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案教學的關鍵是編寫學案。學案教學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題,思維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注重學法指導,突出學生自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那么,如何運用學案進行教學呢?本文就此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學案教學 課本教研 吃透教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2-0109-01
學案是近幾年興起的教學形式,它是符合新課程精神的課堂教學改革的成果之一。學案即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也是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
我們在設計學案時,注意落實以下三點:第一,使學生學習有路。第二,使學生學習有勁,也就是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點、小臺階”。既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輕松,又能體會到登上一個個臺階的喜悅。第三,使學生學習有法。學案不僅要明確學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一 扎扎實實預習
學案先學后教,把教學重心前移,在課前充足的時間內,讓學生充分地學習,充分地思考。
我校是從初一年級開始使用學案。剛開始接觸學案,教師首先要在班上帶領學生學習學案,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明確重點、難點,帶著問題對教材進行預習,認真閱讀教材文本,思考重點問題,努力完成預習目標和部分導學目標。其次,教師進行適當輔導,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如控制自己的預習時間,以提高效率;用紅筆劃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帶著學案上的問題看書,并標出自己尚存的疑問,帶著問題走出課堂等。第三,要求學生預習疑存的問題并做好記錄,讓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帶著問題走向課堂。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一般做法是:頭天下午放學時就將要做的學案布置下去,讓學生根據學案中的學習目標,通過看書,做知識構成,了解和初步掌握這一節課中的基本內容;第二天上課前,教師進行檢查。教師一定要嚴格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杜絕不預習和對預習敷衍了事的現象,如果無法保證預習的效果,可以把預習放在課堂上進行一段時間的預習和習慣的培養。此外,要積極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防止有的學生在自學過程中,不認真看書思考,而是想著從“全解”等教輔書中找現成的答案。
教師在對學生的“學案”檢查時,一方面要促進學生從不同程度地完成學案任務,特別是要對一些弱等生進行個別指導。另一方面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預習所達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講課的方向和重點。在課堂上主要進行“知識挖掘”問題討論,學生經過課前的準備,老師再進行適當的誘導和指導,然后經過思維訓練,最終達到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 多方面努力,提高課堂效率
1.教師要在二次備課或三次備課上下工夫
在用學案進行教學之前,教師要在學案進行二次備課。如果把學案比作樹干,它就為學生的學和教提供了路線,但是如何讓它變得枝繁葉茂,那就要在二次備課上下工夫。
在吃透教材、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教師在二次備課或三次備課時,還要注重細節。首先,教師的語言要準確、精煉。導語、過渡語、小結等這都是需要教師精心預設。其次,對于學案上的重點、難點的引導上,教師要做到思路清晰,環環緊扣,針對性強。再次,教師要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2.加強校本教研
我校在多年來備課改革的進程中逐步探索并形成了“個體——集體——個體”的基本備課形式。其中,第一個“個體”是指我們把每單元教材的備課內容分解,教研組內教師每人分配或自選鉆研一課或一個練習,形成《基礎教案》,集體備課前印發全組復備,其他教師的備課可直接在《基礎教案》上修改即可。以年級教研組為單位,教研組長主持,做到“三定”、“三有”——定時間、定地點、定發言人,有計劃、有主題、有記錄。第二個“個體”是每位教師在認真聽取別人備課方案的基礎上根據本班的實際和自己的教學特點進行個人加減,完成三次備課,并用不同顏色的筆在《基礎教案》上作記號。學校每個星期五以教研組為單位檢查全校教師的備課,主要檢查教師二次備課和三次備課的內容,發現問題,并及時反饋。
在三次備課的基礎上,每學科每人每學期至少執教研討課兩次以上,教研組座談,聽課教師填寫《聽課評議》,執教教師填寫《課后反思》。堅持一課多上,互幫互學,共同進步。
3.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對學生在課前自學時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交流。在討論時,要把握認知沖突,在交流的過程中要明確要求,指示方法,可操作性強,發揮“培優補差”的功能。小組交流的基礎是學生帶著問題再次自學的過程,如果沒有學生自學的過程,小組交流則是不扎實的。
4.精講精練
在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要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在講解時教師的語言、內容要精。精講應具有針對性,切忌面面俱到,還應有啟發性,也就是學生能夠自主解決的,教師就不要包辦代替,教師要抓住要害,講清思路。課堂中,還要保證練習時間,做到訓練要精,抓住重點,發現問題,給予校正,及時講評。
學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于教師講什么和怎么講,而學案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于怎樣開啟學生的智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學;前者以教師為中心,后者以學生為中心;二者密切相連,最終目標一致,但在課堂角色、教育觀念、課堂結構、教學方法等方面,卻有著本質的區別。
總之,學案導學先學是基礎,后教是關鍵。無論是先學后教,還是以教促學,教師都要俯下身子、靜下心來,扎扎實實地去做好每個環節,在細節上下工夫,細節做好了,結果就不會差。學案導學這一模式,我們也在摸索中,我想,學習應該是教師永遠的目標,校本教研應該是我們每位教師成長的平臺,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路同行。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