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給學生傳授知識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途徑,掌握課堂提問的藝術性是教師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創設對學生提問方式的技巧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那么,教師在課堂中如何創設提問的技巧呢?本文就此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創設 提問技巧 數學課堂 因材提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8-0163-01
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有機結合的雙向互動活動過程,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少了任何一方的配合,就無法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在課堂上教師只要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就會在課堂內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課堂就會充滿愉悅的氛圍,教師與學生就會相互合作,有呼有應,但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主要由教師來引導,教師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提問,而提問又要講究技巧和方法,一名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可以看他在課堂過程中能否充分發揮提問的技能,提問不僅僅是簡單的教師提問學生答,而是一門藝術,方法多樣、形式靈活,又不易把握,在課堂內一旦運用恰當、適合,這節課就會變的既精彩又吸引人,因此教師要上好每一節課,首先必須更新教學藝術性,掌握課堂提問技巧的創設。
一 要求全體學生回答的問題—教師提問時要創設學生所要回答的問題不能過難,答案不宜太長
教師講解新課之前所要進行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復習提問前面所學知識,這樣有助于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節課的內容上,學生就能集中思想,把思維放在教師所提的問題上,學生既能重視這節課,也能重視這節課所要進行的活動,要求全體學生所要回答的問題檢驗面廣,可以了解或發現全班中有多少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前面所學過的知識,還沒有趕上“大部隊”,從而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因材施教,從中做到對知識掌握不牢固而回答速度較慢的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也可以個別引導,讓這些學生可以趁此機會加以鞏固,因此教師要求全體學生回答問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所要提的問題難度不能太大,因為各個學生所掌握的知識程度各有不同,各自的表達能力有所差異,如果提出的問題過難學生回答不出來,就容易造成冷場,這樣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教學效果。(2)所提問題的答案不宜太長,應該是簡單明了。例如:在講授“平行線的判定定理”這節內容之前提問:“前面我們學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語音剛落,學生們便異口同聲回答:“是180度”,緊接著提問:“昨天學習的判定定理的內容是什么?”,學生們又順口回答:“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而且回答的聲音既整齊又情緒高漲,這樣為使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學好本節課的知識充滿了信心,因而整個雙向活動中自然會順利進行,這節課的教學效果比較明顯,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非常好,是一節比較成功的教學課堂。
二 要求個體學生回答的問題—教師應選擇不同層次的問題,因材提問
教師教學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人與人之間在智慧上、知識層次上、學習方法上等方面存有一定差異,又由于環境、心情的影響,同一個人也會在不同的時刻有不同的表現,因此要求教師在上課時一定要全面考慮到影響學生學習的各種因素,對于基礎比較薄弱、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提問題時要盡量采用學生能回答出來的問題進行提問,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成績相對較低的同學一般心理負擔較重,對學習產生恐懼,怕其他同學笑話,怕同學或任課老師瞧不起,所以在課堂上很少主動舉手發言,所以教師要利用上課機會,多給這些學生創造條件,幫助他們把自身的優勢發揮出來,提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用期待的眼光和相信能回答出來的胸懷鼓勵他們,回答正確后給予及時的表揚,激勵他們以后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會消除對學習的恐懼和心理負擔,他們會慢慢變得自信起來,其他同學也會改變對他們的看法,老師也會更加相信他們的學習成績會提高。教師對學習成績較好,又有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的學生進行提問時必須增加一定的難度,如果過于簡單,有的學生會產生驕傲情緒,這樣反而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質量,只有對這些學生增加問題的難度,他們才會意識到知識的海洋是無限寬廣的,自己現在取得的這點成績算不了什么,今后還要繼續努力學習,總之對于個體學生的提問要謹慎,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不同層次的問題,要因材提問,這樣有利于教師挖掘學生自身內部的“閃光點”,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于提高全體學生的整體素質。
總之,教師在課堂內創設不同的提問方式或技巧,對整個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上好每一節課必須要掌握和懂得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提問的藝術,認真揣摩其中的科學奧秘,把這種提問的藝術和科學的奧秘靈活有效地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為自己的課堂增添一份活力和精彩,為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奠定基礎。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