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思想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的教與學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的過程。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教學。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即通過調節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加強師生情感、智力、思維、認知之間的互動,最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那么,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應該如何運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呢?本人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論述。
一 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師生互動的目標
不能把互動僅停留在形式上,而要激發學生深層次的思維和觸及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在進行“互動式”教學的過程中,要以目標為導向,發揮目標的導向功能。教學設計中教學情境的創設、話題的選擇、活動的安排都要具體體現思想品德課程的目標。
具體方法為:(1)課前備好學生,了解學習新內容的難點、興趣點,做好學習準備和鋪墊。(2)及時提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定向學習,讓學生一開始就明白本節課的主題和任務。(3)在教學中圍繞目標實現互動,從情境入手,通過學生思考、質疑、討論等環節達到目標要求。(4)課后可進行目標檢測,并交流總結學生的學習狀況。
二 思想品德課師生互動的內容
師生互動的內容要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師生互動中出現的學生對教師的提問或活動要求置若罔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對學生了解不夠所造成的。在師生互動中要強調聯系生活實際。《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傳統的班級授課不能滿足這種開放性的要求,解決此問題的辦法就是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去想象和參與。通過創設情境,教師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真正實現師生互動。
三 思想品德課師生互動的核心
互動教學的核心是探究討論。課堂上教師圍繞三維目標,結合教學內容,通過學生代表發言、課堂討論、問題探究等形式,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學習個體與環境的互動。例如:在“如何與父母進行溝通”的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與父親發生爭吵后如何化解?”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說:“等爸爸氣消了再跟他談”,有的說:“請媽媽幫忙”,有的說:“在爸爸書桌上留張紙條,寫上自己的真實想法。”教師可以請同學們評價哪種辦法最好,同學們會認為最后一種辦法好,既避免了正面沖突,又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能夠與父母進行有效溝通。課堂上因為有了互動,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氣氛熱烈,高潮迭起,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 思想品德課師生互動的具體方法
如何構建符合思想品德課程特點的師生互動方式呢?在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創設情境,激發互動
無論是師生互動還是生生互動都需要在一定教學情境中展開。《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開放的、建立在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基礎之上的課程。思想品德是生活的需要,它源于生活又以生活為歸宿。從這個意義上講,思想品德課原本就是一個被師生共同擁有的生活世界,體現著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創設情境可以是一個感人的故事、一首動人的歌曲、一個生活中的細節等,都可以作為教學情境來使用。
如在教學“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讓學生表演一個小品:家境較好的中學生小華花錢大手大腳,父親對其進行批評教育,說自己小時候日子艱難,從不亂花一分錢,希望小華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此小華不以為然,認為現在條件好了,不需要節衣縮食,就該能掙能花。小品表演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對此展開討論。通過這樣的情境能夠激發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此時,問題、文本、研究課題成了客體,教師、學生成了主體。教師提出的問題、給出的文本和研究課題一定要能引發互動交流,并且要根據教學目標確立需要互動合作探究學習的內容。在活動設計中,教師是總設計師,又是導演,要對互動進行精心設計,從學生分析、目標設置、分組策略、教學過程設計、評價都要進行通盤考慮。注意給予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合理分組合作探究學習。教師課堂上的每一次互動都需要教師精心預設,并能發揮自己的課堂調控能力,讓互動更加深入,以此達到教學目標。
3.師生互動還需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
課堂教學從本質上講是預設和生成的矛盾統一體。教師需要備課,需要預設教學效果,但當預設與生成不能統一時,如何運用教育機智來處理“意外”,從教育效果出發,達到教學目的。也就是說,師生互動的生成機制要求教師不能完全照搬預設的教案和課件,而應該隨著師生互動的情景、問題的展開、疑點的暴露,而隨機應變地進行。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連續、流動的教學過程,而非靜止、孤立和凝滯的。教師不可能預見所有學生的問題,此時就應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提升。教師決不能對學生類似的“獨到見解”不聞不問,一味照搬教案,拿毫無生命的教案去套活生生的學生。
4.引導評價是思想品德課程互動教學的最后環節,也是下一個循環的起點
在課堂的互動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處于一個動態的體系,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出評價,進行方向性引導。對學生而言,教師的評價本身就是對他們互動學習的最好肯定。評價應以鼓勵為主,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同時也可通過典型性評價,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課互動式教學方法的實現需要我們緊緊圍繞課程教學目標,確定互動教學內容,然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和討論,教師進行有效的調控和評價。這一教學方法的實現只有在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下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師只要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反思、提高運用水平,注重學生互動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培養,這種教學方法就一定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素質和思想素質。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