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推進,小組合作學習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嚴重制約了合作實效,本文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提出了優化合作策略,提高合作實效的措施。
【關鍵詞】小組合作 策略 實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8-0136-02
《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指出:“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貫徹這一理念,思想政治課教材從內容到形式都有了全新的改變,課程結構的編排增加了“合作與探究”部分,這種新的變化要求政治教師從傳統的教法中走出來,學生從傳統的學法中走出來,努力探索和實踐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由于其特有的優越性日益受到教師的重視。然而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經常出現課堂過度開放、合作流于形式、評價濫用失真、手段成為束縛等誤區,沒有真正體現合作學習的效果。那么,在思想政治課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優化小組合作的策略,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呢?
一 影響思想政治課小組合作學習實效的因素
1.準備不充分,小組合作的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充分的準備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然而在我們的政治課教學中,由于課前準備不充分,學情調查不到位,使小組合作的組織機制和知識載體沒有有效建立,從而影響小組合作的開展和實效。
2.組織不恰當,小組合作的效能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有的教師時機把握不當,沒有處理好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關系,在學生沒有進行有效自主學習的前提下就盲目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不知所云;有的教師在組織交流展示時缺乏有效調控,導致有的小組兩三個人同時搶著發言;有的小組始終只有一兩個人發言,其他人一言不發;有的小組互相推辭,誰也不發言;有的小組借此機會閑聊或者做其他事情等。上述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小組合作效能的發揮。
3.評價不科學,學生參與合作的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評價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環節,評價運用是否得當直接決定了學習的效果。然而,教師對小組的評價往往是重形式輕內容,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深刻;重結果輕過程,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沒有得到有效養成;重個體輕整體,導致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應如何優化小組合作策略,提高小組合作的實效呢?
二 優化小組合作,提高合作實效的策略
1.優化合作載體,為提高合作實效提供可靠保障
第一,優化課前分組策略為合作學習提供組織保障。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機密項鏈的學科,經常會對社會熱點進行小組合作和交流。而一般情況下由于性別、地域和生活環境的差異,男生比女生、城市學生比農村學生、走讀生比寄宿生更加關注時政和社會熱點。因此,思想政治課對學習小組的要求既要考慮其共性,更要考慮其特殊性,教師在分組時要充分考慮男生與女生、城市學生與農村學生、走讀生與寄宿生的科學搭配,為小組合作的有效開展提供組織保障。
第二,強化課前預設,選準合作點,為合作學習提供知識保障。在我們的教學中不是所有的知識都需要進行合作學習,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強化課前預習,進行精心的設計,選準合作點。合作學習的“問題”,可以是對教學重點、難點設計的探究性、發散性、矛盾性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在質疑問難中主動提出的問題,只有那些學生自主學習無法解決,或必須依靠集體力量才能完成的問題,才是合作學習的興奮點,才能真正調動學生合作的興趣,如果將學生一看就懂的知識讓他們進行合作學習必然影響其積極性。
2.優化合作流程,為提高合作實效提供有效指導
第一,強化目標引導。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目標為導向的教學活動,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思想政治理論開展合作學習的第一步。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選準合作點,使學生有明確的合作目標和任務,運用目標引導學生有效開展合作學習。
第二,深入指導。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涉及面廣,為了使學生在親自動手過程中能獲得真切的體驗和經驗,往往需要學生搜集資料,因此,教師課前要深入指導學生學會搜集整理資料。在合作過程中要深入指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以避免小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從眾;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踴躍發言和認真傾聽的習慣;培養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則習慣,避免不必要的議論和爭吵。
再次要優化交流展示的方式。在課堂實踐中,交流展示的方式一般是由小組推薦成員進行口頭匯報或在黑板上展示,各個小組為在評比中獲得更好的成績,往往推薦組內最優秀的學生進行展示,出現優等生、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包打”天下,其他學生成了看客的現象。因此要優化交流展示的方式,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負責承擔一部分任務,并且要求每個成員都要提交結果,或在討論時都要準備發言,保證各組成員在合作學習時都能動起來,真正進行學習信息的吸取、交流,并相互補充,實現“1+1>2”的良好學習效果。
3.優化評價方式,為提高合作實效提供不竭動力
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發展性評價,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途徑。思想政治學科自身的特點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與時俱進,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第一,做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思想政治課的內容特別是經濟學和哲學的原理,學生不僅要懂得其概念,而且要深刻把握其本質,教師對學生的展示除了在形式上進行鼓勵外,更要針對學生敘說的內容適時“追問”,從而把問題的探究引向深入,只有這樣,才能使小組合作從生動走向深刻。
第二,做到過程與結果的統一。教師進行評價既要對合作的結果給予全面的評價,還要對學生的合作過程和探究過程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行為表現、積極性、參與度以及學生在活動中情感、態度、能力的生成變化。
第三,做到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的統一。在合作學習中離不開教師的評價,同時要給學生提供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的空間,引導學生參與評價,讓學生彼此交流議論,以推動學習的深入。在這樣一種和諧民主的氛圍里,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教師不再擁有評價的“專利”,學生成為了課堂真正的主人、學習的主體。課堂氣氛被激活,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自主合作學習,主動獲取知識,學生參與合作的熱情和積極性才能源源不斷地迸發,從而成為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不竭動力之源。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