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更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要用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怎樣學”,使學生具備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閱讀。常見的閱讀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 略讀
通過整體粗讀,領略內容大意,幫助理解,為細讀作準備。尋找主題句,獲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題。一篇文章通常是圍繞一個中心展開的。在進行閱讀課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找出主題句,抓住中心,使學生理解主題句與文章的具體事實細節關系,沒有主題句的段落就引導學生依靠段落中的銜接、句字關系來分析、推斷和概括段落大意,從而達到整體理解的目的,獲得文章表達的正確信息。
二 跳讀
尋找到所需信息,如年代、數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關鍵詞,利用語法過渡詞、語氣轉折詞及時態等,抓住文章脈絡。
三 細讀
分段細讀,注意細節,注意語言結構,處理語言點,抓住主要事實,關鍵信息,揭示文章結構的內在聯系,幫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段落之間存在著內在的緊密聯系,所以要弄清文章結構上的問題,對于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推讀則未直接寫明的含義、因果關系以及詞義猜測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新單詞、表達法或語法。引導學生學會根據上下文進行猜測,這樣既提高了閱讀速度,又形成了一種能力,這也是英語閱讀的關鍵所在。培養學生猜詞的能力是我們在外語教學中十分重要而有意義的一環。但若遇到了關鍵詞句且影響對文章的理解,則要提倡學生使用手中的工具書,自行查閱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四 概讀
要求學生從每篇標題,到各個部分都進行概讀,以歸納要點,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圖、觀點、態度,這樣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讀還有助于學生把握上下文之間的意義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因學生特點實施教學。學生的發展狀況受先天遺傳和后天環境、教育的影響,在學習英語知識、培養技能和能力的認知過程中存在著認知上的個別差異。認知差異既體現在認識能力方面,也體現在認知風格上,學生的發展施教能使全體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為全面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提供重要保證。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排除心理障礙,樹立信心,提高學習興趣,改進學習方法。同時,在教學中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組織好課內外各種活動和指導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為他們選材、解疑,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培養自學能力,從而保持高昂的學習積極性。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介紹閱讀內容和文化背景,精心設計各類問題,加深理解。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預測,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在閱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喚起想象與抽象思維并更好地協同活動,語言知識的講解要適度,操練要結合語境,使文章內容更有生動、更有現實感,這樣就能提高閱讀效果。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與學習的關系應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獨立學習、實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和潛能,才能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學生作為主體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在參與中得到訓練和發展。在課堂上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協調活動,在活動中理解課文的新知識點。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個性特點等,由教師引導進行多元化活動,使學生學會基礎知識,達到教學目標,為英語交際打下基礎。以交際為中心進行多樣化活動。如看圖說話、情景交談、角色表演等,為學生創造交際實踐的情景,鼓勵學生大膽用英語交際,使講臺變成舞臺,在真實的語境中達到運用英語的目的,從而提高英語水平。
教師必須充分調動自己情緒的感染力,給知識、信息附加感情色彩,使課堂具有健康、融洽、充滿溫暖的心理和責任感的氛圍。其實,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交流不僅僅是知識的交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傳遞著一定的情感。因此,課堂上要提倡師生平等。教師不能居高臨下,搞“一言堂”,更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要盡量做到讓學生有親切感、享受感,使課堂氣氛輕松、和諧、愉快,達到情感交融,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的具體特點,精心設計展望式問題,以啟發學生的聯想思維。所謂聯想思維,即是由一種事物想到另一種事物的思維過程。教師要善于以問題的載體,以聯想思維訓練為主線來組織教學。要善于設疑,圍繞教材內容的中心問題巧妙地進行教學過程設計。通過引疑、激疑、質疑,引導學生從觀察、猜想中提出問題,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系,參與到產生結論的過程中去,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使學生自身產生一種對學習的需要,一種強烈的求知欲,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讓學生自主地學習,重視師生之間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創設一種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的輕松課堂環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并借助教育機制和教育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根據課文內容設計的情景中,運用所學的語言和知識展開交際活動,組織比賽、猜謎、游戲等活動,培養口頭交際能力。運用電化教學和情景教學意境誘發興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重視學習能力的培養,增強成功體驗,幫助學生及時總結經驗,對于他們的進步要及時表揚,開發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增加學生對自身價值和能力的認識,實現其最大程度的滿足感,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更大的學習興趣,形成良性循環。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