終著眼于發展學生的潛能、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如教學《美麗的西雙版納》一課時,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西雙版納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質樸醇厚的民俗風情后,學生都被西雙版納迷人的景色陶醉。教師趁機提問:“假如你是一名導游,你會如何向中外游客介紹?”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便置身于探索問題的情境中,思維異常活躍,導游詞異彩紛呈,有以介紹景觀為主的,有以穿插與景物有關的人文知識……這些獨特的見解正是創新意識的萌芽。
四 巧用多媒體教學調節學生情緒,集中注意力
人是有理智的,也是有情感的,學習既有理智的支配,也受情感的影響。人的心理作用既是有意識的,也是無意識的。教育教學工作應把每個學生看作一個整體,全面發揮個體的學習能力。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做到文字與形象相結合、聲情并茂,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有意識和無意識學習結合起來,既調節了學生的情緒,又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如在《最后一課》的教學中,可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師播放一些有關故事的影片在學習課文前放給學生看,讓學生對人物的形象和為人有個大概的了解,然后再在學生自學生字詞后觀看《最后一課》的畫面,學生為之感動,激發學生興趣從而進一步了解。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單調的文本變得富有情感,也使課堂氣氛隨內容而有序地變化,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五 巧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接受能力
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最直接、最現實的方法和途徑,然而,閱讀也是一個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閱讀量的積累,就沒有閱讀質的飛躍。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具有不可或缺的現實意義。由于每個人的知識技能、個性心理及生活規律的不同,讀書時間、讀書地點的選擇和安排也必然存在著差別。網絡就像一個萬能“魔術師”,開發豐富的語文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具體可感的語言材料,切實擴大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如在語文每個單元的教學中,圍繞單元主題,擴大學生閱讀量,使零散、片斷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便于學生理解掌握與延伸拓展,增大課堂容量,開拓學生的思路,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多媒體教學以其生動形象、音形兼備的特點吸引著學生,具有獨特的優勢。教師在使用中只有把握好讓多媒體服務于學生學習的需要,才能適時適當地巧妙地介入恰到好處,才能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