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是一個由多種要素構成的、具有整體綜合效應的生態系統。新《綱要》中的要求和原則蘊含著生態教育的理念,以提高幼兒的審美意識、藝術感覺、人文素養和創造力為前提,使幼兒受益終身,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智慧。這種教育的生態觀把美術教育活動看成是一個有機的生態整體。然而在上述的案例中,卻反應出了不和諧的因素。
一 在教學中出現的不和諧因素
1.注重臨摹,缺乏生命感悟
幼兒在成長中,模仿是他們的天性。在日常的臨摹中,教師常常以簡筆畫的形式讓幼兒臨摹,是一種以簡化的圖形作為形象表現的模式,通過臨摹灌輸給幼兒。如果成人先入為主地教他們畫一些模式化的東西,就會使幼兒形成定勢,幼兒學會了這些形象公式,就會套用在自己的畫里,所以在幼兒的繪畫作品中常常會看到半個角的太陽,同一形狀的草……最終使幼兒對生活中的美無動于衷,對生動有趣的物象不會畫也不敢畫,孩子的畫也就變得缺乏個性,沒有了心靈感受。
2.忽視幼兒的成長歷程,缺乏童年情趣
我們常常會這樣理解:事物的形狀越簡單,幼兒越容易掌握和接受,所以教材從簡單到復雜安排,以體現由淺入深的認知過程,所以教材規定由平面形開始,到圓形、方形、三角形、組合形……看來這種安排似乎是符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實際上幼兒生來認識世界并不以形的繁簡來發展認識的,而是以自己的認識、喜好,去畫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人和事。孩子們稚拙的畫面常常表現了人類發展中各階段的創造力,他們能把大千世界中變化萬千的事物自由地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現出來。
美術教學應該讓活動融入生命,讓活動體現生活,以促進幼兒思維、技能與情意的平衡和諧發展。因此,以生態學的生態觀念為價值取向,通過觀察、體驗、記憶、聯想、創造等一系列活動,強化幼兒的生命感悟、童年情趣和生活體驗,協調教師、幼兒、教學之間的關系,構建能充分體現美術教學的人文價值,喚起幼兒的生活意識、生命意識和主體意識,順應幼兒自然發展的生態式活動教學,促進幼兒美術素養的平衡和諧發展。
二 在生態欣賞中,發現美
審美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識教育,而是一種與美感相結合的活動,幼兒美育對于擴大和加深兒童對現實生活的認識,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精神境界,陶冶幼兒美好的心靈,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自然美
自然環境對于幼兒藝術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這種能力的發展有賴于各種經驗的廣泛吸收,才能達到較高水平的藝術創造。其實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許多原生態的事物。大自然中到處都存在著美,關鍵是給幼兒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因此,給孩子身臨其境的自然體驗,使他們獲得多種生活和藝術經驗的積累,是教育者的工作重點。
2.生活美
生態藝術事物本身的美,不僅包含了自然美,它還包含了幼兒在欣賞生態事物的過程中對感受環境美、珍惜事物美的美好情感。幼兒在面對美好的生態自然物或生態工藝品時,會感到無比的開心。美,對于幼兒的眼睛,不是缺少存在,而是缺少發現,沒有發現,自然就無法欣賞。因此,要欣賞美首先就要有發現,讓幼兒通過發現生態的自然美,生活中的美,從而感受到生態美,潛移默化地體驗“天地自然”與“人心營構”,“觀山觀水”與“悅心樂知”的美好情感,在此基礎上獲得生態審美知覺。
3.名品美
許多的名畫、名品的靈感和創作都來源于生活,是對生態環境、事物的一種反映。通過欣賞優秀的美術作品,形成多種形式的美術鑒賞,以適合幼兒欣賞美的特點的環境布置以及創造性的美術教育活動,使幼兒逐漸領悟到作品的美。從對比、協調、對稱、均衡、多樣、統一等美的規律中,使幼兒接納其原有的心理結構,并獲得創造性表現自己審美感受的能力,通過多種方法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
三 在生態體驗中,感悟美
生態美術活動本身的主要功能是審美體驗,在體驗活動中發展幼兒的生態審美觀,它不僅僅是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同時還提高了幼兒理解美、表達美、創造美等藝術能力。要使藝術教育真正回歸生活,就要將知識技能藝術教育變成體驗的藝術教育,以體驗的方式去感受藝術的美。
四 在生態環境中,創造美
1.輕松氛圍擦出創意的火花
從生態學的視角來看,情境是活動教學中富有感情色彩的場景和氛圍。著名幼兒心理學家阿瑞,對個人創造力的培養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人在最寬松的狀態下其創造力最強。”喜歡標新立異是許多幼兒的行為特征,然后幼兒的求新求異只有在得到成人的肯定鼓勵下才會得到發展。現代教育觀的核心是尊重幼兒,只有在尊重幼兒的基礎上,教師才能真正為幼兒創設出有利于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活動氛圍。在美術活動中鼓勵幼兒的標新立異,肯定幼兒的創新行為,注重活動環境中良好、寬松氣氛的渲染,都為幼兒的創造行為提供了可能。因為良好的氛圍可以促進幼兒思維的活躍,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讓寬松和諧的活動氛圍促進幼兒達到創作的最佳狀態,也只有自由的心情才能點燃幼兒創意的火花。
2.自然之美讓創造無限
幾根草、幾片葉,經由孩子們豐富的想象,通過畫畫、粘貼、拼搭等方式,就能創作出富有生命氣息的作品,創作成功的藝術,帶給孩子們快樂和自信,激發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激發幼兒的藝術潛能,促進幼兒藝術創造力的發展。
美術教育與兒童“回歸生活世界”,已經成為教育界近年來最為熱切的呼聲。我們說,要使美術教育真正地回歸生活,就要將知識技能本位的美術教育變成體驗的藝術教育,使藝術教育生活化、生態化。讓我們一起以生態式的美術活動教學為橋梁,突出“美”的體驗,引導幼兒在認識周圍環境的過程中,深切地了解自然的新鮮、美麗、變幻無窮、繁衍生息,使他們從小在生活的再現、情感的體驗中,感悟生命;在藝術的欣賞、創作的相互融合滲透下,提高審美感知和藝術創造力。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