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擺在教師面前的化學作業改革也顯得刻不容緩。本文就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對作業批改中所存在的問題及教師批改作業的方法,希望得到同仁們的意見一起努力,使我們的教學有一個新的突破。
【關鍵詞】化學作業 優化教學 反饋 校正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2-0139-01
課堂教學得到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化學作業教學的改革卻相對滯后。作業教學不能與課堂教學改革同步進行,并成為薄弱環節,影響了整個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就如何切實有效地進行化學作業的批改,整體提高教學質量,談談個人的粗淺看法。備課、作業、單元過關并稱為教學常規的三大環節。要看到作業作為體現教學質量的載體之一,在檢查“教與學”的質量,發展學生智能,反饋教情、學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調節作用。
一 作業批改中,存在的問題
1.反饋時間過長
由于當前教師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尤其在我們農村中小學,學生正處于學習的高峰期,而師資配備嚴重不足,多數教師身兼兩個學科的教學,如果對化學作業施行全批全改,則造成每次作業批改的周期過長,反饋時間為2~3天,一般為4~5天,甚至一個星期。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正確的得不到強化,錯誤的得不到及時的改正,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批改作業的信息價值,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
2.反饋信息量過小
由于教師教學負擔過重,所謂全批全改,也只是簡單劃上對、錯,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給每位學生的作業認真評論或改正。等作業發下去,學生看到的只是對錯號,卻不明白錯因,如此反饋,信息量過小,作業利用價值不大。
3.校正措施不力
因為反饋時間過長,等作業返回到學生手中時,知識已學過幾天,加上課業負擔較重,學生根本沒有時間回頭復習舊課以及校正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就開始做新作業,形成了問題遺留,違背了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
4.作業形同虛設
有的教師為了便于批改,片面追求作業的“質量”,應付上級檢查,便讓學生做一些訂正過的習題,甚至是抄寫例題,對學生來說只是進行了知識的“搬運”。作業反而成了“負擔”,它的作用逐漸被單元過關所代替,從而失去了作業應有的價值。
二 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措施
1.精批細改
作業收齊后,找出成績好、中、差三類學生的作業各8~10本,進行精批細改,了解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是否掌握了所學知識,以便進行分類輔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這種方法既能有效地減輕教師批改作業的負擔,又可以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鉆研教材,改進教法。
2.自我批改
作業做完后,教師公布解題過程和標準答案,寫出各種解法,要求每位學生對照答案自己批改作業,對于不同的解法師生共同討論解決,以完善答案。自我批改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分組批改
將作業按學習小組分開,指定一名學習較好的擔任組長,共同討論各習題的解法及答案,教師綜合各組意見后公布標準答案,然后各組成員流水作業,進行批改。這樣,學生在批改中既能夠吸取好的解題方法,也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以防重蹈覆轍,還能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和嚴謹的學習態度,互幫互學的學習風氣,活躍課堂氣氛。
4.當堂當面批改
為了更好地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針對每位學生的知識差異,批改作業應當堂、當面進行,方法應因人而異。作業做得較好的,教師應給予表揚,指出其優點,要求繼續發揚;對于作業錯誤較多的后進生不要諷刺挖苦,應給予關心愛護,幫助其分析錯誤的原因,使其掌握正確的改正方法;對做作業馬馬虎虎、不認真的學生,應在批評教育的基礎上,做耐心的工作,使他們改正不良習慣。這種方法能有效地發揮作業做題時間短、反饋校正快、學生掌握及時的特點,彌補了單元過關所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
以上幾種批改作業的方法,教師可以交錯選用,能夠大大提高作業的評改效率,起到作業教學應有的作用,還可以使教師從繁重的作業批改負擔中解脫出來,從事更有效的教學研究工作。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教師要積極推動化學作業改革,優化化學作業設計。由教師主導轉變為引導,發揮學生的主導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實效性,從而達到教學互動的目的。
〔責任編輯:高照〕