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改革前的高考中,主要強調的是知識的識記、能力的考查;在新課程改革后的高考中,則更加注重考查學習的過程、探究問題的方法。而高考所要考查的各種能力最終要通過學生在答題過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試卷上。越是能力測試型的題目,對學生的審題要求、文字表達能力要求就越高,需要學生依據所學知識、概念、學科方法,通過知識的遷移、綜合與升華,用恰當的政治學科專業術語準確地加以闡述、分析、比較和評價。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重點強調了在學科教學中要大力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精神和探究學習的能力。學校和社會更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主動探究的精神與能力。教育部頒發的新的高中政治教學大綱指出:“高中政治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和運用學習政治和認識政治的基本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也強調,高中政治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多層次、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培養主動探究政治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探究政治問題的過程中善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實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教學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去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導致學生學習能力低下,不能感受到學習的趣味。而新課標的精神就是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開展探究性學習,在政治教師的指導下,聯系課堂學習內容,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形式,圍繞有針對性的學習問題,開展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促進學生增強問題意識,培養探究興趣,學會正確地收集、分析和處理政治材料,解決學習問題,形成對政治知識的深刻認識,逐步發展思維品質的多樣性學習政治課程的過程。為此高中政治教材中也專門增加了一個重要的版塊——探究活動。然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學校忽視了這一環節,新課程的理念僅僅停留在表面,或者知識流于形式,真正學習實施這一版塊的卻是少之又少,筆者通過研究認為政治新課程改革中若要處理好探究活動教學,首先應處理好以下幾個關鍵:
一 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的關系
在這個問題上,既要講繼承,又要講發展,對傳統教學手段不能一概否定。創新的關鍵不在表面,而在實質。當然,我們不能以此為“滿堂灌”辯護。這就要求一線政治教師有必要在傳統與創新的結合上下工夫,使自己的教學更趨完美。我們不能固守傳統教學方法,排斥先進教學手段,而應使二者有機結合,相得益彰。我們可以嘗試使用電話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充分發揮電話教學的作用:通過電化教學把探究活動層層引入,避免課堂氣氛過于沉悶,還可以為課堂注入一些新鮮空氣,啟疑、激疑、釋疑,讓教學過程式充滿思辨性、挑戰性、生動性。
二 內容與形式的關系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政治教學形式應該多樣,因課而異,因材而異,因人而異。變化多樣的教學形式往往能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形式活躍的課堂氛圍,給學生發揮聰明才智提供適宜的載體。在這方面,不少教師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與創造。有的把討論引入課堂,讓學生闡述觀點,說明道理,甚至圍繞一些史上尚有爭論的問題,把學生分為正、反兩方面,開展辯論。
三 課內與課外的關系
政治課堂教學對創新能力的培養總是具有一定局限性,因為還有一些矛盾客觀存在。如政治教材的相對穩定與熱點材料的大量涌現、信息劇增的矛盾,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的矛盾,所以政治教學不僅要注重課內,還要充分利用課外,只有課內外相結合,才能促進政治思維,有利于政治創新能力的發展。
中學教學界把創新思維意識訓練過多地放在課內,而輕視了課外這一重要的方式,這影響了學生創新思維的訓練和培養。由于課外這一方式在時間的掌握安排、具體的實踐操作等方面都表現出了靈活性強的特點,這里有很多形式可供利用,如學術專題講座。學術色彩濃厚是舉辦專題講座這一形式的主要特點,考慮到這一點,教師在舉辦專題講座時應注意三個問題:(1)精心安排,全面搜集各界近年來的研究新成果,并加以篩選、分類、匯總,使之有條理而不紊亂;(2)專題講座圍繞一個研究中心為宜,而且選題宜小不宜大;(3)專題講座的內容最好與新課程的進度同步。其目的在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擺脫中學政治教材的“一家之言”的束縛。又如撰寫小論文。長期以來,政治教師給學生課外布置的作業往往是以應試為目的的試卷作業。其實在學業相對輕松的高一或高二年級,根據所學的內容,教師可以指定題目,或讓學生自擬題目,要求學生在學期內寫小論文(字數可在1500左右),選取較好的去參加比賽,從而增強學生的信心。因此,課堂外豐富的空間資源為創新思維精神的培養開辟了廣闊的天地。
“探究活動”教學是倡導一種把已獲得的知識成果作為發展的起點,從知識傳遞中找到不僅是已有的結論,更主要的是聯系尚未解決的問題。要教會學生善于捕捉信息,及時處理信息,同時也要求教師對學生因熱點問題而產生的種種疑惑進行輔導,倡導學生把已取得的信息作為發展的起點,在探索中自己解決問題。學生的知識面越廣,越具有綜合性、滲透性,其創造力就越強。我們中學政治教師承擔著重要的使命,21世紀建設人才的價值取向、人文素養、知識構成和能力素質緊緊相連。我們應在研究和實踐政治教學中正確處理好“探究活動”教學的途徑和方法,開拓出中學政治教學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