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面臨著許多困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態度不夠認真。據筆者對本校1300多名初中一、二、三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對歷史學習感興趣并認真主動學習的人僅占10%左右;為了應付考試不得不學的人占42%左右;偶爾學習的人占35%左右;完全不學的人占13%左右。從某縣中考成績看,近十年會考的總分值是60分,每年的會考成績都在30分左右,最低一年的成績是25分。從歷史學科的地位來看,學生、家長甚至老師和學校領導把歷史看成是“豆芽科”和正科之間的學科。從教學改革方面看,歷史學科的教改努力明顯落后于其他學科……凡此種種說明初中歷史教學特別是農村初中的歷史教學已經面臨困境。筆者認為分析其原因,對于改變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發揮歷史教學應有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筆者通過觀察研究認為,造成初中教學困境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思想觀念的滯后是影響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原因
1.歷史無用論思想嚴重
許多人對歷史在培養人方面的作用認識膚淺,認為歷史就是讓人記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掌握一些歷史知識,歷史教學就只是教會學生一些回答歷史的方法而已,他們不能理解歷史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在培養人的全面發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也不理解列寧所說的“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的含義;更不能理解“以史為鏡”的含義即歷史經驗在解決現實問題的作用。當今時代是以經濟為中心的時代,是以金錢作為價值標準的時代,許多人認為,歷史知識不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也不能培養學生求生掙錢的技能和本領,并且會考成績只占60分,與數、語、外等學科相比差距很大,因此,許多人認為學習歷史沒有多大用處,這種觀念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歷史的態度,也影響到行政管理部門特別是學校管理者及教師對歷史教學的態度。
2.許多人存在學歷史非常容易的觀點
他們認為只要認識字就能學歷史甚至教好歷史;學歷史不外乎就是死記硬背一些事件、原因、意義等,更何況當今信息時代人們可以通過多種媒介如電影、電視、電腦、課外書籍等獲取歷史知識,誠然通過這些渠道可以學好歷史,但是他們沒有認識到通過歷史教學來學歷史的基礎作用,這種基礎作用體現在歷史學習方法的獲取,歷史思維能力的訓練,歷史價值觀的培養和歷史知識的系統性等,這是通過其他渠道不能比擬和取代的,正因為有了學歷史非常容易的觀點,所以學生上課不認真聽,不認真思考,甚至有的老師也教學生“熱炒熱賣”的方法,而用不著平時去花時間和精力,從而使歷史教學流于形式。
二 教學內容的抽象性,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落后是歷史教學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1.從教材的內容看
過分強調政權的更替和政治制度的變化,并在表述語言上顯得過于抽象,而且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史、人物史內容較少。以川教版歷史為例,中國從古代到現代史內容的重點是政權的更替和制度變化,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兩宋、元明清、民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在表述制度和措施時語言過于抽象,如世襲制、分封制、土地私有、中央集權制、尊儒術興太學、科舉制、專制等,這些概念對于初中學生特別是農村初中學生來說學習有些吃力,因為不適合他們的知識能力基礎和生理心理特點,同時地方教材因沒有列入考試范圍而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歷史在人們心中顯得非常遙遠。
2.從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看
初中歷史教師特別是農村初中歷史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是以“講”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很少采用合作探究的現代教學方式。從教學方法上,主要采用講述、講解,很少采用直觀教具演示法、圖示法。有的專業素質較高、語言功底較深、態度比較認真的教師會“一講”到底,有時會旁征博引講一些故事,佐證一些資料,使課堂顯得有些生氣,學生獲益較多。而有些專業素養較差、工作態度不認真的教師就是“勾”重、難點。這種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對基本知識的掌握,但把學生當成了裝知識的容器,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自然不能達到歷史教學的三維目標。而合作探究的現代教學方式及現代教學方法、如:講故事、資料研習法、問題探究法、歷史調查與訪談考案、歷史劇等基本沒采用,因此學生對歷史學習感到枯燥、無味和厭倦。
三 初中歷史教學面臨的客觀條件制約著歷史教學的發展
1.從教師隊伍看
據調查,初中歷史教師特別是農村初中歷史教師50%左右不是學歷史專業的,因此,在專業素養上有些欠缺。由于歷史在學科中地位較低,評優晉級經常處于劣勢,這影響著歷史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進取心。
2.從物質和時間條件看
歷史教學中采用現代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必須具備一定的物質和時間條件,以及教師自主安排教學的權利,如資料研習法、歷史調查、訪談考察、歷史劇的編排就需要經濟和時間來支撐,而在現實學校教學中這是受到很大限制和約束的,如時間不能任意調整、安全責任的承擔、資料的提供、資金的來源等,這就嚴重制約了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改變。
總之,由于以上三個原因造成了初中歷史教學特別是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的困境,怎么辦呢?筆者認為應從兩個方面入手:(1)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并采取科學合理的制度,以調動歷史教師的激情和積極性;(2)改變教學方式和方法,并為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提供必要的物質和時間保障。只有做到了這兩點,才能達到歷史教學的三維目標,才能改變人們對歷史的不良看法和觀念,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主動性,使歷史教學走出困境。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