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性格特征是非智力因素結構中的核心成分,對智力的發展和全面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體育教學的自身特點決定了它在素質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應充分發揮其優勢,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培養優良性格,促進素質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素質教育 體育教學 性格培養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2-0058-02
教育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人的發展問題。人生的過程,其實質是個體與社會、理想與現實不斷相互作用與影響的過程,隨時都會遇到坎坷與磨難,能否直面人生,往往不是人的智力因素而決定的,而是取決于人的完善的人格力量,而非智力因素是人格完善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是素質教育的心理學基礎。體育教學實踐也使人們認識到優良的非智力因素在開發智力和學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 非智力因素中的性格因素
在素質教育中,通常所指的非智力因素是那些不直接參與智力活動,但能在智力活動中具有動力和調節效能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氣質、性格等。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的智力活動中,非智力因素雖然分別獨立地發揮著作用,但是性格是非智力因素結構中的核心成分,它決定著個體活動的方向和性質。
所謂性格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它體現在個體對待現實的穩固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方式之中,對人的智力發展起著影響和制約作用。良好的性格特征對智力的發展和智力活動的進行具有促進作用,對智力方面的缺陷具有補償作用。相反,不良的性格特征會阻礙智力的發展。同時,性格教育也是道德教育的基礎和落腳點。首先,一個人只有具備了最基本的優良性格特征,才可以在此基礎上,成為一個具有較高覺悟和思想的人。其次,道德教育的內容如果不落實為受教育者的穩定而正確的態度和行為方式,那么,這種道德教育就是失敗的教育。因此,素質教育應從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特征著手,讓學生掌握對待外界事物的正確態度和行為方式,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生動具體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
二 體育教學對優良性格形成的獨特作用
體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教學形式,在培養學生優良性格特征方面,起著其他教育形式難以企及的作用。
第一,體育教學是開放式的教學形式,打破了傳統的、固定的、封閉的教學模式,學生在一個廣闊的領域里盡情遨游、運動,因而平時被意識控制和掩蓋著的心理活動、意志品質、性格特征也可以充分地展示出來,又可以在各項活動中得到充分發展,也為教師的因材施教提供了參考。
第二,體育教學中打破了師生雙邊交流的模式,學生有著廣泛的人際關系,豐富多彩的交往及角色,為培養學生優良的性格特征,提供了豐富的土壤。
第三,體育活動內容的多樣化,適合于不同性格學生的發展需要,各個項目除了需要對某些共同的心理品質保證外,不同項目又需要不同的心理品質,并有加強的作用,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以上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特點,決定了其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應充分其發揮自身優勢,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優良性格特征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完善。
三 體育教學培養良好性格的原則和途徑
1.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體育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體育教材有一定的思想性,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性,如清華大學就提出了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提議。另外,啟發學生經常地、主動地從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的角度分析自己的思想、言行以及所從事的各項體育活動,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師還應努力把良好的社會規范,體育項目所反映的價值觀,結合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通過生動的教育形式傳授給學生。
2.結合不同項目,進行學生性格培養
體育活動具有豐富多彩,無論是游戲,還是競賽,都可結合進行教育的特點。例如,長跑側重于堅毅與恒心;球類項目側重于自信果斷,勇于拼搏;游戲側重于機智靈活等。由于不同項目對參與者的性格特征要求不同,也為不同性格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一般要達到以下幾個目的:(1)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完成該活動的意義和重要性。(2)讓學生了解某種性格特征對順利完成活動的必要性。(3)通過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態度,掌握適當的行為方式,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
3.教給學生自我教育的方法
培養性格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這是教育的內化和深化,也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教師要教育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與反省。能客觀地、全面地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善于發現自身的長處,勇于承認和正視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另外,還要在正確地自我認識和評價的基礎上,學會自我調節,發揮自身優勢,并勇于改正缺點和錯誤。具體到體育教學,教育學生遵守課堂常規,遵守競賽規則,學會自律。同時,要正視比賽成績與結果,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境,在努力提高身體素質和技戰術水平的同時,完成性格的自我教育。
4.加強心理品質方面的教育
心理品質雖然是相對獨立地發揮著作用,但也是相互影響與補充的。通過智力培養(特別是創造力),可以發展學生認識方面的性格特征,通過培養性格以外的非智力因素,可發展學生的情緒、意志以及態度方面的性格特征。在體育教學中,適時講解有關的心理學基礎知識,讓學生初步掌握一定的心理學規律和心理自我調節的方法,對有心理障礙或學習有障礙的學生,要進行專門的學習指導,帶領全體學生共同努力,以促進優良性格特征的發展與完善。
四 結論與建議
隨著體育教學實踐的發展,體育教師應從實際出發,根據教學的任務、內容、學生特點等情況,有針對性地、創造性地運用性格培養的規律和原則,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在教學的各環節,努力為學生優良性格特征的培養與完善,創造更廣闊的空間,使學生成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身心全面發展的祖國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金欽昌.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吳志超.現代教學論與體育教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
[3]劉清黎.體育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陰國恩.非智力因素及其培養[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