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于2005年5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報告中指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享受公平教育是每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因而,教育公平問題不僅成為一個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同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 縣域城鄉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現狀及原因
當前,縣域城鄉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貧困縣區社會經濟落后,生產力不發達,縣級財政完全是一個吃飯財政、補貼財政,而辦教育卻是一個投入大、產出周期長的一項社會事業,其投入往往不能滿足教育發展需要。
2.學校布點分散,辦學效益低
一般的來講,貧困縣大多自然環境較差,山大人稀,交通閉塞。嵐皋縣就是這樣一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常住人口154477人分散居住在1956平方千米土地上,每平方千米78.97人,2000年基本達到“兩基”目標時全縣仍有中小學233所,教學點多達150余所,校均人數只有107人,由于辦學規模小,教學點多為一人一校,兩到三級復式,課程設置一般只有語文數學,根本談不上全面發展素質教育。
3.基礎設施薄弱
鄉村學校辦學的硬件設備遠遠落后于城鎮學校,加之近年下撥國家轉移支付資金和相應教學設備按學校規模撥付,進一步拉大了城鄉基礎教育在硬件設施上的差距。
4.管理體制不順
盡管中共中央、國務院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分級負責、以縣為主”的教育工作管理體制,“新法”也進一步明確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但由于傳統管理體制的慣性作用,“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并沒有落到實處,教育行政部門不能依法行使教師交流調配、教育經費管理的職能。
二 縣域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督導
在今年全國優秀教師座談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要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溫家寶書記也曾強調:“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會公平。”教育督導工作者要結合現狀,依據“新法”開展教育督導工作,體現教育公平、公正原則,確保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1.強化督導職能,積極協助縣政府做好統籌工作,保證經費公平投入
“新法”第七條規定:“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第四十二條規定:“國家將義務教育經費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義務教育經費由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規定予以保障。”“新法”的這些規定對管理體制進行了確定,這種體制完成了“人民教育人民辦”到“義務教育政府辦”的根本轉變,為縣域城鄉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2.結合基礎教育發展情況,搞好中小學布局調整,辦好寄宿制學校,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隨著計劃生育國策的實施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鄉村學生日益減少,而城鎮學生日益增多。教育督導人員要了解城鄉適齡兒童、少年數量及分布情況,按照城市化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城鄉一體化總體方案,以“小學就近入學,初中相對集中,合理配置資源”為原則,認真規劃,向縣政府提出學校布局調整方案。同時,與教育行政部門協作,擴大城區辦學規模,發展民辦教育,使進城務工子女就能同城里學生一樣享受平等教育。
3.以人為本,“督政”、“督學”相結合,保證城鄉每一個學生都能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新法”第十三條規定:“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和督促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幫助解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困難,采取措施防止適齡兒童、少年輟學。”受教育者入學的公平是人生受教育起始的公平,入學權利和入學機會實現均衡發展是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第一位的工作。教育督導人員一方面要加強對鄉鎮政府和村委會(居委會)組織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工作的督促,要求建立包保責任制,保證服務區內每一個適齡兒童、少年都能入學。另一方面督促學校領導老師采取校長包校、班主任包班、教師包村組的形式,開展家訪,組織學生入學。同時督促學校教師加強師德修養,熱愛每一個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不對學生實施體罰或變相體罰,并向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不斷進行繼續教育,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4.督促教育行政部門合理配置縣域城鄉師資,保證城鄉間師資配備相對均衡
城鄉師資配備不均衡,使得城鄉適齡兒童、少年受教育過程不公平,因為師資原因,造成很多鄉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遠遠落后于城鎮。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育督導人員要督促教育行政部門在配備城鄉師資上體現均衡原則,從教師學歷結構上、學科結構上、年齡結構上綜合考慮。同時,采取相應手段促使城鄉師資力量均衡。
5.加強對辦學行為的督促,保證每一個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享受公正待遇
教育督導人員要保證學校的辦學方向,堅持不懈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指導學校教師走出“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誤區。依法堅決取締“依托名校辦民校”的“校中校”,取締學校辦的重點班,要求每一位教師注重師德修養,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6.依法督導,公正執法,實行問責制
“新法”較之舊的《義務教育法》有一個很大的進步就是實行了問責制。“新法”第七章專門用來規定法律責任,“新法”自始至終貫穿了基礎教育均衡發展觀念。教育督導人員依據新法開展縣域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督導工作,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反法律者一律依法追究相關責任,真正使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與社會的公平公正,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