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思想家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但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直到現在,人們才普遍認為學習歷史只不過是回憶一下過去所發生的事,因此教師教學都是“滿堂灌”;學生則是靠死記硬背,在這樣的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教學環境中,學習歷史自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更不用說明智了。因此,歷史教學改革已勢在必行。
江澤民同志曾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新的《歷史課程標準》也指出:要使學生“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品質和實踐能力”。顯然,時代發展需要有創新意識的人才,而要培養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就要推行創新教育。那么,什么是創新教育呢?創新教育就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是教育者通過教育、教學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品質的教育。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應如何創新呢?首先,中學歷史教材包涵著大量的創新內容,歷史的發展本身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其次,歷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又為歷史創新教育注入了新活力、新思想、新契機、新理念。因此,運用新的教學手段和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初中歷史教學的客觀要求。為了適應歷史教學新形勢的需要,必須遵照新課標下的歷史教學要求,創新歷史教學原則、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等。
一 歷史教學原則要創新
歷史教學原則的內容具有多層次、多方位聯系性的特征,它包括歷史發展的縱向性聯系,同一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橫向聯系,歷史發展的因果聯系,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聯系,歷史演變與現實生活時事之間的聯系等,這些聯系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能更好地分析并認識歷史。為適應現代化教育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現代化的思維方式,實現多層次、多方位的歷史教學,歷史教學原則就必須創新,要采用多維教學法,即多角度、多系統地啟迪學生的思維,并以著重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具體化的能力為原則,使初中歷史教學承負起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義務。
二 歷史教學理念要創新
理念是行為的靈魂,是創新的先導,教學理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帥的作用。目前,初中歷史教學尚未擺脫應試教育的陰影,應試教育也沒有真正轉化成為素質教育。然而,新課程標準的人文性也強調了歷史教學要致力于學生歷史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因此,我們應該盡快轉變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情緒及情感體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樹立教書育人的教學新理念。傳統的教學理念又過分地強調教師教的作用,而忽略了學生學的手段,這已不能適應21世紀人才培養的要求,初中歷史教師要盡快樹立并適應新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樹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理念。
三 歷史教學手段要創新
教學手段創新是整個歷史教學創新的重點。歷史教學手段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和技術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現在的初中歷史教材和課程內容都發生了變化,相應的,要求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手段上也必須發揮創新精神。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關鍵在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新的知識,學生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創造性的思維也得到了發展。因此學生對歷史的正確認識,需要發散性和創造性的思維,特別是對歷史上因果關系的思考,是對人思維水平的考驗,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也是訓練和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所采用的歷史教學手段,必須要能激發和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此外,課堂教學是教學的雙邊活動,它不僅需要師生共同完成,更需要借助網絡技術和其他媒體,才能提高信息傳遞的有效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不僅要通過語言還要挖掘校本資源,盡可能地調動學生自己動手,通過網絡信息搜集和查找資料等多種渠道獲取信息,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對歷史資源的進一步探究和挖掘的能力,以達到歷史教學創新的目標。
四 師生關系要創新
傳統的師生關系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管理,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被動地服從,這種師生關系壓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師生關系緊張,有時學生會對教師產生抵觸情緒,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師要和學生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而新型的師生關系中,教師和學生是朋友,師生之間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師生關系。其次,新型的師生關系中,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核心,促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發展,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獨立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對此我深有體會。
在講七年級上《秦王掃六合》一節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怎樣評價秦始皇這個人物?學生們立即活躍起來。有的說:“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權,統一了貨幣、度量衡和文字,修建了長城,功績巨大”;也有人說:“秦始皇發動戰爭、修長城勞民傷財,焚書坑儒牽制了人們的思想,苛捐雜稅繁重,使人們難以忍受,還制定殘酷的刑法鎮壓人民,是歷史的罪人”。經過激烈的辯論,學生們達成了共識:秦始皇統一全國,建立中央集權等,對歷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另一方面他也實行了一系列的暴政,對秦始皇應一分為二地看待。以后我們對其他歷史人物和身邊的人也應該采用這樣的評價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師生關系新的飛躍。由此看來,師生關系的創新尤為重要。
總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地改進師生關系,這樣才能滿足初中歷史教學新形勢的要求,初中歷史教學的創新勢在必行,進行創新教學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所以教師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使自己成為一個創新型的教師,為歷史教學的創新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